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离开我们已经23年了,如果健在,今年应该是86岁。当今有多少老人比奶奶长寿地享受着幸福的生活啊!
奶奶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和三个孙女一个孙子及三个外孙。在她的孙辈中,我是在奶奶身边生活最长得到奶奶疼爱最多的一个。
因为腿不好,没有上过幼儿园,从出生到11岁那年奶奶离开,我的童年几乎都是在奶奶身边度过的。
小的时候我很缠人,早上如果醒晚了,没和爸爸说上“爸爸再见,晚上早点儿回来”之类的话就会大哭,晚上到了点儿不见爸爸妈妈下班,也会出演“撇局长”(这是院子里阿姨针对我那时候的爱哭起的雅号)。而白天的时间就盯住奶奶不放了,中午觉和奶奶一起睡,一定要奶奶脸朝着我的方向才行,不然就会生把奶奶的脸搬转过来;一会儿不见奶奶就用最大的嗓门儿呼唤开了,奶奶则无论在厨房、院子里还是大门外都会同样大声答到:“有!”
奶奶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十分努力学习,对知识和新鲜事物都充满了热情,到北京后尽管要上班且家务繁重还是参加补习班学习文化。年纪大后带着我和强妹也常常阅读当天的《北京日报》,有时嘴里还念念有词。我至今记得“岔道”的“岔”字上学前是奶奶教我认识的。我小时候爱唱歌,奶奶也经常跟我哼唱,印象最深的是奶奶跟我唱当年流行的苏小明的歌--“噢,那是一只白兰鸽,爱在那长空飞翔,在白云下面,它自由飞翔。”奶奶一生走过的地方不多,或许她心中渴望能像白兰鸽一样飞翔的空间更广阔一些。
我可能挺小的时候就有生死的意识了。在心里已经有了怕失去奶奶的恐惧,五、六岁时捧着奶奶的脸说:“奶奶,你活到我像你这样大的时候和我一起死吧!”我知道那只是一个天真而美好的愿望,但没想到奶奶离开我们那么早。
我十岁的时候,奶奶患心脏病住过一段时间的医院,我也在那个医院治腿,每次都会到奶奶病房里去,奶奶总是把大人们给她买的一种我们叫“千层饼”的点心留给我吃。
奶奶出院后一度状况很好,11岁的我自然也不会想得太多。但奶奶自己可能是有感觉的,她悄悄对我说;“以后还跟着你三姑(我的婶婶)他们过吧,还能常吃上饺子。”(我自己家里是不怎么包饺子的,尽管后来妈妈包的韭菜肉的馄饨也很好吃。)
那是1985年“六一儿童节”的晚上,也是周末,按惯例我星期六晚上是回爸爸妈妈家的。像往常一样说过“奶奶再见”后就成了永别。
奶奶的子孙们都挺出息,学业和工作绝对不落人后。最大的遗憾是奶奶走的时候日子刚刚开始富裕起来,奶奶没能赶上今天的好日子。
身在异乡,清明也不得回去到墓前祭奠祖辈,写下几点回忆,怀念我的奶奶李桂珍女士。
写于2008年4月4日,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