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听说袁腾飞了不起,慕名而至,却不敢苟同。理由有五:
1. 清军兵临扬州,史书没有记载史可法焚书杀使。历史不可臆造。
2. 明末社会矛盾尖锐,朝廷昏庸,官场腐败。这种制度下遴选出来的高级大臣说白了都是一身毛病,不是奸佞小人(如魏忠贤、马士英、刘孔昭)就是误国庸才(如史可法)。崇祯自杀后,朝庭内斗杀戮加剧,外乱民变四起,百姓苦不堪言,社会病入膏肓。政权被相对健康的清王朝取代是一种进步,否则百姓更苦,这是大义。史学家不应该紧抱忠义爱国的教条看待这一段历史。
3. 史可法有心挽救明朝,唯一的出路是力反腐败奸佞,促使社会健康。可惜史一人无力回天。此其一憾。但其可退而求其次,聚拢手头现存力量加以发挥,如拥立相对开明的潞王为帝,纳贤士,召忠勇,北上拒虏,南下安民,以江南之物力足可久立。而史每逢良机仄取下策,不得要领。起先是不懂立君之要,被动承认另一个昏君福王为帝,致使朝廷加剧内乱外患,自己亦被贬职万事无力,眼看各路明军互相杀戮,竟不知所措。其后清兵南下克徐州下淮安,史以联虏拒寇听任之,莫名其妙。及至20万清兵兵临扬州,明军已四分五裂,粮草不济,兵丁不足,且腐败无勇。据扬州十日记载,破城前有大队明军吃住王秀楚家,秀楚日久生厌,遂以银两贿赂将军,竟去。此时正确的选择应该是退守江南,依据天险保存实力从长计议,他却被自己的一系列政策钳制,不得不以这样的孤军孤城抵挡强弩,难怪一日而克,苦了满城百姓。忠君报国先要有道,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乱作,以愚庸误国,得一忠名,枯骨万千,于国于民终非善耳。
4. 乾隆隔代表彰史可法,一为彰显满汉一家,二为提倡忠君为大清续代。是胜利者对历史的利用。
5. 抗日时期汪精卫置民情激昂、家底尚存、日寇残忍、和胜敌有望于不顾,抢着投降通敌,枪口对内,几乎误一国,为的是一己私利,性质更为恶劣,遗臭万年。这一点没有争议。惟红色中国因其历史局限历来憎恶投降提倡死拼,对史可法这种愚庸爱国盲目推崇,其培养的历史学家多受此影响,也是一种谬误。
努尔哈赤在辽东组织军队,势力逐渐庞大,有不少留守辽东的明代边防军也开始联络建州各部落击退李自成,但是打错了算盘,计谋判断有误,造成了吴三桂领清兵入关的局面。后金趁着明朝乱着,找了个历史节点轻松入关,有后金局势转为清帝国的政权。中国的改朝换代成败关键其实主要是取决于一线防护,所以明代就迁都燕京,以天子守边为由。其实怎么说呢,成败乃兵家常事,军人是不愿意过多的打仗的,劳民伤财,一死一大片,所以一些历史人物成为降将也是不得已,要见仁见智,从社会长远角度考虑。没有军事经验的文人士大夫写一些大义的道理固然有他们的理想,但是也要结合现实考虑,具备现实经验,纸上谈兵就是那些败落政权的根本问题。我们钦佩民族英雄文天祥,史可法,岳飞等人,但是也不能忽略忠臣关键需要有一个贤主,能力比较强的皇帝。只是怪罪临危领兵人士不全面,若大势已去,一两人的态度不能有实质的影响。当然英雄主义在每个朝代都被外族钦佩,清朝就是很注重这些忠臣,你不管他心里怎么想,但是做出来的是认同这些观念。
其实北京从先秦开始就是多民族的过渡的地带,战争与建立政权争霸天下是永远的主题。尤其是到了大一统后一千年,中国政治中心由黄河中游转到了我们现在这个河北地区原来是成为幽州的地方,离着塞外的草原部落以及东北的满洲都非常近,也就是北方民族在关里建都的选择,辽,金,元,清,这几个都是游猎政权。但是它有一定的帝国形态之下的共具性质。所以一般华北先民们对游猎民族之间关系还算比较能够产生共同对话,通过平等军事战斗来争夺天下,不管谁输谁赢都可以共同建立一个朝代的秩序。目前很多人就是没有弄清,历朝历代,华北才是中夏的关防一线,而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北人为汉奸,对那些抵御中夏的边界百姓的牺牲只字未提,他们没有提到华北人民的一线战斗。就是只会提那些偏安一隅南方人,就是让人觉得特别的烦。其实史可法本身的祖籍就是北京大兴人,明朝京师人士,他被派到南方任职,造成了誓死抵御清兵的壮烈牺牲。吴三桂的家乡是江苏,但是被调到了辽东。
中国历史上清朝不是唯一的外族侵略者。北方胡人不断入侵,源头的华夏民族一直在南移,直到在两广一闽和当地的南蛮融为一体。刻板追寻华夏纯后裔会把自己弄得莫名其妙。另一方面,满清入关灭明得益于王朝初期的社会健康,后来被推翻则受害于腐败,和它推翻的明朝一个套路。历史依循大义循环一遍,仍然公平。
两种矛盾,究竟哪一种是主要的,取决于质的对比。但是你把一方的负面量夸大一点,另一方的忽略一点,质的对比就可能反过来。这是歪曲利用了量变影响质变的道理。
****************************************************************************
我也不敢苟同楼主的这一说法。清王朝是野蛮落后的外国征服者建立的,不论是当年给中国百姓带来的灾难,还是对后来中国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都根本谈不上什么进步。满清不管它之前是否曾经臣服过明朝政府,也不管它后来是否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对于当时的中国政府和人民而言,它就是最凶恶的外敌,如同抗战时我们看待日本一样。中国无论历史还是文化,都必须以主体民族汉族为正朔,否则我们谈的就根本不是什么中国历史中国文化,这才是必须牢记的民族大义,绝非什么忠义爱国的教条。
-------
二战中,腐败、反动的国民党政权被相对健康的日本人政权取代是不是也是一种进步?如此说来,国民政府根本就不该组织抵抗,逆“历史潮流”而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