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华中文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浅谈学习中文的收获

(2006-07-19 14:33:42) 下一个
文/杨东华

  还记得四年多前第一次带着女儿到同源中文学校小岩校上课的情景:来日本许多年从没一下子见到这么多的中国小朋友,感觉很亲切。最小的同学还不到五岁,从家长们期许的言谈中,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子女教育极大的热忱。让孩子中日文双通、让孩子有一条美丽的人生路、让孩子领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父母的心中满是望子成龙的希望。那一堂课家长也可试听,有的小朋友就像从国内刚来不久,头上扎两个羊角辫,衣着、形象都给人一种亲切感,很像中国小学里的中队委,当老师说道:“起立、坐下”时,我仿佛一瞬间回到了自己上小学的光景,那种氛围与感觉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

  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四年多,每到周日背着书包去小岩学中文也成了一种习惯。从学会拼音、到组词造句、写出简短的日记,再到不太费力地写出一些短文。看到她的每一点进步,我真的觉得当初上周末中文班是我对她所作出的并不太多的选择中最重要也是最正确的一个。记得那时几个好友都反对,说学中文自己在家里教不是一样吗?还真是不一样,不知道老师用了什么方法,有些看似不太容易理解的内容也基本都掌握了。前几天她在念诗,当背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时,我觉得“穷”字有必要解释一下,她说老师已经讲过了,是“尽头”的意思,她又用日语解释一遍,理解得真的很准确。

  虽说每周只有一天的时间去学中文,可每周都有这样一次机会去感受中国,课文里学着“北京的立交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刻舟求剑”、“掩耳盗铃”这些和中国有关的内容;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尽量和日本学校有所区别,比如引入一点点竞争的意识,考试得了第一名还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品,在日本学校里,连分数都是不公开的;小朋友之间的交往和日本同学也大不相同,她自己体会到日本的同学喜欢建立小集团,都不愿意太突出,学习太好有时也会成为缺点。她会自然地在两种文化的对比中增长知识,知道这个世界上并不都是同一样的生活、同一样的人。我觉得就好象提供了另外一种小的社会环境,而这些或许比多学了几个生字的意义更大。

  去年回国有机会乘坐国内的卧铺列车,下铺是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女孩,她们自然地玩到了一起。一路上,两人又说又唱,还玩起了大概在国内小朋友中很流行的拍手游戏,一开始她不会玩,小女孩有些惊讶,大概觉得怎么还会有人不会玩那种游戏,但很快两人就玩了起来,十几个小时的旅途,到分手时我说女儿是从国外回来的,她们就更惊讶了,说居然一点也没听出来,我想这真的是一种最好的表扬了。

  在海外的每一天依旧重复着过去,忙忙碌碌、紧紧张张,为工作、为生活、更多的是围着孩子转。当听到她能准确地用中文唱出“同一首歌”,当中文电视里“超级女生”出现时,她告诉我哪个是她喜欢的黄雅丽,哪个是被誉为“海豚公主”的张亮颖时,我感觉到她离中国更近了,同步地感受到了国内小朋友一样的快乐。四年级上了学塾以后时间有些紧张,她对我说:“你把其它的课外学习都停掉,也不要停我的中文班。”快乐着学习,喜欢中文,每一次都兴高采烈地盼望着上中文课,这也许就是最大的收获。(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