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黎巴嫩——美国的第二个伊拉克 zt

(2006-08-22 16:25:52) 下一个
  也许以色列人正洋洋得意,他们的主子美国在极力地为它那不对称的战争提供政治庇护。可能笑到最后的未必会是以色列,我想更不会是美国。   犹太人在纳粹的魔掌下活了下来,他们为了不再招致历史悲剧的重演,主动出击把对手消失在萌芽之中,这就是他们的举国思想。强大而有力的坚强后盾辅佐着它一步步走向好战,走向无尽的深渊。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屈服于占领者的统治,当被统治的人们拿起反抗的武器时,布什取代了上帝,他说这是个错误。真的吗?联合国睡觉了,阿拉伯联盟在胆怯中潜行,欧洲人若无其事地伸着懒腰,时而透过指缝间的空隙来眯一眼,接着还是纽着他的大屁股回房去了。   伊拉克称不上是美国的第二个越南,但它绝对有资格称得上美国的第二个地狱。日本人撤兵了,只留下布莱尔那高大而又消瘦的身影在徘徊着。美国人怎么也想不到来得如此容易,想走却如此艰难,也不知还要多少大兵的遗体一同陪同伊拉克的民主入葬。   为什么,俄罗斯的声音也消失了,中国在哪里?   当然我不认为中国的沉默显露出了我们的软弱与较小有影响的国际地位,俄罗斯的无声就能给美国以光明大道。先让我们看看黎巴嫩吧!自去年叙利亚撤出了军队以后,联合国就掌管着它的空缺,可真主党的地盘丝毫没有受到叙利亚完全撤出的影响,依然稳据着南黎的部分势力范围。难道以色列想趁机夺走真主党的地盘而逼出联合国吗?回答是——也许!   也许!可能,也不可能的意思。可能,是以色列要消灭心腹大患,斩草除根把真主党逼到黎巴嫩政府军的地盘上,引起内乱。以此既削减了真主党的实力又可挑起黎巴嫩的内部矛盾,可畏是一举两得。   也许!不可能,那是因为伊朗自以黎爆发冲突以来,它显得格外平静。这种异常态的平静它可迎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对它正处于国际核查的压力将起到触消的正面作用。它可以大声对欧美说,发展核技术不会用来战争,更不会象以色列那样驱驱逼人。而他真正想得到的是借此机会向美国表明,没有战争威胁的中东才适用于非核的伊朗,美国要么同意他的核协议还么尝试着用武力去改变。结果黎巴嫩就正式成为了美伊试真刀真枪的虚拟战场。伊朗就这样候着,等着以色列的王牌出招。   俄罗斯与中国不难看出美国此次的真实意图:借力打力,杀鸡取卵。鹿死谁手?看吧!布什怎样把自已的坦克掉进中东的沼泽地。对于中国来说,把山姆大叔拖在中东不得脱身为上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非洲与拉丁美洲的关系是解决日益增长的能源所需的最有效战略。俄罗斯人才更希望布什战车在阿拉伯的沙漠中失去方向,那样的话它们的民主转向中央能源集权就少听到好多臊声了。沉默不是没有声音的,只是你听不见,要不,怎么会有人说,黎巴嫩是美国的第二个伊拉克呢? 《联合早报网》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