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与研究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海外中文教学有别于本乡本土的语文教学。如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甚至新加坡等华语地区,中文是社交的主流语言,它有着天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学用结合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可是对这些出生并侨居海外的华裔后代而言,学习中文,使用中文并非易事。他们每周充其量只有大半天呆在中文学校学习中文或有关知识,其它时间上英文学校。平时除了在家跟父母说中文外,其它场合里,中文根本用不上。久而久之,侨居国的语言成了优势语言或称第一语言,中文本该是母语的则退化为劣势语言或称第二语言。针对这一特殊性,我们的中文教学倘若还沿用国内或其它华语地区盛行的语文教学法,恐怕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其次必须注意到,虽然中文教学不是本乡本土的语文教学,但也不是外语教学。中文虽然缺乏社会语言环境,但毕竟还是家庭语言,仍然是多数孩子从小到大的母语。孩子们的母语尽管在日后的发展中渐渐落后于当地的主流语言,但母语,包括多种不同方言的母语却为孩子日后系统学习中文打下一定的语感基础。这种听说先行的顺序往往是外语学习所不具备的。从听说开始,进而学习读写是语言教学最为理想的顺序。为此,我们在传授中文读写中,不要排斥方言。要重视学生家庭语言的正面作用,引导其系统、规范地学习中文,逐渐提高读写能力。
最后,我们还必须认识到,语言符号虽然是思维及思维表达的工具,但言语水平并不一定反映其思维活动的水平,尤其是第二语言表达力更难反映其第一语言(优势语言)所能表达的思想与情感。每当做中文作文,学生似乎只能表达简单的意思,写娃娃话,结果必然削弱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对写作、创作都产生了畏惧心理。我们的教师应做到利用学生现有的优势语言(如英语)去启动劣势语言(学习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对策与作法
针对上述种种教学特殊性,我们在教学上打破成规,作了一些建设性的改革,创出具有以下几条原则的教学模式。
其一,主张以双语作为课堂授课语言,利用学生已有的优势语言弄懂中文的字义、词义,比较文句结构的异同性,达到对中文句子的透彻理解。
其二,肯定学生的家庭语言,充分发挥学生母语的会话能力,鼓励“说话作文”,通过写“说话”来活跃文思,避免无话可写的窘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其三,强调字词听写、造句,文章改写、摘要等常规训练,通过扎实的训练,提高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
其四,提倡学生借助于优势语言的思维能力去拓宽中文的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与题材。
其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与中文有关的华人文化活动,如诗歌朗颂、才艺表演、征文比赛等。通过练口练笔,提高中文水平,同时也增进对中文学习的热情。
我的学生们正是得益上述几条原则,他们在每年的中学毕业会考中均取得A+的优异成绩,还在各种征文比赛中频频获奖。为此我感到无比欣慰,更感到了中文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使命。(陈扬光 寄自英国)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