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集

阅人间事,读圣贤书
个人资料
为人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烹调心得

(2024-04-03 12:17:03) 下一个

没肉吃的年代,只要有肉吃,咋做都爱吃。

记得插队时的一个冬天,队里一头耕地的老黄牛被兽医宣判了死刑。听说后,我们这些留在青年点里没走的都暗自窃喜,可以多分点牛肉吃了。时至春节,大部分知青都回家过年了,只有我们准备参加县里文艺汇演的宣传队成员和一些积极分子还在青年点守着。分肉的那天,我们也不排练了,早早跑到大队场院,等着分牛肉。那时大队干部也不敢腐败,几百双眼睛盯着呢,肉是按人平分的。我们每人大概分到半斤左右一块老牛肉,也看不清是哪个部位,反正是块肉。

肉拿到队部后,我们就开始七嘴八舌商量如何弄熟这块肉。没有锅,没有水,只有屋中央的一个取暖的煤炉,也就没啥选择,只能放在炉火上烧。我们几个男生找到几根筷子,把牛肉穿在筷子上,放到炉火上连烧带烤。一直烤的外面黢黑了,里面的肉还没熟,无奈之下,只好先把外边熟了的啃下来,再接着烤。就这样的烧一会啃一下,老半天才把一块肉吃完。那老牛肉不管咋烤,也是很难嚼的。尽管难嚼,但毕竟是块牛肉,咋也比大白菜好吃啊。

女生们是另一种感受,觉得这样烧着吃简直和野人差不多。那时的女知青虽然没现在的年青人文化高,但都觉得和男生一样饕餮很不雅,所以他们那块肉都给我了我们男生,我们男生也很有样,并没把肉都塞自己嘴里,而是将烧的不糊还熟了的肉撕下来送到他们手上。:)

这场烧烤大餐是我生平第一次,还是原汁原味,没有任何调料的烧烤。等到出了国后才知道,烧烤原来是老外们最喜欢的野餐方式。我想这大概源于他们的游牧文化传统,就和蒙古人,新疆人一样。

现在的我虽然牙口还好,还尚能饭,可对重口味越来越不感冒了。烹调理念也随着年龄增长改变了。以前我炒菜葱姜蒜花椒面是必须放的,就像四川人做啥都放豆瓣酱一样。现在的我更喜欢原汁原味,于清淡中体会食材本身的味道。比如炒莴苣,我除了一点盐啥都不放,这样炒出的莴苣散发着浓浓的莴苣清香味。AA菜我都是用水焯一下,蘸着麻酱吃。既简单,又不失AA菜的原味。做茭白只用酱油和白糖红烧就非常好吃。这恰如人生,清心寡欲才能品味到静心的轻松和喜悦。

食材越好,烹调越要简单,太复杂的烹调会让食材走味。这点我就非常欣赏美国牛排店的做法,不放任何调料,吃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喜欢的调料蘸着吃,也可以啥也不蘸,只品尝牛排的原味。其实美国牛肉本身就很香,稍微放点盐就很好吃。做鱼也是如此,自从跟广东人学会了清蒸鱼后,新鲜的鱼我都是清蒸,简单好吃。只有黄花鱼我还是腌一下炸着吃。直到现在,黄花鱼还是我最爱吃的鱼。做葱油面,我现在除了葱油和酱油也不放其它调料了,其实一样好吃。做日本荞麦面,只放麻酱和醋,清淡爽口,白吃不厌。

当然,不是什么食材都这样烹调的,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制宜,不能搞一刀切。红烧肉就必须放黄酒白糖花椒大料葱姜,因为现在的猪肉都有一股腥味,去腥是必要的。白水煮羊肉可以,但清水煮牛肉就不如酱牛肉好吃。烧茄子我都不再炸茄子,而是将茄子蒸熟后,用油炒一下,和烧茄子味道差不多,还多了点茄子特有的味道。像红楼梦里那种复杂的茄子做法,我以前很是向往,现在则不以为然了。

有得有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实,人习惯了重口味后,就丢失了味觉的敏感,无法品味清淡和原汁原味。味觉和食欲一样,是一种习惯养成的。避过谷的人都知道,辟谷后食欲都能够消失。

总之,烹调越简单越好,饮食也是越简单越好。就像人活到老才知道,生活其实是越简单越幸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