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71)
2025 (2)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华坪女中校训
没想到一个描写模范先进人物的主旋律电视剧竟然能拍的这么感人,这么接地气。难怪各平台都给《山花烂漫时》打出高分,我看后也觉得确实名至实归。我平时看电视剧是不敢开弹幕的,实在是受不了弹幕中那些奇葩价值观和反智言论,而这部剧的弹幕和观众留言都是溢美之词和感动之言,由此可见观众对这部剧的喜爱程度。我大胆预言,这个剧一定会得大奖,说他是今年电视剧的封神之作也不为过。
据说这个电视剧拍了三年,虽然不是十年磨一剧,但在这个快餐文化风行的时代,一部23集的电视剧能潜心制作三年,说明剧组人员是何等认真,何等精雕细琢。从编剧到导演,从美工到化妆,从演员的挑选到每个演员的表演都做到了无懈可击,展现出制作人员的认真和精益求精。尤其是主演宋佳,无论形神都完美的复制了张桂梅。除了身高,宋佳的一举一动都模仿的惟妙惟肖,说明宋佳是下了功夫的,是十分投入的。宋佳的表演属于那种沉浸式表演,就是从心理上和精神上完全沉浸于塑造的角色之中,把自己完全融入到塑造的人物之中,以至于拍完剧后,宋佳说这个剧真有后劲,意思是她自己都活在了角色中出不来了。我看过很多宋佳出演的剧,这部剧在我看来是宋佳表演事业的巅峰之作。另外,化妆也十分了得,一开始我都没看出是宋佳,以为是一个与张桂梅长相相似的演员。
影视剧是否看着很真实,与细节的处理密切相关。《山花烂漫时》在细节的处理上可谓匠心独具,谷雨上大学前,一直是黑黑的素面,一看就是个农村的苦孩子,可四年大学毕业后,不仅脸变白了,气质也大变。这个细节非常真实。据我在大学教书的弟弟说,他们学校农村来的大学生,进校门时一眼就能看出是农村来的,可四年大学毕业后,这些农村孩子气质大变,和城里孩子没什么两样了。这就是教育的塑造,文化的力量。
聂远饰演的教育局局长周善群也非常生动感人。他与姜超饰演的马副县长一起把这部正剧演出了喜剧的喜感,也让观众感觉特别接地气,特别生活化。先进模范人物也是人,不是仙,他们在生活中也和常人一样有各种各样的毛病和偏执。表现他们的毛病并不影响他们伟大的一面,只会让观众觉得这样的模范人物更真实可信。张桂梅有点虎,有点倔,还有些偏执,她对教师和学生的严苛让他们叫她张扒皮。可就是因为她的倔强和偏执才把那些大山里那些被轻贱的女孩子像挖土豆一样一个个给挖出来,也正是她的倔强和偏执才办成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不疯魔不成佛,历史上那些为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人多少都有点倔强和偏执。倔强和偏执在生活中也许招人烦,可这样的人才能成事。
毛主席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张桂梅就是这句话的身体力行者。支持张桂梅的精神力量很简单,就是要让大山里这些女孩子走出大山,绽放出生命的绚烂。正是这个精神支撑着张桂梅去愚公移山一样去一点点实现这个愿望。而张桂梅的精神力量则来自小时候那个大时代所受到的红色教育,她一生都是以《红岩》里的烈士为榜样,她最爱唱的歌也是《红岩》主题歌《红梅赞》。张桂梅才是不忘初心的真正共产党人。
教育不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而育人首先就是身为人师的人自己三观正,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像张桂梅所言:爱和榜样才是教育的根本。而爱和榜样都是在育人。张桂梅的三观极正,是非善恶分的很清,而且不管何时何地都勇于表达。张桂梅的三观可以用刻在教学楼外墙上的校训来概括,即:刚强、勤敏、宽厚、慈惠、知礼、质朴。满满的正能量。
剧中魏老师和姚老师的爱情也不落俗套,让年青看到什么是纯真的爱情。志同道合的爱情和婚姻才能走到底,门当户对和条件相当都不可靠。
这部剧让人看的又哭又笑。感人的地方让人泪目,而好笑的地方也让人笑出眼泪。张桂梅的东北话东北腔本身就自带喜感,加上周善群和马永强的云南土话,三个人在一起的对话就经常让观众笑的前仰后合。我自己一个人在家看剧也一样总是笑的嘎嘎的。
全剧感人的地方很多,最令我感动的是张桂梅梦到高考成绩出来后,如释重负般躺倒在地上的镜头,这也是宋佳全剧中的巅峰表演。无论身体语言还是表情都无可挑剔地真实还原了一个承受巨大压力后突然松弛下来的人的真实表现。
如果不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很多情节我都无法相信。比如:一百个来自大山里,基础很差的女生,经过三年的高中,竟然高考时全部上线。当时张桂梅夸下海口时,也是没人相信的。可这却是华坪女高创造的真实奇迹。这正像我以前说过的那句话,信心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我最欣赏的是张桂梅强烈的平等意识,以及她的平等教育的理念。比如,她不抓尖子生,而是坚持托底,不放弃一个成绩差的学生。有教无类,在张桂梅这就是托底。
这部剧也像一部励志剧,所有的女孩子在张桂梅的鼓励、鞭策和教育下都让自己的人生完全变了样。在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她们也收获了让她们一生受用的精神力量。
富怕自负,穷怕丧志。富人要谦卑,命运已经眷顾你很多,就应懂得感恩,为人出事不可狂傲,这也是人的一种平衡智慧。穷人不能丧志,没有了志气,就丧失了改变命运的动力。其实人最大的幸福不是坐享其成,而是奋斗成功后获得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带来的幸福感远比锦衣玉食的幸福感强烈的多。毕竟幸福感是一种精神感受。
这些来自大山里贫困家庭的女孩子们,因为张桂梅而在精神上被富养了。他们学会了自尊、自信、自强和相互关爱。因为张桂梅,他们有了归宿感和集体荣誉感。在如今这个小时代,这是一种稀缺的精神感受。
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会自然感召和她同样的人。一直坚持在华坪女高的那些青年教师,都是被张桂梅感召的,是张桂梅唤起了他们沉睡心底的那种奉献精神。马副县长和周善群一开始并不支持张桂梅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可后来看到张桂梅不辞辛苦,坚持不懈玩真的,才一点点被她感动,被她改造。这非常符合人性的特点和真实的生活。跟着一个好人一定会学好,跟着一个坏人肯定会学坏。
一个有着坚强意志和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者,浑身上下都散发一种光和热,自然会吸引周围的人。而张桂梅就是这样的人----一个中华民族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