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释迦牟尼佛传》

(2007-08-08 16:54:58) 下一个

August 8, 2007 呼和浩特草原

回国旅行有幸带上了这本妙书,旅行的十天途中,它伴随着我去了长城,故宫,太湖,寒山寺,法门寺,乾陵,蒙古草原及沙漠还有大昭寺。佛教在中国源远流长,深深浸透在中华古文化的每一个方面。由唐三藏传来的释迦牟尼佛的影响和足迹经过千年,仍然在神州大地随处可见。 

刚刚看完的这本《释迦牟尼佛传》的作者名字叫伍恒山,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5年七月出版,写的相当不错--这位好像北大没有毕业,但是很有佛缘,书写的比较中肯,值得一看。从书中可以看到,即使同是佛,好多佛之间的信仰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很多时候甚至不是大同小异,而是大异比如弥勒佛,在素食不杀生的大慈悲上,比释迦牟尼佛还要彻底,大慈悲者及于所有众生。在归宿问题上, 弥勒否定了娑婆世界外境实有,彻底地把虚空世界也一笔勾销不似释迦牟尼佛,为了渡堂弟难陀而用五百天女来作为成佛的报偿和利诱当然,当难陀成佛以后,才发现原来追求的目标,即五百天女并不是一个佛要的东西。不过弥勒的这种不定一法的精神确实是比较飘渺,因为一切然净因缘均没有了,显现诸法的我心,又将安立于何处呢?

对我来讲这本书的最精彩处是在后面的佛法总结,以及如来在成佛以后扩大影响以及渡人的故事,比如三迦叶的皈依,竹林精舍的由来还有祗树给孤独园的来历等等等等。最深刻的当属了解了佛教各派的巨大差异,甚至是如来师徒之间对佛理的理解和解释的巨大差异简单的例子就是名为“头陀第一”的大弟子三迦叶在如来刚刚涅槃,就因为自己的严格苦行与如来的修行方式的不同而作难如来的弟弟阿难,因为阿难曾经劝如来接受女弟子入教而给阿难定罪,说他因此而给如来减阳寿五百年,大罪一条!不过这个三迦叶历来不合群,出身富贵却偏爱苦行,不喜欢僧团活动,经常独自一人露天静坐,冢间观尸,树下补衣。这位可能是修习九阴白骨爪的老前辈,认为尸臭和白骨对修习无常,苦,空,无我,不静观具有极大益处他的思想可能有些极端化了,只是达到如来成佛之前的境地,难怪三迦叶年长如来很多,社会上的功名也远早于如来,但是在佛教的教化和理解上仍然与如来有着天壤之别。当然他弘扬佛法的功绩是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的。

如来的佛法是为了适应芸芸众生的理解程度和承受能力而逐渐修改的。苦行六年而不得以后,如来改变了自己苦于心智而求的方式,理解到了修佛在于心而不在于行这个marketing plan是使佛教盛行的巨大的转折点。如来坚持:如果有佛理在心中,修行方式可以按个人取舍--如果你想苦行而到达彼岸,那苦行的方式就是你的渡己之舟;如果你要丰衣足食而利己利他,只要遵守佛门几个基本原则,几项坚持,也同样可以到达彼岸。方式和手段不是决定目的和结果的根本。

佛法的最主要思想就是四谛和十二因缘,解悟到了四谛和十二因缘生灭的道理,就能证悟佛道,到达彼岸。了解了苦集灭道四种如来所说的关于宇宙人生的真理,就是了解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和佛法的核心。抓住了这个精髓,也就是抓住了修行的根本。当然这个形势和内容的如何平衡和取舍,就决定了一个人在修行的道路上可以走多远。

释迦牟尼佛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发起渡世之弘愿,是个由人到佛渡人渡己的实例。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讲,无论你信不信佛,他都是个人类伟大的先驱者和导师。他点出了苦痛也即是自私的三种形式,即:极力满足感官的欲望;对永生的贪婪;对于世间繁荣和名利的追逐。他以一生八十年的实践去为克服那些人类的苦难而修行。难怪有后人如此评价他:“如果你想看看最高尚的人,请看那位身着乞士衣服的国王。正是他的圣洁,使他成为人类最高尚的一员。“

时常听说有信佛的朋友觉得其他人对佛的理解有偏见,不是所谓的正见。看到即使是在佛与佛之间,也存在着的巨大差异,让人觉得所谓“正见”实在真是见仁见智,“条条大路通罗马”,渡人渡己之舟实在有各种各样,提高自身的般若智慧则是对修行有着最大的助益。常言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心在佛祖在,你也可以成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花甲老翁 回复 悄悄话 为君进一言 ;

