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解析:美国真的抓不到拉丹吗?其实都是戏 zt
(2007-10-06 12:53:00)
下一个
王义桅解析:美国真的抓不到拉丹吗? 其实都是戏
2007年09月25日 环球时报
9月20日,“基地”组织再次发布新录像带,二号人物扎瓦西里和领导人本·拉丹先后发表了讲话。美国政府与拉丹间“猫抓老鼠”的戏再次上演。2006年,在《环球时报》对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王义桅的采访中,王教授称,美国和拉丹之间关系的不妨理解为“两个玩家在演一出相互玩弄的大戏”。
“9·11”后,拉丹多次扬言要对美国再次袭击,却鲜有得手,这是表明布什政府的“防恐”手段的高超,还是拉丹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对此,外界一直揣测不断。一个疑问油然而生:美国有强大的情报系统,许多重大通缉案都能一一破获,怎么花了那么多年,就是抓不到拉丹呢?
猜测堪称五花八门。最流行的猜测是,拉丹占尽阿拉伯世界的“天时、地利、人和”,造成了美国无法得逞的巨大障碍。美国过于依赖技术,难以应对拉丹领导的人脉网络,对其在穆斯林中的声望更无可奈何。一句话:抓拉丹如同大海捞针,难!不过,这样说实在是有点低估了美国中情局的能耐。
最偏袒美国的猜测莫过于美国“围而不抓”,因它担心抓住拉丹后引起恐怖主义者进一步的报复。这或许只猜中了结局,却猜不对前提。美国的确怕抓住拉丹后,阿拉伯世界某些极端分子的报复,但是,美国大兵的四处出击表明拉丹并没有被“围住”。
最富有想象力的猜测则是,怀疑拉丹已经死亡或根本不存在,所谓的“9·11”事件、拉丹发声和现身全部都是美国导演的,为的就是要达到改造中东的目的,进而实现其统治全球的战略。这未免太将美国人“神化”或“魔化”了,似乎美国人无所不为,无所不能。
那么,美国和拉丹,到底是怎么一层关系?王教授说,不妨理解为,这是两个玩家在演一出相互玩弄的大戏。
一面是拉丹在玩美国。拉丹很清楚,“9·11”事件以来,美国一直处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紧张状态。所以,每逢特殊时期,拉丹就来凑热闹。阿富汗战争前是这样,伊拉克战争前也是这样。刚刚过去的2005年相对比较平静,拉丹消停了一年。现在,伊朗核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美国正在酝酿是否攻打伊朗,此时拉丹“现声”一下,也算是在转移国际社会的注意力,给美国一点刺激。拉丹不愧为“恐怖主义教父”。“教父”登高一呼,追随者就马上跟上。拉丹录音带播出后的第二天,“基地”二号人物扎瓦赫里也神秘“现声”。另一方面,美国也在玩拉丹。
照理说,美国要是不惜一切代价,不会抓不到拉丹。别的不说,半岛电视台播放拉丹录音录像带,每次都是由专人送达,所以,用不着特殊侦察手段,只要安插个把间谍,或重金收买传递员,就不难顺藤摸瓜,找到拉丹。但美国似乎没这么做。对美国来说,拉丹的存在俨然已成为“反恐”旗帜不倒的动力,百利而无一害,何必费全力去抓他呢?不信?请想想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那些耐人寻味的话。向来自负的拉氏多次宣称,美国政府可能永远也抓不住拉丹。如果不是内心并不想抓到拉丹,为何做出如此草率的表态?
在这一点上,美国反恐盟友巴基斯坦政府的声明也做了侧面的论证。当美国抱怨巴政府根本没打算认真追捕拉丹时,巴政府的回应道破天机,很多中情局成员都去了伊拉克,美国抓获拉丹的情报人员已削减了不少,哪里还有抓拉丹的架势?所以说,美国抓不到拉丹,可谓“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显然,美国让拉丹继续逍遥法外,是经过一番利害得失的权衡。如果抓住拉丹,大打“反恐战争”将失去目标和借口,美国以“反恐”为名塑造的“道德形象”也将黯然失色。“9?11”事件后,美国的战略进程很清晰,就是打着“反恐”的旗号,先收拾完阿富汗,再将伊拉克搞掂,最终完成“中东改造计划”,真正实现并延续全球霸权。拉丹现在还健在,而且不时地冒出来说些狠话,正是美国求之不得的。
看来,世界政治的确是个大舞台。个人和国家之间也能上演一场大戏。戏何时谢幕,取决于多种因素。就目前形势看,美国与拉丹间“猫抓老鼠”的戏还是会继续玩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