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伊朗纳坦兹核设施:路边全是高射炮 zt
(2007-03-29 12:04:29)
下一个
走近伊朗纳坦兹核设施:路边全是高射炮
2007年03月29日 新华网
纳坦兹,原本只是伊朗中部沙漠中盛产水梨的一片宁静的绿洲。但在2002年突然曝出,饱受争议的伊朗核计划中的铀浓缩活动主要就集中在该城附近的沙漠之中。从此,这个小城一跃登上国际风云舞台,成为伊朗核计划的一个象征。日前,在伊朗核危机进一步升级之际,本网记者前往纳坦兹城及附近地下核设施周边地区进行实地采访。
路边全是高射炮
纳坦兹位于德黑兰南部约300公里,驾车从德黑兰出发,一路有路况良好的高速公路相连,高速公路两旁大多是广阔的荒漠和盐碱地,而伊斯兰教什叶派圣城库姆以及盛产玫瑰水的历史名城卡尚便是这条路上的绿洲城市。
卡尚离纳坦兹只有60公里的路程,驶出卡尚城后不久,记者注意到右边荒漠中开始出现高高的岗哨,里面挎着枪的士兵隐约可见,几乎寸草不长的沙漠到处分散着数不清的防空高射炮,炮口对着不同的方向。
一路上,在紧靠高速公路的沙漠中,铁丝网围着的高墙及明显伪装过的军事堡垒随处可见,不时还能看见士兵走在里面,而远处则是光秃秃的群山。高射炮、铁丝网和军事堡垒显示这是一片重兵把守的地区。
也许这片土黄色沙漠底下,就是伊朗最重要的地下核设施的组成部分之一,数百台离心分离机正在高速运转,进行着举世注目的铀浓缩活动。
按照规矩,我们不能在此拍照,也不能在这段路上停下。我们的目标是核设施附近的一个古老村庄奥比扬奈,当我们看见前方有警察和士兵在路边巡逻的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打听方向。
看记者一行是中国人,加上吃了几块我们送的巧克力,伊朗警察笑眯眯地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年轻的士兵有些害羞地和我们挥手再见。而此前听说,连伊朗当地人也不敢在这段路上停留,免得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古村好似“桃花源”
奥比扬奈村位于卡尔卡斯山脚下,离纳坦兹城约20公里。据说那里的居民从帕提亚王朝时期就在此定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人们仍操古老的巴列维语,被认为是波斯文化的活化石,该村庄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保护对象。
汽车驶入通往村庄的小路,两旁仍是布满高射炮的军营。等车子绕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往上攀爬一段后,前面的景致豁然一变:一条小溪欢快地从山上跳跃而下,山谷里面有大片的果园,一树树梨花抢先在初春中盛放,怡人的景色一扫之前压抑的气氛。
此时正值伊朗传统新年“诺鲁兹”假期,不少伊朗人拖家带口地在小溪边或果树下铺上毯子悠然地野餐,看起来他们并不介意不远处的核设施———或许,这片果园下面便是“工厂”所在地。
山路尽头便是奥比扬奈村。整个村庄呈暗红色,因为所有的房子都是用木料和红色粘土混合干草建造的。村子依山而建,随山势起伏。走在狭窄的巷子里,低头一看,竟会发现自己踩着下面一户人家的屋顶。
几个身着传统服装的少女从记者身边走过:宽大的印有花卉图案的鲜艳围巾以及带褶皱的灯笼裙子,露出穿着白色袜子的小腿。这样鲜艳活泼的颜色映照在巷子深处,真是美极了!而在伊朗其它大多数地方,妇女们都裹着单调的黑色大袍。这里的男性一般穿肥大得像裙子一样的黑裤子。
据说这些都是帕提亚王朝时期的服装特色。奥比扬奈村民们深以遵守传统为荣,无论接受的教育程度有多高,一旦回到村子,就会穿上传统服装。在村子里,让人能超越时空去感受古老的波斯文化。
正因为固执地守护传统文化,村民们尤其年纪大一点的人并不欢迎游客。当记者拿起相机的时候,披着花头巾的大妈就会生气地扭过头去,而一位老人因为游客随意爬上他们的屋顶而十分生气。除了在自家阳台晒的苹果干外,村民们没有专门向游客兜售的东西。
