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集

阅人间事,读圣贤书
个人资料
为人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历史与电视剧

(2024-06-18 13:16:19) 下一个

好多天都没读书,一直在看电视剧。看完《庆余年》第二季后,因为感觉不如第一季,也没有超越《延禧攻略》,于是就翻出《延禧攻略》来看,没想到二刷《延禧攻略》就好像以前没看过一样,竟然被牢牢吸引住,不得不一集接一集地看下去。以前再好的电视剧我也没有二刷过,《延禧攻略》成为我唯一二刷的电视剧。

《延禧攻略》无疑是一部虚构的爽剧,虽然演员们都演的很认真,尤其演乾隆的聂远,演富察皇后的秦岚,演继皇后的佘诗曼都表演的非常认真细腻,表情和眼神都非常到位。主角吴谨言虽然长得有点尖嘴猴腮还四白眼,但也很符合她的角色设定,古怪精灵带点坏,诡计多端不害人,嫉恶如仇不冲动,正义满满不装相。如果我来评比中国爽剧的话,《延禧攻略》肯定位列第一。其爽、搞笑、吸眼球的指数完全碾压之前的经典宫斗剧《甄嬛传》。

一个出身低微的小宫女,凭着绝顶聪明和天不怕地不怕的造反精神及复仇心结,在紫禁城里上演了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逆袭剧,把欺负她、嫉妒她、陷害她的小人物和大人物一个个斗倒斗垮斗死,最后连皇帝也被其玩弄于鼓掌之中。这简直比神话故事孙悟空大闹天宫还要爽。观众喜欢看爽剧是因为爽剧的故事是他们平时梦想却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的。真实的生活中,在职场被同事嫉妒陷害,被领导欺负穿小鞋的事屡见不鲜,然而能造反成功、逆袭上位的则凤毛麟角,是绝对的小概率事件,大多都是忍气吞声,或者另谋出路。也只有在电视爽剧里,观众才能体会到那种造反成功、逆袭上位、善恶有报的快感。

紫禁城里确实有一个延禧宫,历史上也确实有一个魏璎珞皇贵妃,但真实的魏璎珞啥样没人知道,大多数人今后记住的一定是电视剧里的魏璎珞。所谓真实的历史在电视剧里只是一个故事引子,就像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三国演义里的刘关张和诸葛亮,没人去追究三国志里的所谓真实的刘关张和诸葛亮。

《延禧攻略》讲的是一个虚构的历史故事,严肃的历史不能虚构,但可以选择。《春秋》是孔子选择的历史,《史记》是司马迁选择的历史。在这些历史中,从来没有普通老百姓的影子,他们到底怎样想,怎样生活的,没人关注,也没人记录,所以毛泽东愤愤不平地说,几千年中国历史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历史,根本没老百姓啥事。

但我不是一个彻底的历史虚无主义者,我并不否认《春秋》、《史记》等历史专著记载的真实性,我相信那些事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然而,我也认为书中的历史并不是历史的全部,只是被选择出来的历史。电视剧是讲故事,历史其实也是在讲故事。不同的是,前者完全虚构,而后者则是选择出的真实故事,如何取舍则全看写史的人好恶。比如,同样是国共内战史,在中共党史里,那是新民主义革命,是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战争。而在果粉的眼里,国共内战是共匪暴乱,和历代的农民起义没啥两样。在中共党史里,共产党能以弱胜强,是因为打土豪分田地动员了广大贫苦农民和工人阶级,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一场政治革命的胜利,而果粉眼里,共产党能胜利纯属走运,是中共情报工作的结果,胜利是完全偶然的。然而,这种各执一词的说法都不能否定一个历史事实,那就是共产党赶走了国民党,取得了大陆的统治权。所以,无论历史有多少种解释,也有他真实的一面。

