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他乡

心情驿站, 记忆空间.
正文

也谈Fans

(2006-06-27 11:06:36) 下一个

623日---据网上说是全年中最让人愉快的好日子。而这一天和以后的几天, WXC原创却就“写手的胸襟”问题爆发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大战,那个壮观哪,有如文革的闹剧一般。我因为看不下去一两个网“友”的拙劣言语,跟了几帖,竟然被讥讽为向艾米跳忠字舞,把我也归入了艾Fans的行列。 

呵呵,以我不算太轻的年纪,两个孩子妈的经历,温吞水万金油的性格,竟然也赶了一把时髦,做了回扇子? 

反应有点强烈,是因为我原本觉得这个迷那个Fan的纯粹是小年轻们的干活,而我哪怕在二八年华也从没fan过谁,怎么会在年老色衰又气定神闲时跟了Fan风呢,心中那个不服气呀。不就是看了几个艾米的长篇连载,写了几句跟帖吗? 

不过话说回来,谁又对Fans的年龄有过明确规定呢?没听说吗,那个炒得沸沸扬扬的超女Fans军团,是以中年大妈为主力军呢。难道我真有做Fan的潜力?Fans也不是贬义词? 

一不小心做了Fan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若按网上某人对“Fans和常人的区别”的定义---“正常人早就厌烦了,而扇子们是不会厌烦的。所以扇子们总能在声势上取胜”---我又觉着特委屈,因为我对网上另一方这种胡搅蛮缠,以攻击人格为目的,而不是就事论事的态度早就厌烦了,而且我也不欣赏靠声势取胜。 

还别说,艾米今天在YC大谈了一把人性美,有理有据,旁征博引,让人对她除了写故事之外写议论文的功力也叹为观止,哪有几个人是她的对手?我也不用跟帖了,免得别人说她以声势取胜。这样的好文,哪里又需要Fans的声势?

下面
quote一段她的原文,是我很喜欢的段落,也让别人看看我这个“艾Fan”fan得是不是还有些道理?

 

by艾米-

所谓人性美,就是从整个人类抽象出来的一些美德,不是某个阶级特有的,不是某个社会特有的,也不是某个派别特有的,而是整个人类共有的。

爱护孩子,珍惜生命,就是一种人性美。这种爱护,是不问谁的孩子的。这些关心我的网友,有的并不喜欢我写的东西,有的可能也不喜欢我的活法,有的可能根本不知道我是谁,但一听说是个孕妇,就表示关心,停止争论,宣布退场。

这种人性美是一种值得大书特书的美,可惜的是,中国很多年来,只讲“党性”,“阶级性”,却不讲“人性”,让党性凌驾于人性之上。对人性,中国那些年总是冠之以“资产阶级人性”的罪名,其实如果人性能加上“资产阶级”来修饰,就不再是人性,而是“阶级性”了。

曾经有个流传很广、很为当时的中国政府所推崇的名言,据称是雷锋的:“对人民要象春天般温暖”,中间的两句记不清了,最后一句是“对敌人要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这就是只讲阶级性,而不讲人性。不讲人性的直接后果就是人们不再为自己的残酷感到不安、内疚或者有犯罪感,因为只要我们残酷的对象是敌人,那我们的残酷就是正确的。殊不知,“敌人”只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且是随定义变换的。

文化革命当中的派系斗争,使很多人丧命,因为各派都觉得自己才是跟党中央一致的,才是正确的一派,既然对方是自己的敌人,是党的敌人,那对他们怎么样残酷都是应该的。

那场动乱当中,很多人一夜之间成了“敌人”,被揪斗,吊打,甚至折磨致死。很多研究中国文化大革命的人,都无法理解为什么那些平时安分守己的人,突然就变成了暴徒,打人整人杀人不眨眼。

毫无疑问,那些暴徒当中,有些是本来就跟被揪斗的人有仇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跟被打被斗的人并没有仇,仅仅是因为他们认为被揪斗的对象是党的敌人,他们就可以残酷地对待那些人。

当一个社会把派别性凌驾于人性之上时,这个社会就难以避免大面积的悲剧了。

一个社会,应该有三种东西制约人们的行为,那就是法律、道德和人性。

法律回答“合法不合法”的问题。

道德回答“对不对”的问题。

人性回答“美不美”的问题。

法律是最具体、最基本的制约,法律条款清清楚楚地写在那里,违了法,要受法律制裁,这是除法盲以外大家都知道的事实。

有些行为并不违法,不是一个合法不合法的问题,而是一个对不对,好不好的问题。比如自私自利,可能没违反法律,但我们觉得自私的人不好,自私自利的行为不对。道德虽然不是法律,但人们通过类比的方式,创出“道德法庭”一词,意思是对不道德的行为进行批评。

法律和道德之间的界限,有时是很难掌握的,稍不注意就从不道德变成了违法。比如教育孩子的问题,你不管孩子的学习,只把孩子喂饱了就自己打麻将去了,我们可以从道义上谴责你,说你不是个好家长。但如果你连喂饱都不喂了,丢下孩子不管了,你就犯了遗弃罪了。

法律、道德和人性在很多时候是不矛盾的,保护妇女儿童,既是合乎道德的,也是合乎人性的,当然更是合法的。

道德跟人性之间有时会有冲突,合道德的东西可能不合人性,反之亦然。比如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在当时的社会里,按当时的道德观念,就是不道德的,因为他们的爱情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从人性的角度讲,就没什么错,因为他们真诚相爱。

梁祝的悲剧在于道德最终扼杀了人性。

很多年后的今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观已经随着时间的过去而成为历史了,但真诚相爱的人性却仍然受到歌颂,因为人性美是超越历史,超越社会,超越阶级,超越性别的。不超越就不能称为人性美了。

纵观中外文学,凡是歌颂党性、派别性的作品,都是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的,因为今天这个党当政,明天那个党当政,不论多么专制强大的政权,都会成为历史。那些歌颂他们的作品如果不是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就是被人们遗忘。

一部作品,如果仅仅是弘扬道德,而不是描绘社会、表现人性的,也是经不起时间检验的,因为道德是有时间性、地域性的。封建社会歌颂节妇烈女的文章,早已随着贞节牌坊的倒塌而被人遗忘了。

<<红楼梦>>是描绘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幅巨大画卷,<<红楼梦>>的一个亮点,就是宝黛之间的爱情。毫无疑问,按照封建社会的标准,宝黛二人都有很多该谴责的东西,他们对自己个性的张扬,他们的反传统,都是不符合当时的道德标准的。但他们的爱情是基于志同道合的,感情是真诚的,所以是具有人性美的。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故事人物,一个故事之所以吸引很多人来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个人是处在道德和人性的矛盾冲突之中的,有时可能还要加上法律和命运。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既合法,又合道德,也合人性,那这个人就可能没故事了,除非命运来砸她/他一铁拳。这就是为什么文学史上“坏”女人、“苦”女人占有一席地位,而循规蹈矩的“好”女人、生活安稳的幸福女人却名落孙山的原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ii06 回复 悄悄话 Yanny,我这不写了一点“豆腐干”文章吗?:))

Sorry,有点儿发懒筋:)
喜欢你这个新ID图,我也喜欢百合花,Lily是我的英文名呢。
yanny 回复 悄悄话 ii06,为什么总不见你有新的文章呢,还是我加你的书签不对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