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71)
2025 (2)
感谢王宝强拍了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好片。说这个电影好,不仅仅是因为电影的关注点放在底层草根最困难的人群,而是因为其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切中时弊,深刻犀利。
电影中的那群孩子是被贫困困在了大山里,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希望,只能以盗抢为生。在辉哥(王宝强饰)恻隐之心萌发后,带这些孩子走出了大山,孩子们开始在八角笼中为自己的梦想和未来拼搏。这是一个很好的励志片情节。
如果电影只是止步于励志片的话,那就算不上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电影。王宝强并没满足于拍一部励志片,而是借励志片来揭露和讽刺这个社会的各种黑暗和龌龊,以及黑白颠倒,浑浑噩噩的认知。
电影通过对风哥(王迅饰)的人物塑造,含蓄地表达了一种价值观,那就是仗义多在屠狗辈。这是一种与草根共情的价值观,尽管不一定政治正确。
辉哥落难时,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比如曾与辉哥合作过的酒吧老板,食品公司老板,以及私校的校长不是落井下石,就是冷言冷语,唯有风哥义无反顾地,毫无私心地支持他。这种鲜明的对照,会让观众对屠狗辈的风哥充满好感,而对那些成功人士充满鄙夷。这样的对比虽然不能概括全部事实,但还是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状。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媒体坚守良心的不多,见钱眼开的比比皆是。因此,电影中王宝强对媒体的讽刺也最为犀利。怀着一颗淳朴的帮助孩子的恻隐之心,辉哥硬着头皮办起了格斗俱乐部,可却被媒体解读为通过孩子来赚钱,把孩子当作赚钱的工具。在利益导向的社会里,这种暗黑心理可以说是见怪不怪了。可怕的是,这种心理似乎大有主导舆论的趋势。
更让人心寒的是,辉哥对谣言的反击,竟然采取的是用魔法打败魔法的策略,自己设计了一个谎言来战胜了污蔑他的谣言。我真不知道这是正义得到伸张,善良战胜了邪恶,还是在讽刺社会更深的堕落和黑暗?一个马户又鸟们掌握话语权的时代,必定是一个黑白颠倒,群魔乱舞的时代。困在八角笼中的孩子,心是光明的,而那些在八角笼之外的暗黑心理的成功人士们,却困在了自己心里的八角笼中。
人在在丧失了良知后,就会被暗黑心理所控,对事物的认知就会被扭曲。心不正,认知就会失真和偏激,这是孔老师早早就教导我们的。在对历史人物和政治人物的认知和评价上,这一点表现的最为明显。当你在心里把某个人物设定为坏人的时候,他所作的一切都会被你从自私自利的角度去理解,即使证据不确凿,也要往这个方向去想象,而且越想越觉得有理。这也是对历史人物和现实政治人物的评价往往两极分化的原因。恰如石凳所说,每种假设都能逻辑自洽,自圆其说。这其实就是构建信息茧房的心理基础。
比如影片中,辉哥并不是为了赚钱去开办那个格斗俱乐部,他想法很简单,就是看孩子们可怜,想给他们找个出路。可在媒体看来,这是个盈利机构,那一定是为了牟利,所以,辉哥的一切行为都被用牟利去解释,越解释辉哥就越像个骗子。这个错误判断不在逻辑推理本身,而在逻辑假设上。如果媒体能换个假设,假设辉哥就是纯粹为了帮助孩子,那推理结果就是另一个样子。所以我常说,主观意识对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有着重要的作用。
影片中虽然没有政府的影子,也没有对政府的直接讽刺和批判,但政府在影片中的缺位,也是电影对政府的一种无声的批判。当孩子们在大山里当盗匪时,我们看不到政府的作为; 辉哥办格斗学校帮助穷困孩子的时候,没看到政府来支持和帮助;当孩子们没有学籍的时候,我们也看不到政府的影子。观众不禁会问,那时的政府在忙什么?亲历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政府在忙GDP,在殷勤地为成功人士服务,官员们则热衷于与成功人士打成一片,以便能挤进先富行列。
在GDP为王的时代,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很难和政绩挂钩。而在那样的时代还能关注弱势群体的政府才是好政府。我之所以对薄熙来在重庆的表现有好感,就是因为他对贫困地区学生的关心。每个学生一盒免费牛奶,免费午餐,尽管不能为GDP做出贡献,却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暖心,让人间多了点光明。不要带血的GDP,要让经济发展惠及每一个人才是一个好政府的理念。
最后,必须赞一句王宝强。王宝强不仅导演的好,他自己的表演也非常出色,一贯演小人物的他,这次虽然同样演小人物,但气场却比以前强大很多。也许他是被剧中的辉哥灵魂附体,感悟到了此心光明,无私无畏,一览众山小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