中国古代宫廷都有专门的史官,记录宫中和朝廷发生的大事,我没看过这种原始的历史记录,不知道是否只记述发生的事实,而不给出价值评判。我猜不会有价值评判,否则史官恐性命不保。我认为,这种宫廷记载历史可以被称作信史,尽管它并不涵盖整个历史发生过的事,但至少算比较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重大事件。至少,比上帝帮摩西劈开红海这种宗教神话要靠谱的多。

要想还原历史,还是要回到当时的文献中。湖北云梦秦简和湖南里耶秦简木牍都是当时一个县级的官方档案。这些在竹片上的书写档案的人并没想到后世这些竹简会成为珍贵文物,他们只是在做例行公事,正因如此,这些竹简成为了货真价值的信史资料。这些竹简不仅还原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还纠正了《史记》中的一个小错误,也让秦始皇的形象有所改善。

我曾问过AI,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如何传到现在的,然而AI语焉不详,说可能是口口相传下来的。可口口相传的东西传了几千年,还能保持原样吗?有人做过实验,一个人口传一个口令,经过几十个人后就完全变了样。一个简单的口令尚且如此,一本几十万字的鸿篇巨著靠口口相传可能保持原样吗?所以,当时的人用文字记载的历史远比口口相传的靠谱的多。

后世书写历史的人难免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只要这种判断是基于历史事实之上,其实并不影响历史的真实性。但我最不以为然的是历史著作里有过多的动机揣测和诛心之论,因为这种揣测过于主观,除了影响读者的认知外,与真实的历史关系不大。比如高华的《红太阳如何升起的》一书,选取的资料都很真实,可作者加了太多自己的推测和诛心之路,就让一本历史研究著作失去了客观性和第三方视角。

研究一个历史人物的动机和心理对历史本身是没有影响的,所以推测历史人物的动机和心理只具有演义价值,没有历史价值。比如《延禧攻略》中有一段戏,皇太后想杀了皇后的父亲,因为他赈灾不力。但此人虽然能力不足,但清廉忠诚,被杀确实冤枉。至于杀人动机,太后和皇后各执一词。太后说是为社稷安危,皇后说太后是要袒护贪腐的侄儿。俩人到底谁说的是真实的其实没人知晓,但杀了之后对朝廷的影响确是一样的。所以,历史人物的动机对历史没有影响,这点我同意驴十八的看法。历史只重结果,不重动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2)
评论
为人父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2022f' 的评论 : 随着考古新发现,还会不断修正历史。
f2022f 回复 悄悄话 秦代的乘法表很好。中国领先阿拉伯。秦始皇很伟大。
为人父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当然不是严肃的历史剧,只是历史题材的娱乐爽剧。但即使是严肃的历史剧也是虚构为主的。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你说的这些应该不属于历史剧,只能叫古装剧吧?
为人父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ong140' 的评论 : 谢谢阅读和支持。:)
为人父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大号蚂蚁' 的评论 : 非官方的和西方的就不是戏说?
dong140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章
大号蚂蚁 回复 悄悄话 中国的官方历史都是戏说
为人父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油翁' 的评论 : 历史研究因为总是联系现实,为现实政治服务才让人乐此不彼吧。:)
为人父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京华人' 的评论 : 延禧攻略和甄嬛传都不算历史剧,只是宫斗爽剧。你看过高华的那部书?
油翁 回复 悄悄话 历史是个复杂的问题,真实和虚构交织在一起,不同版本的历史可能存在差异。但无论如何,了解历史、探索历史、思考历史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无论是通过电视剧、小说还是专业的历史文献,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和探索历史,从中获取不同的见解和启发。历史虽然不能改变,但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诠释却是不断发展和改变的,这也是历史研究的魅力所在。
京华人 回复 悄悄话 比如高华的《红太阳如何升起的》一书,选取的资料都很真实,可作者加了太多自己的推测和诛心之路,就让一本历史研究著作失去了客观性和第三方视角。
———————
点进来看,发现作者喜欢的历史剧都是《延禧攻略》、《甄嬛传》之类的,让我颇为失望。但看到最后作者对高华先生的大作进行的一番评论,也就不奇怪作者的喜恶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