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答老幺的"我的神仙梦"- 文学城

(2006-08-02 22:24:42) 下一个
June 23, 2006
看着妳淡淡的笔迹,描述妳精彩的际遇,心中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就象我十七年前第一次在孤独的时刻看<麓意湖-LAKE LOUIS>时刻的心悸和震撼,也想起了那时候的刻骨铭心,整天做白日梦,想像着与我梦想中的她同游那人间仙境,同写那携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神话...
 
看来妳有个同舟共济的老公,却仍然让自己没有完全失去心的纯净,真为你高兴...
谢谢妳的心情给我的宁静,只有无瑕的心才能通灵,感觉到那来自天国的真善和真美...
 
<我的神仙梦 >
 
老幺

在柴米油盐中烟熏火燎久了,都快辨识不出自己乃至家庭本该具有的新鲜味了。只有当夜深人静,当厨房的诸般家什各就各位,当客厅的电视喧闹归于寂静,当两个孩子们不甘地钻进被窝,在把自己疲累一天的身体也交付在床上后,那作一个神仙梦的愿望便像如约而至的老朋友轻轻敲打着神经,似在嘲笑我这日复一日又年复一年缺乏新意也没有奇迹的日子。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每每残酷,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奔波劳累,在孩子的活动和自己的爱好之间挣扎取舍,在亲情和友情之间徜徉徘徊,在闲言碎语中过滤筛选,在不尽的琐事缠身和无端的蜚短流长中,愿望总是向现实妥协,心向往着自由,而身却依了惯性周而复始地循环,那神仙之梦模糊而遥远,像远天的孤星,高高在上,具体却又不可触摸。

可就在那么一天,我的“神仙梦”却不期而至,它降临得没有一点儿预兆,它带来的惊喜远大于体力所带来的辛苦,也大大超出我事先的想象。原来“梦想成真”并不需要太多的处心积虑,原来“神仙梦”的实现不用太过精心策划,可以不用铺垫,不用刻意寻找就能得到的啊!

朋友每年为她儿子过生日的方式总是召集亲朋好友去露营,我家两个儿子总在被邀请之列。虽然我和先生都酷爱闲云野鹤般的露营生涯,但我们竟一次都没参加这位朋友的队伍,原因是乐得家里有份没有孩子缠身的清静。本想筹划孩子去露营后我们可以在家恶补一下欠缺的瞌睡,或是外出看场电影,或就是无所事事地呆在家里读读书看看电视,可在把儿子送去朋友家前一天我突发奇想,忽然有种想“逃避”的欲望:儿子们不在家,天助我也,何不趁机干点什么?!遂向先生提议去Mt. Rainier附近择一个旅馆呆上一宿,然后第二天去爬爬山出出汗。先生起初很犹豫,但被告知此行可以缓解他近来工作上的压力,也可顺道过一个“革命化”的父亲节后,他默许了我上网查询的权利。夏天的周末是Mt. Rainier附近旅馆和餐饮业的繁荣时期,我按过去的经验,试了几处有名的旅馆,都被告知客满,灰心并几欲放弃之际在Google上最后敲出了“Hotels near Mt. Rainier”字样,而就是这几个看似平凡的字引出一段难忘的浮生一日游。

Mineral Lake Lodge 的网站很朴实和简洁,一段历史梗概,几张照片,然后就是房间的价码和设施,这差不多就是它所有的内容了,与旅游地其他旅馆设计精良的网页相比实在是谦虚过了头。电话打过去,被告知还有房间,谢天谢地,赶紧预约,房价不菲,但已顾不得那么多,我的要求已降到只要有地方落脚就足矣的地步,哪还敢挑剔?让我醉心的除了从城市“逃亡”到乡村的刺激,还有就是网页上旅馆门前有山有水的风景照片,那不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吗?!

周六上午,三下五除二地收拾好孩子们晚上露营的设备,也在忙乱中顺手为自己收拾了个小包。把两个孩子喂饱收拾停当,一番谆谆教导后,送他们到朋友家时已是午后一点,也是我们“逃亡”之旅的开端。按计划,往山里出发前,先去看电影《达芬奇密码》,挑了个顺路的电影院,在黑暗中随剧情一会儿紧张一会儿放松地度过了两个多小时,因为事先没读过这本书,也出于对耶稣基督,对Opus Dei,对梵蒂冈、天主教及其信徒之间纠葛的不甚了了,所以这场电影看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好心情:法国女演员英文说的不是很地道,但模样很俊;Tom Hanks演的哈佛教授没有书卷气,怎么看都像个黑道上的老大,早不是那个我一直崇拜着的小帅哥;另外,把耶稣基督从神坛拉回人间,想象着他与我们凡人一样也有老婆有孩子,也有凡人的七情六欲,这个观点本身就很令我们激动,票钱花得绝对物超所值。十三岁的儿子已看过此书,所以在开往山里的路上就跟正在露营地忙碌的他通电话,求证起电影上的一个个悬念来,也就是通过他的解释,才知道我对电影中一些情节的理解有多走样,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能因为没看懂这部电影,就否定自己仍旧喜爱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嗜好吧?:-)

