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中全会召开前 官方学者为“选举式民主”造势(图)(ZT) (图) (图)

(2006-09-19 05:53:35) 下一个


综合大陆官方媒体消息: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教授18日在官方媒体上发表长篇文章,为“选举式民主”辩护。文章指出,因为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断言“选举式民主不适合中国国情”,会导致中国在发展民主的问题上看不到大势,踌躇不前,落到群众的后面,令百姓失望,这才是中共可能遇到的最大危险。

王长江的文章刊登在由中共北京市委主办的《北京日报》上。上月底,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也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要求中共地方党委在换届中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把扩大民主的要求贯穿于换届工作的全过程。

北京政治学者指出,将在下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主要议题是讨论胡锦涛提出的和谐社会理论,为明年举行的中共十七大奠定理论基础。六中全会还可能通过关于召开中共十七大的决议,规定召开十七大的大致时间。六中全会以后,中共高层工作的重心将转入筹备十七大的轨道。

而官方媒体和学者在六中全会召开前为“选举式民主”造势,预示即将出台的和谐社会理论可能会在扩大民主选举、推进政治改革领域有新的突破。

中国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眼下仍在忙于换届。目前中共允许实行直选的层级仍限于村委会和一些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式民主”在乡镇层级仍处于“试点”阶段,而乡镇以上层级的领导班子基本上还是采用上级任命的老办法。

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许多中共官员一向把民主选举、尤其是直选看成是必须反对的“西方式民主”。近年来村委会直选中暴露出来的贿选、村委会权力家族化等弊病常常被保守人士指责是直选带来的恶果,有些人甚至得出选举不适合中国的结论。

王长江在18日的文章中指出,选举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所有民主政治中的政党获得和增强合法性的最基本的条件。中共也不例外。公民的选举权只能落实、扩大,而不能缩小、取消。

文章说,中共应该弄清“选举式民主”和“西方式民主”的关系,否则,中共坚持“不照搬西方式民主”的原则“就成了一个空洞的口号,甚至可能成为用来抵制、阻碍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种借口”。

“选举不是西方的专利。过去我们把民主、自由、平等、人权这些东西都戴上‘资产阶级’的帽子,实践上导致了我们长期闭关锁国,丧失了不少发展机遇。今天若把选举归入西方民主,只能使我们自己在发展民主的问题上陷入被动,实不可取。”

文章认为,村委会直选中出现家族统治和贿选等弊端是再自然不过的,指望在改革中不出现矛盾和问题,显然是一种过于天真的想法。不能因为人民在学习当家作主的过程中出现了作主作得不太好的情况,就怀疑让他们作主有方向问题。到他们学会作主,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痛苦,但又是必要的。毫无疑问,经历这个过程之后,中国的民主会出现一个大的发展和飞跃。

文章强调,中共的领导不应是越俎代庖、包揽一切,不应是习惯于代替人民当家作主,而应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在选举中,它体现为中共能为人民提供可供选择的政治精英,并尊重人民的选择。中共必须把农民在村委会选举中表现出的普遍的政治热情,引向对中国民主政治的推进。

(记者:万感) ( )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