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能源战略决定各国命运 zt

(2006-08-22 16:25:42) 下一个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5日表示,中国首批4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中最先建成的一座今年年底将投入使用,其余3个储备基地分别于明年或后年建成。这是中国为构建长远能源战略迈出的坚实一步。能源战略是各项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而长远则是能源战略中最突出的特点。欧盟即将公布的能源政策绿皮书瞄准了20年后的目标;日本制定了25年后减少能源进口总量和提高利用效率的明确计划;瑞典不久前公布的计划是以15年为阶段来制定时间表的;美国政府一向很重视能源战略,早已将目光投向20年、30年、50年,甚至100年之后……专家指出,正是由于能源战略所具有的前瞻性,这些战略的实施势必将影响到未来的世界经济、政治与安全格局的变化。   多国都有长期能源战略目标   现有的国际能源供应、分配格局潜藏着风险和危机。近几年,能源紧张、油价飙升使各国都感到了调整能源战略的紧迫性。而现有能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的技术决定了,在短期内解决对石油的依赖是不可能的。因此,各国能源战略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着眼于长远目标。比如,欧盟在即将公布的能源政策绿皮书中,建议在今后20年内投资6000亿欧元,织起一张“泛欧能源网”,通过欧盟国家能源的综合利用、调配来达到保障能源安全的目的;日本计划用25年时间,在2030年将石油依赖率从目前的50%减少到40%或者更低,将能源使用效率提高30%以上;而瑞典计划在15年后逐渐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依靠石油的国家;美国的目标也十分清晰,即准备用20年时间以新能源替代中东石油进口量的75%。   2月初,英国一家专业公司向英国政府提供了一份有关能源安全的“2020远景计划”,提出英国应该在北海的油气枯竭之前,充分重视可再生能源的替代作用。德国原打算在2020年前中止核能应用,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达到20%,俄乌天然气争端发生后,德国开始检讨这一规划,拟提出调整计划,以确保能源的独立性。   欧洲政策研究中心的能源问题专家艾根霍弗对本报记者说,欧盟之所以如此重视能源战略,因为它关系到欧盟“自身安危”。3月8日,欧盟将公布一份能源政策绿皮书,为欧盟的能源政策调整“定调”,并将提交3月23日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讨论。欧盟一位官员日前向本报记者透露,保障能源安全是这一文件的三大主题之一,并将“能源安全”列为处理对外关系的“核心内容”。此前,欧盟对外关系委员瓦尔德纳在提到欧盟能源安全问题时说,“我们将不得不利用所有的方式……将对内与对外政策结合在一起,为我们的公民与工业提供安全、能够支付及可持续的能源供应。”欧盟无疑将加强能源政策的协调,帮助成员国减少对能源生产大国的过分依赖。据悉,绿皮书还建议织一张“泛欧能源网”,如再遇到类似俄乌天然气争端的事件时,“就可以像拧开另一个水龙头那样,轻松转换能源供应渠道。”   作为不久前发生的俄乌天然气争端的当事方,乌克兰对能源安全有着“切肤之痛”,“能源安全”、“能源独立”这些抢眼的字眼在乌媒体上活跃了好长一段时间。据资料显示,乌克兰近80%的石油要从俄罗斯进口,其自产的天然气也只能满足1/4的国内需求。乌克兰政府痛定思痛,立志要用5年时间实现能源独立。此前,乌克兰政府就推出了2030年前能源安全新构想,包括加快黑海和亚速海油气资源的开发,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现有油气田的生产能力并大力发展核能,建立90天战略石油储备机制等。   与上述国家不同,俄罗斯实行的是“出口型”的能源安全战略。俄境内蕴藏着全世界已探明储量石油的13%和天然气的35%,是世界主要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俄罗斯的长远目标十分明确,将以能源为战略武器,通过把能源优势转化为政治影响力来实现大国复兴。   未来能源战略有两个方向   在各国政府的能源战略调整中,尽管具体措施不尽相同,但都反映出两个方向:一是寻找替代石油的能源;二是提高能效,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   在寻找替代能源方面。核能的前景很广阔。瑞典前首相卡尔·比尔特向本报记者表示,德国、瑞典、荷兰等原先准备停止使用核能的国家将会重新考虑,“核能重新受到重视将是迟早之事”。芬兰在去年底建起了新的核反应堆,从而成为1991年以来第一个重新发展核能的西方国家。此外,各国还注重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美国计划到2040年,每天用氢能能取代1100万桶石油。欧盟计划到2010年时,22%的电力供应来自可再生能源。冰岛计划于2050年前使其全部汽车和船只使用氢驱动。巴西则计划于5年内依靠主要从甘蔗中产生的乙醇驱动其80%的运输船只。但是,新能源、清洁 能源的开发在技术上还没有发生突破性进展,距离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和广泛使用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提高能效方面,多国出台了“节能法规”。乌克兰还增设一位专门分管能源问题的副总理,总统尤先科批准了《节能法修正案》,并拟于今年成立节能署。英国计划在2050年前实行一项重要能源改革措施———“绿色房屋”计划,并已将该计划的构想写入政府的能源白皮书中。在欧盟有关法律框架内,德国对市场上销售的家用电器进行节能性能分级。事实证明,获得节能标签的商品在市场上颇受青睐。   能源战略关系国家未来   各国现在的能源战略调整,其实是具有较大时间跨度的前瞻性战略调整,各国谋求的是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的发展优势。石油的使用比重会逐渐下降,但是仍然会有新的主导能源出现,人类不可能完全摆脱对能源的依赖。在未来的国际格局中,哪个国家对能源的依赖越小,就越能在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上胜过其他国家,就越能掌握战略主动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学者刘明指出,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着手进行能源战略调整,这种变化的方向非常明确,就是减少、乃至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但是,这种能源战略的调整并不会导致现有的能源结构和能源格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替代能源的推广也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解决的。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近些年来新探明的油田使世界发现的石油储量还在增加,“石油枯竭论”没有得到现实的例证。深海石油开发技术如果得到突破,海洋里还会出现很多的“波斯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石油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和战略物资,仍然是各国经济安全和发展战略中具有核心地位的 因素。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学者郭晓兵指出,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调整,一旦达到摆脱石油依赖的目的,首先会对地缘政治产生巨大的影响。以美国为例,当前其国家战略的重点在中东,如果替代能源的重要性大幅上升,那么中东在美国战略中的地位无疑会下降。另外,以石油等战略物资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海上交通线的重要性也会相应降低。美国的能源战略调整中,核能应用的重要性正在大幅上升,可以预见,未来铀的富产地区,比如澳大利亚,就有可能成为新的地缘政治热点。   目前,国际上的战略学者们认为,石油在能源战略中的地位50年之内会保持稳定。但是,许多国家希望摆脱石油掣肘的能源战略调整并非完全出于对能源本身的考虑,其政治和安全上的考虑占有很大的比重。可以说,各国能源战略的成功与否,最终将决定各国在未来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环球时报》〔20060308 第7版〕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