一向把Mt. Rainier国家公园视作我家的后院,无论冬夏,来来往往的早已数不胜数,夏天露营,冬天滑雪,像恋上了一个永久的情人,从未对她失望过。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投向她的怀抱,只为了近距离享受山上万变的气象和山谷里随季节变换的色彩。先生有一年曾试图站在山顶上振臂一呼,但在登顶的那天因同伴高山反应剧烈而功亏一篑;我也曾心血来潮,誓言有朝一日让自己的足迹留在那神圣的峰顶上,为此我不惜购置一切登山用具,跟一大帮与我有同样“雄心壮志”的人连滚带爬地训练和辛苦了好几个月,但最终也未能实现这一“会当临绝顶”的计划,个中原因,非三言两语能说清。如今,每当遥望晴空万里衬托着巍峨庄严的雪山时,心里都有一种“出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酸楚和悲壮,我知道那是我心中一个永远不能触及的“暗伤”,是一个远比“神仙梦”更难实现的梦想。

Mt. Rainier常年飘浮在云中似遥不可及,但从我家里开到国家公园门口也就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与以往不同,这次我们没有急着进公园,而是直奔当晚的留宿地 — Mineral Lake Lodge,进山朝觐的任务将留待第二天去完成。按照地图的指点,车拐进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路,沿途有些零星建筑,但更多是些移动房屋,越走心里越疑惑,想不出这看起来有点荒芜的角落会藏着什么惊喜,也想不通怎么会有人把招揽游客的旅店修在如此不起眼的地方,直到前方突然开阔,路右边突兀地站立着一座与邻近房屋截然不同的建筑,怎么形容呢?对了,是一座“小木屋”,确切地说是一栋三层楼的大木屋!

读过黄宗英写的报告文学《小木屋》吗?不瞒你说,我青春年少时所有对边陲对蛮荒对沙漠对冰山所具有的种种向往和浪漫情怀大都缘自黄宗英笔下那个有着传奇色彩的女科学家徐凤翔在西藏墨脱所建立的那个搞生态研究的小木屋。大学二年级的我,正是“未赋新诗强说愁”的年龄,天天沉溺在憧憬和幻想中,对城市流霓不屑一顾,倒是非常向往小木屋那样的氛围,年少无知者如我,受时代气息的感染,在精神上有种自残倾向,幼稚地认为只有到那种广漠而艰苦的地方才能磨砺性情,才能成就未来。所以随后的几年,也就是在那种偏激但也不乏成就感的精神支撑下,我或独自或结伴地走北闯南,把一个行者的足迹留到了新疆的天山,伸到了云南的边界,刻在了西藏山南的寺庙里,我向往着也像《小木屋》中所描述的那些向圣山向拉萨一步一长跪的“朝佛者”那样有自己的一份精神园地可以敬拜和坚持。小木屋于我,是精神上的一个符号,也成为物质上的一项奢望,这一辈子若能拥有一个用木头搭成的可遮风避雨的小木屋,夫复何求?!至于后来为什么一头扎向美国则是另一篇文章的话题,但来美后风雨飘摇十七年,曾经的少年情怀早就被现实转换成落花流水,早先那个喜欢把梦想当现实追求的女孩也早被一个非常down to earth的男人改造成了一个不折不扣只“为稻粱谋”的市井女人,拥有一个小木屋的梦便无可奈何地让位于现实,遂躲进记忆深处让经年的琐碎和打拼尘封了。

猛一见Mineral Lake Lodge,倏地有种时空倒转的晕眩,似乎梦境和现实发生了短暂错位,好像这二十多年的跌跌撞撞,就是为了今天能一头闯进这个并非虚构的梦境。但瞬间的错觉立马被未知的期待所代替,无论如何,此“小木屋”非彼“小木屋”,这小木屋呀,肯定走不出那个耳熟能详的女科学家来,也走不出那个写活了徐凤翔事业上“痴”和为人上“呆”的黄宗英;这个小木屋呀,也无法承载我对西藏墨脱那个小木屋宗教般的情愫和恋眷。

