个人资料
正文

阿维尼昂,熏衣草,教皇宫

(2006-08-22 20:41:35) 下一个
我对Avignon 一直很感兴趣。历史上西方天主教庭在阿维尼昂定都长达一世纪,历经5位教皇,并且经历天主教两位,甚至三位教皇并存的混乱时间。这段被称为‘阿维尼昂之囚’的历史只不过是天主教长期权力争斗的一小段插曲,但前前后后的经过还是挺有意思。

这次本来是要去巴塞罗那度假一个星期,开车南下路上经过阿维尼昂。7月初正是薰衣草盛开的季节,老婆激动得不行,于是决定在阿维尼昂住一天。同行的还有2岁的儿子和一对情侣朋友。计划8点出发,结果9点才上路,这是意料之中的。

我们先去 Abbey de Senaque 看薰衣草。塞纳客修道院在阿维尼昂东部40公里的山里,以大面积种植薰衣草闻名。从阿维尼昂北口出了高速上国道,普罗旺斯的田园风光很是迤逦,远处起伏的山陵,路边大片的水果园,葡萄,苹果,梨,樱桃什么的。视野很开阔,这对于我们这群住在格勒这个山沟沟里的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在格勒,不论你沿着哪条路,向着哪个方向,不出3公里,肯定会发现你在某个山顶吹风呢。


我们在一个樱桃园4欧买了两公斤新摘的大樱桃,洗也没洗,上车吃了个痛快。






在离塞纳客6公里的地方,路边有一个石头城,Village des Gordes,很有特点。Gordes占据一个小山的尖顶,一面是连着远山的平坡,一面是面向平原的陡壁,石头房子一层层的围绕着,顶端是广场和教堂。如果山腰和底部能有两层城墙,还真有lord of the ring里岗多城的气魄呢。




Gordes的房子大多由黄色的石头筑成,看样子就是当地山上的石质。有意思的是造房的石头并没有打凿成规则的长方体,而是大致上的长方体,棱角大多是天然的圆角,向外的一面也不平坦,有的石块甚至保持着不规则的天然形状。石头用灰料粘合,却并不抹平,石头之间粗看上去有着很大的间隙。这显的整个建筑群非常的粗旷,在烈日下,很有气势。我没有去过戈壁上的楼兰遗址,但一直觉得当年楼兰国的房子应该就是这样的。

塞纳客修道院在一个山坳里。修道院规模并不大,是中世纪的建筑。左面是一个巴西利卡的教堂,右面和后面是两进的三层回院,后面是花园,也许也种植了蔬菜和果树。在翻山的路上,可以俯视修道院全景。












修道院前面和侧面的山坡上种着大片的薰衣草,正在盛开,一片耀眼的紫色,半人高的花丛,一垄垄的整整齐齐,随着地势的起伏上上下下,连绵不绝。很难想象这样单一色彩的简单几何重复,居然能有这么美!密集的花丛中蜂飞蝶舞,嗡嗡嗡,嗡嗡嗡的。小儿子在花丛中钻来钻去,看见大蝴蝶就跑去追,高兴得不得了。




不过好像并没有感到薰衣草有多香。远没有达到来之前朋友介绍的‘一近塞纳客,就能把你薰晕’的境界。这可能和我曾经得过鼻炎有关。在国内读书的时候,我得过过敏性鼻炎,巅峰时期经常连打四五十个喷嚏,直至鼻血喷溅。不堪回首。估计鼻细胞都给杀死了。


我们来的时候不巧。修道院不能自由参观,必须是每隔两个小时的半点钟有人带着才能进去。我们是1点到的,必须要等到2点半。买了5欧的票(我们用了学生证,正常价格是6欧),等了一会儿,烦了,又给退了。我们在修道院四周转了转, 有些游人,总体上非常非常的整洁和安静。是个修行的好地方。我95年曾经在五台山北台顶一个小庙里住过两天,抬头是湛蓝湛蓝的天,耳朵里满是呼呼的风声,5月份感到嗖嗖的凉。就是这个感觉。老婆在小卖部里买了薰衣草的香精和香皂。都不贵,三五欧一瓶。商店里还有很多图书,熏衣草的香料和蜂蜜什么的。




