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巧合,还是因果? zt

(2006-08-22 16:25:53) 下一个
从2006年8月4日到2006年8月11日仅仅一周,就出现了三则有关中国和以色列武器销售的新闻。 ——2006年8月4日《人民网》消息:“对华军售走入死胡同,以色列转向军火需求旺盛的台湾”。 摘要:“以色列轰炸黎巴嫩所使用的激光导引炸弹,命中率达到92%,引起国际抨击。以色列经由这次实战经验,准备向国际推销这款自制激光导引炸弹,第一站就是台湾。迹象显示,以色列对中国大陆的军售因为美国阻止而走入死胡同后,已经将转向军火需求旺盛的台湾出售武器。” ——2006年8月9日《网》消息:“以色列要求中国严格控制国产WS-2制导火箭的出口”。 摘要:“以色列就中国最近接获的几千枚远程火箭订单事正与中方交涉,中方称此笔交易完全是正常的军火贸易,与联合国有关协议并不违背。” ——2006年8月11日《网》消息:“以色列宣布对华军售解禁”。 摘要:“以色列国防部近日宣布,以色列与美国有关对华军售问题的争端已经解决,以色列对华军售开始解冻。以色列国防部总司长(相当于副部长)特伦3月1日宣布,以国防部几个月前开始恢复向国内的军火制造商颁发对华武器出口许可证。不过,他同时表示,部分许可证是在与美国方面进行协调后下发的。” 一周之内好戏连台。把这三则消息串到一起看,以色列在这个时刻突然宣布“对华军售解禁”,究竟是一个“偶然”的“巧合”,还是一种“因果”? 孤立地看问题,整个世界简直是一团乱麻。但按照毛泽东的主张,把各种表面现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加以分析,那就洞若观火。 如果孤立地看,这三则消息每则都会闹出一堆没完没了的猜想。象“以色列宣布对华军售解禁”就引得某博士“专家”一二三地来了一篇洋洋大观:“从本质上,以色列对华军售解禁是大势所趋”、“以色列并不完全是美国的跟班,也有自己的国家利益”、“从战略角度看,以色列已逐渐把发展对华关系作为战略举措。”但这位博士先生论述所根据的客观条件以前一直存在,为什么那时不发生“以色列宣布对华军售解禁”? 再假设一下,如果中国没有WS-2之类能“拿人一把”的东西,情况将会如何?如果中国人也处于巴勒斯坦人或真主党人那样战略上孱弱的地位,别人会仅仅因为你是中国人就对你格外开恩或特别客气一些吗? 只有把这三则消息联系在一起,才能看出点名堂来。 说到底,跟人打交道,靠得住的是自己的实力、努力加胆气,而不是别人的“善意”。这就叫“自力更生”。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