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黄鹂四条腿

大家好,小黄鹂博客开通了。
个人资料
正文

论自相矛盾

(2006-12-04 21:17:30) 下一个
每个人都有自相矛盾的时候,这句话说得很好。我当年最喜欢的电视剧就是“成长的烦恼”。

这个系列剧并没有特别大的场景,仅仅是一个普通家庭中各个成员遇到的生活、爱情和工作的烦恼。这些烦恼往往刻画了一个人碰到矛盾时候的痛苦和选择。

这些烦恼在整个故事中看来非常简单,非常平凡,非常的自然,但是这种最普通的却往往又是最不简单,最不平凡,最富有哲理的。我记得某网友说过,“道不在高处,就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之中”--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我现在还记得那部电视剧中被她丈人称为“江湖骗子”的心理医生--杰生--的一个自相矛盾的情节.

一家人出去野营,却碰上了大雨,似乎一切都脱离了预想的安排,杰生对此感到很沮丧,但是孩子和妻子却依然兴趣盎然。到了后来,在杰生依然絮絮叨叨这次的野营是多么糟,以前的是那么好的时候,她妻子不客气地给他指出了他的自相矛盾之处。

这说明什么?至少说明我们不应该苛求别人一定按自己的思维行事。在生活中如果你是一个受人尊敬的长者,或者是一个可爱的女孩--或者相反--那么在这网络中也许你会看到另一个自己,一个“真我”。

网络就如《白雪公主》里面的魔镜,它告诉了每个人自己是谁,不再是单纯的客套,不再是虚伪的奉承。

我有时就想,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在他们百忙之后,不如穿上一个马甲到网络走走,大概他就能知道包围在他身边的人到底是否是在简单地应付他。

不过很多人依然戴着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面具和枷锁--这也无可非议-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用这种面具面对他人和自己,一旦人家没有戴上面具,他们会出现“恶心”这种心理反应。

古人说:“久居鲍鱼之室而不知其臭”,也就是这个道理啊!


但是我现在要说的是自相矛盾赋予我们的另外一个方面的哲理。

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难一》,故事是说一个楚国人在街上卖矛和盾,他一会儿说自己的矛无坚不摧,可以刺穿所有的盾;一个人夸自己的盾坚不可破,没有矛可以刺得穿它。于是人们就让他的矛穿他的盾,结果这个楚国人就哑口无言了。

现在看来,韩非子在千多年前就用故事形式给我们举出了语言文字造成的悖论命题。 但是不幸的是,我们的文化在这方面没有发展下去,却把这个故事的内涵扩展到了政治制度。


更为不幸的事,在政治制度方面,那个楚国人并没有错:因为没有一个制度需要把自己的矛来刺自己的盾。矛和盾都是为了对付对手的,为什么一定要窝里斗呢?

毛泽东的《矛盾论》也许正是过分强调了自相矛盾的不可调和,却没有发现这个矛盾本来并非一定需要调和啊。

这就是自相矛盾需要让我们深思的另一个方面。


感谢无中生有的“自相矛盾”篇,它让我想起了这个想写而为琐事搁浅的话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