吃过东西,掉头向阿维尼昂进发!阿维尼昂和天主教庭的瓜葛很有意思。中世纪的时候,罗马教皇对世俗王权影响非常大。皇帝如果得不到教皇的加冕,回家就做不成老大,教皇看哪国皇帝不顺眼,动不动就威胁要发布命令要废了谁。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皇室都尽可能的影响天主教总瓢把子的推选。1303年法国皇帝扶持波尔多大主教成为罗马教皇,在罗马住了几年,发现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在人家的地盘上不好整,干脆1309年把老窝搬到了阿维尼昂。阿维尼昂住了3位法籍教皇之后,罗马人不干了,赚钱露脸的买卖都给法国人弄走了,很吃亏,于是1377年自己也整了一个教皇。两个教皇各自任命一批支持自己的马仔当各国大主教,皇帝们也拉帮结派,你支持这个,我支持那个,整天吵吵嚷嚷,口水横飞,动不动就动刀动枪,一直闹了30年。大家一看不行,1409年在比萨开了个宗教会议,两个老家伙都不要了,选出了一个新教皇,没想到两个老家伙都不服,手下的马仔都很多,于是就出现了阿维尼昂、罗马、比萨三个老大并存的局面。 直到1418年,又一次召开了宗教会议,重新确定了教皇和世俗皇权的关系,才把这一麻烦摆平。比萨和罗马教皇一见风声不对,脚底抹油,赶紧辞职,阿维尼昂教皇嘴硬,让人家一顿很整,窝窝囔囔的退了位。于是天主教庭又把总舵搬回了罗马,阿维尼昂教皇宫从此废置。
进城之后,发现阿维尼昂保留着非常完整的中世纪的环形城墙。这即使在欧洲也是罕见的。我们把车停在office de tourism附近的一个酒店里,省去了停车费。 小城不大,穿过一条热闹的步行街,几步路就走到了教皇宫广场。



参观过很多大教堂和皇宫,很难想象阿维尼昂教皇宫会是这样一个样子。从外部看,整个建筑非常宏伟,可是没有一点教堂的样子,也不像是皇宫, 而更像一个防卫性的野外堡垒。 砖墙厚重,色彩灰暗,正面很小的几个带着铁栏杆的窗户,顶上是城墙一般的围垛,正门很小,没有台阶,没有立柱,没有穹顶,没有拱廊,没有尖顶,没有塔楼,没有装饰,整个就是一个碉堡的感觉。






门票9欧(学生证,平价11欧),带免费的语音导游设备, 各种语言都有。这一点非常好,在其他的地方,语音导游设备都是要付费的。室内禁止拍照。教皇宫内部风格和外部是一致的。砖墙异常的厚重,很多房间很大,很高,但窗户很小,绝少有壁画和装饰。墙壁基本上都是土黄色的砖石,没有看到大理石的贴面。沿着拐来拐去的通道走动,照明很暗,弄得有点阴森。很让我诧异的是好几个大厅和大房间的顶是平行搭建的木结构,而不是中世纪皇族建筑和教堂常用的罗马式斗拱构架的石结构。只有在开放式的内厅,见到了很少几组艾奥尼石柱和罗马式的围廊。教皇宫各个建筑顶部基本是连通的,有连起来的高大围垛,卫队可以在上面巡逻。








总体感觉是这样:阿维尼昂教皇宫在建筑上水平不高,没有特别的可取之处。13世纪罗马式的建筑风格已经非常成熟,并在整个欧洲流行,哥特式建筑的主要特点也已经成形,在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地区开始出现,但教皇宫采用的居然是通常出现在山顶或河流出海口等地点的防卫性的城堡模式,很让人吃惊。推测原因,可能是由于内忧外患,设计师必须特别注重宫殿的安全性,由于教皇在这里住的时间不长,只有百年左右,还没来得及建造装点宫殿的细节,扩展豪华的附属宫殿。也可能是由于时间短,没有来得及聚集足够的财富,也没有出色的建筑师和艺术家来为他工作。











听语音导游解说,在法国大革命的时候,这里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妈的,听到这里就有点来气。好端端的闹什么革命,每一次所谓的革命都是一次对人类财富、文化和人性的摧残和浩劫。革命之后,只留下废墟和后人的叹息,东方西方都是这样。






阿维尼昂还有另一处景观,Pont Saint-Benezet,圣贝尔内泽断桥,大家经常直接就叫它阿维尼昂断桥。桥是11世纪修的,原来河面上一共有7孔,1669年发大水,三孔给冲垮了。现存的一端从城墙上延伸过去,一直到河中央。我们走过去的时候正是夕阳西下,河面很宽,流水潺潺,和旁边的山坡古城非常协调,看着河对岸的草坪绿树,静静的,很美。教皇宫的门票带了断桥的票。如果要单独买,教皇宫9.5欧,断桥3.5欧。






小儿子玩得很高兴,但也困得不行了。中午在车里面睡了一会儿。出来带着小孩玩就这个麻烦,小孩中午的觉没办法睡。我们定的旅店在城外,偏偏office de tourism拿的地图没有那一块,郁闷得要死。只能拿着出来之前在via michelin上打印的文字说明到处找。兜来兜去花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才找到。房子双人间,不大,但非常干净,热水充足,床铺舒适,有电视,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全部东西吗?

2006.7.12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旁白 回复 悄悄话 非常美丽! 可以发到世界风情专栏, 让更多的人欣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