在巷子深处,记者遇到一个正拿着手机玩游戏的年轻小伙子,他梳着时髦的发型,穿着一条传统黑裤子。他告诉记者,他在德黑兰工作,现在趁着假期回来和父母过传统新年。当记者问到他是否担心附近核设施可能遭来美国的轰炸时,他不置可否地笑笑说:“这是我们的家啊!”其实,村庄很多老人们一辈子可能连离这里最近的纳坦兹城都没有去过,他们看不懂波斯文的报纸,听不懂波斯语的广播和电视,即使听说了核设施这几个字眼亦无法想象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和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因为2000多年来,无论外界如何翻天覆地变化,他们只是在大山深处一代代地墨守着祖先的传统。
爬上村子的山顶上的堡垒遗址,对面是高大的雪山,山下便是绿色的田野,小溪流水、红色的村庄、蓝色的清真寺,渐渐地有炊烟升起,呼吸着伊朗高原清冷的空气,我怎么都不能把这一片祥和美丽的画面和不远处的高射炮联系在一起,也无法想象一旦美国或以色列轰炸核设施,将给这个古老村庄带来怎样的后果。
核设施深藏地底
虽然西方媒体早就曝出伊朗核设施就在纳坦兹附近的沙漠之中,但伊朗核地堡的数量和布局对外界来说始终仍是个谜。
据西方媒体报道,纳坦兹地下核设施非常庞大,至少深入地下15米,由钢筋混凝土、岩石和防化设施等建成,建有多层防卫工事。核设施布局复杂、隐秘,如同迷宫一般,不同部门的人在不同地区“办公”,没有特殊的示意图,连内部人员都经常迷路。对于定点轰炸能否摧毁这些地下核设施,美国和以色列的一些军事专家都表示怀疑,认为连“地堡终结者”钻地核弹也无法穿透地下15米的坚固工事。
记者反复从各种地图和亲身经历分析,纳坦兹核设施以及守卫森严的军营,其范围从卡尚-纳坦兹高速路右侧开始直至通往奥比扬奈村的山路,而沙漠中高射炮守卫的后面便是连绵的海拔高达3000多米的卡尔卡斯山脉。这时候,记者突发奇想,如果纳坦兹地下核设施是从沙漠深入到大山的底部,除了之前所说的“深入地下15米”,实际上还包括山本身的高度,那这个地下核设施的实际掩体高达数千米了!而伊朗原子能机构主席阿加扎德也曾表示,纳坦兹铀浓缩设施位于地表深层,任何袭击都不可能造成损坏。
小城已遭“核污染”
从奥比扬奈村庄到纳坦兹城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入城处有用波斯文写着“欢迎来到纳坦兹”的牌子。
现在的纳坦兹实在太有名气了,它几乎每天都出现在全世界媒体上。但事实上,这个人口不到4万人的小城,此前只是首都德黑兰通往第二大城市伊斯法罕之间的一个贫瘠小绿洲。对伊朗人来说,提起纳坦兹的时候,也只不过说一句:“哦,那里的山谷还能长出一些比较甜的梨子。”现在,纳坦兹水梨已淡出伊朗人的视线,在很多人看来,纳坦兹梨已经被“核污染”了。
纳坦兹城很小,主要几条街道一目了然,城内没有高楼大厦,多是两三层的房子。没有太多的行人和车辆,也没有什么商业气氛,连交警也躲在角落找人聊天,城内安静空荡得让人有点心慌,总有一种压抑的气氛。
我们要找餐厅吃饭,警察给我们指向了全城唯一的旅馆,那个2层楼高的简陋旅馆兼营餐厅,而除此之外,似乎也找不到第二家餐厅了。餐厅还比较整洁,一份烤鸡、一份米饭加一瓶土制的Pars可乐,价格合人民币约30元,这里并不像德黑兰那样到处供应可口可乐。纳坦兹人用友善的眼光打量我们,用波斯语问我们从哪里来的。
这个城市看似平静,但人们很矛盾。一方面,大名鼎鼎的核设施给当地提高了知名度,也能促进小城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他们也担心美国一旦袭击,就会给小城带来毁灭性后果,核污染也会影响后代的生存环境。据说,纳坦兹的居民人数正在逐渐减少,人们在情况允许下,更愿意搬离这个随时可能成为导弹袭击目标的是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