在我和先生准备迈进木屋迎面与“历史”接轨的时候,从门里却抢先出来了这幢房屋的女主人,我们握过手,但还未开口,她却先道歉,说是牧师的孙女现在在医院,而牧师还不知晓,所以要急着去通告。她已猜出我们客人的身份,笑脸盈盈地把我们让进屋后说你们可以就呆在这里楼上楼下看看,如果想去湖边转转也行,那临湖的绿草地也是这旅馆的部分,然后就旋风般离开,把个无人看守大门洞开的房屋留给了我们。不愧是在乡下,人之间好像没有设防,这种彼此无戒备予人以完全信任的姿态从一开始就感动着我们,让我们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要命的是这种感觉从进门的那一瞬开始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一种久违了的亲切,那种回家的感觉,竟在一个陌生之地油然而生。我知道我是无可救药地喜欢上了这个地方,这个初次相识并只呆一个晚上的临时居所,却像是梦里梦外相识良久,如今只是在迷途多年后又找到了回家的路。

那个晚上,因为女主人的指点,我们在临近的小城Morton吃了一顿非常鲜美的海鲜;那个晚上,无月也无风,在一片寂静中,我们就那么各自捧了自己喜好的书,就着床边的灯,一直看到睡意朦胧;那个晚上,在主人提供的舒适松软的床上,我一头跌进深眠之谷,拥有了一个真正无梦的晚上。

不想花太多的笔墨细说那个布置温馨且干净舒适的小木屋,也无意着笔大肆渲染那个晚上所经历的点点滴滴,我想把所有的悬念和感觉都留给各位看官,希望你们有朝一日也能亲自去那个地方体验一番。我相信,不管你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到达那里,这个地方是不会辜负你的,你离开时一定与我一样有种莫名的感动和感激,有发誓再次回来的冲动。对了,如果造访,别忘了向女主人提出参观主题为“American”的那间房,因为那屋里墙上有非常明显的“Da Vinci Code”印记,房间的日志上还有我留给你们的用中文写成的“密码”!

吃过主人提供的早饭,在恋恋不舍中离开这个温柔之乡。往山里去的行程轻车熟路,停好车,选了一条中等难度的山径,随身只背了点饮用水和食物,靠着一根登山拐杖,我们一身轻松地时而在树林中逍遥穿行,时而在山脊上若隐若现,两三个小时的爬山过程,我和先生就那么边看风景边东南西北地聊啊聊,把一些在家里没时间聊或顾不上聊或没心情没情绪聊的话题都在爬山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起又放下,随风捡起的话头,也与风一道抛到脑后,没有剑拔弩张,没有本能防御,不用分出你对我错,也不用争个你输我赢。这种与绿树为伴,与山风相随,与蓝天对应,与牡鹿同行的过程,让你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舒适透底,那真是一种神仙的感觉,四周的景物都虚化了般不真实,人呀,就像漂浮和行走在梦里,早分不清此身是梦里还是梦外了。

用大自然来洗刷滚滚红尘中招惹的尘埃,用新鲜空气来疏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即便是片刻的“逃避”也是值得的呀。我们习惯了城市中如车轮飞转的生活节奏,却对身边唾手可及的简单快乐熟视无睹;我们习惯对工作和人事上的烦恼一忍再忍,却想不到去大自然中释放和减压。不要以为,只有夏威夷的海滩可以按摩你劳损的腰肌,也不要以为只有加勒比海豪华游轮上的热风才能煨暖你在城市中变冷的心房,也不要以为必须花上个三五个星期才能彻底补偿你一年到头累积的辛苦,更不要以为只有去欧洲,去南美,只有入住豪华饭店进出高级餐厅才能满足你那城市人自以为是“度假”的虚荣。有时真正的快乐并不需几日甚或几月的筹划和准备才能得到,只取决于你是否有“一咬牙,一跺脚”的瞬间决心。而且真正的快乐来自你心底,来自你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来自你对自然对人物的亲近和乐观,所以,不论你走到哪儿,只要你对周遭世界还没冷漠到麻木不仁的地步,只要你对自己还有期望,对他人还有信赖,你就不会丧失对外界的敏感,就不会对好山好水毫无知觉,就必然对好人好事心存感激,也就会从心底里感谢自然风物对心灵的净化,对身心的暂时按摩和放松。

到梦醒时分了,车向着城市的喧嚣迎面开去,神仙梦在一步一步往后隐退。是啊,心境又将跌回现实:又要去面对繁忙,面对琐碎;面对儿女的叛逆,面对老板的苛刻;面对居高不下的油价,面对停滞不涨的工资;又要去面对林林总总的不顺,面对方方面面的应酬了。从离开到回来,不过24小时的时差,却有了“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的隔膜。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每天还能见到儿子的笑脸,每天还能有先生的呵护,只要每天的太阳照旧升起,只要我心中作神仙梦的自由还没被剥夺,我还是会寻了机会“逃避”,还是会不停地作那个简单充实得令我快乐和满足的神仙梦!

愿我们的心常在,梦常在……

2006.6.23
写于翡翠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