理则顿悟, (乘悟并销), 事非顿除, 因次第尽 ~楞严经~
花甲老翁 回复 悄悄话 文章写得真是好 , 使皈依了佛门三十多年的我 ,
还是得益不少 , 谢谢你 .
北鹤 回复 悄悄话 回复jerryus的评论:

看着妳洋洋洒洒的一篇道理,有些理解了某位大师以前讲的,说是佛法不说不明,更高级的则是不说为更妙。。。

从心底里佩服佛教这个传统产业在相互竞争和趋利避害中的成长,在心照不宣的运作中,以渡众生免除六道轮回之苦为目标,各位导师施展不同的妙法绝招,在利人利己中使佛教茁壮成长。最要紧的是,每位导师都会使自己的追随者相信自己选择了对自己最最正确的修行方式,到达彼岸的快捷运程;同时也不完全否认其他修行方式的必要和存在的价值。这个市场的运作和实践,应该比其他宗教更有亲和力,更有宽容力吧。。。
jerryus 回复 悄悄话 对不起哈,和飞到内蒙古的大鹤仙人在佛教上的看法有点分歧哈....在这引玉一下下...

我不认为佛和佛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异也,我觉得如果有这样想法的人其实根本上他还是没有参透佛的精神,因为其实这种区别是表象的,是佛教中所说的:佛度人有十万八千法门,对不同悟性的人用不同的方便法门去引领他们的悟性,就如佛教中有净土宗和禅宗的区别,净土宗如念佛强调拜佛,烧香,阿弥驼佛西方世界的真实性是重在用来约束慧根不够的众生的心灵,使其混沌本性之下也不易迷失残余的灵性,安抚,平静其心灵,然后才有可能慢慢令其认识内在的本性,而禅宗所说的是,高悟性的人其实所需要的不过是能够触动其领悟的契机啊,所以在领悟后能够见佛杀佛,见魔杀魔..如金刚经中所说:法如筏,无为法况且得舍,何况有为法? 所以,你所说的心何住根本是不存在的,五世禅宗问:你心何在,我帮你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啊!,...如果你说弥勒否定了娑婆世界外境实有,彻底地把虚空世界也一笔勾销,那么西方世界的说法不是自相矛盾了吗?其实弥勒此时,彼时不过是针对感悟境界不同而说的不同的说法啊....释迦牟尼佛,为了渡堂弟难陀而用五百天女来作为成佛的报偿和利诱,也不过是方便法门,知道他的弱点,通过这个弱点引他入门而且有把握他入门后的领悟.....君不见,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中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如果只是从他对阿难做的事来看,不是又是自相矛盾了吗?所以其实不能以单纯的事例去看....这就是我们凡人语言的局限和根据自己理解的局限,君不见,在最后佛的最后一场法会,佛什么都没说:只是拈花而笑.....本性无尘本就是大快乐,而这本性其实是太极,何需语言....语言反到是大障碍了......

我觉得以你的悟性,你其他书根本都不用看了,看三本经书足够大通,一本是揪罗摩什翻的金刚经(可看明成祖集注的),宣化上人讲的楞严经,加上佛灭度前所说的法华经即可,然后再回头看其他的小经,看佛教历史....其实金刚经基本是整个佛教精神的契领,我个人觉得如果能够参偷这本薄薄的经已经能够大参了...呵呵....那是佛说小乘教转大乘教所说的第一本经.....人人都有领悟的能力,都是未来佛,只不过悟性决定了成佛的路长短不同而已....所以非经历百千亿劫不能成佛....觉有情啊....
蘿莉亞 回复 悄悄话 讀經聞法,貴在如实会得其意;
萬法唯心,學佛要正信,學法選正法;

欣聞北鶴兄在此廣散善因,結善緣,善哉善哉!
當拭目以待,洗耳恭聽 ^_^

P.S.: 年前我到呼和浩特的希拉穆仁草原遊覽,並在蒙古包上住了一夜,難忘的是那夜深邃的蒼穹,天上的星星,顆顆像閃爍的宝石,更像前生戀人的眸子,遠遠的向你傳遞心聲。。。。
遺憾的是,只能看到的是一瞬間。。。。。
林韵 回复 悄悄话 偶使劲眨了好几次眼,想努力奋勇地仔细读下去~~~~看来还是等狼儿先生回来再说拉~~~~
北鹤 回复 悄悄话 各位网友,我今天在呼和浩特的一家酒店上网。在国内登文字不能够编排,等我十二号回美国后才可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