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集

阅人间事,读圣贤书
个人资料
为人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母亲节随想

(2011-05-08 07:49:12) 下一个

昨天晚上儿子提醒我,今天是中国的母亲节,你应该给我奶打个电话。其实我几乎每天都给母亲打电话,只是最近因小弟一直在家里住,我才不打电话,而改为用Skype了。


和母亲聊母亲节,母亲却很不以为然。母亲告诉我,这几天电视台都是母亲节,连广告也都是母亲节,花都涨了好几倍。接着母亲又说,现在中国什么都学外国,过的节是越来越多,母亲节也过,父亲节也过,可孝顺的人却越来越少了。虽然母亲不是说我不孝顺,可我知道,如按孔老师父母在,不远游的要求,我还真就是不孝之子。


我总觉得中国人过母亲节、父亲节有点做作。西方人过母亲节、父亲节,那是因为儿女与父母不住在一起,平时联系也不多,孝顺父母是值得提倡的教稀缺的事。而人都是缺什么想什么,因此西方过母亲节是可以理解的。而我们中国人,儿女都是跟父母住在一起,即便不住在一起,相互之间的关心和联系也是无时不在的,如果再过什么母亲节,就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我倒是十分担心有一天,我们的儿女只在母亲节这一天才想起母亲,只在父亲节这一天才想起父亲。当然,节日多了,最高兴的还是商家,最卖力气宣传这些节日的也是商家。


五四时期那些主张全盘西化的激进知识分子们,尽管口号喊的响亮,语言十分激进,可骨子里的道德精神却是传统的。比如那个五四游行抗大旗的傅斯年,虽然在外面砸孔家店很起劲,可在家里对母亲却是毕恭毕敬,百依百顺,其孝顺是远近闻名的。他在政治活动中所秉持的原则也是儒家式的,他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很有一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儒家精神。毕竟民国初年那些知识分子早期都是儒家精神熏陶出来的。


有人担心薄熙来主张唱红歌是想回到毛泽东时代,可我知道那也是不可能的。也许唐骏是可以复制的,可毛泽东却是不可复制的。


薄熙来其实是个很崇洋的人,他在大连主政期间所进行的城市化改造,其审美标准是绝对西化的。他把儿子送到英国读牛津,而不是留在家里学毛选,说明他内心深处并不是毛主义者,而是一个看好西方,希望中国西化的人。梁思成、林微因尽管都喝过多年的洋墨水,可他们设计的建筑还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而没喝过洋墨水的薄熙来却对纯西方式的建筑情有独钟。


我倒觉得唱红打黑倒是薄熙来深察民意的体现。打黑不用说了,那是深得民心之举。唱红遭到很多非议,那是因为国人对文革的恐惧和对回归毛时代的反感。然而,这些国人却没有看到唱红歌也反映了一种民意,那不仅是怀旧,而更多的是人们对时下中国媒体疯狂滥俗的反感和对艺术越来越金钱化、越来越庸俗化的反动。如果让我在红歌和小沈阳之间进行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红歌。尽管很多红歌的歌词有些过时,但那些旋律却给人向上,振奋的力量,唱那样的歌能扫去抑郁和萎靡之气,能净化人的灵魂。


孔子对音乐的教化作用是十分重视的,他认为音乐和诗歌一样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而且老人家甚至可以从一个国家所时兴的音乐中判断出它的兴衰。这在古代社会,娱乐比较简单的时候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一个世俗社会里,文学艺术不仅仅是娱乐,而且还担负着精神教化的作用。


从五四到现在,无论是早期的革命党,还是后来的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在走西化的路。辛亥革命时期,尽管知识分子的口号很激进,但中国广大的农村社会没有被触动,仍然保持传统社会的形态。蒋介石时期,因为内忧外患,还没顾得上全盘西化,但宋美龄也搞过所谓的新生活运动。共产党夺权后,毛泽东推行的是全盘苏俄化,农村的传统社会形态被彻底打碎,中国在西化的路上更进一步。而且毛泽东还继续砸烂孔家店,在文革中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消灭殆尽,为中国的全盘西化扫除了障碍。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孔孟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国落后挨打的替罪羊。打不过洋人,我们就对自己的文化兴师问罪,这已成了几代知识分子的共性。相反,日本是一个公认的全盘西化最成功的儒教文化圈的东方国家,可是日本社会至今仍保留着浓厚的传统精神,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孔子所说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同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保留和尊重并没有影响日本成为一个现代国家。如今,与周边那些儒教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们中国这个文化母国是对自身文化仇恨最深、毁坏最大的国家。如果再与周边那些仍然保持浓厚传统精神的国家比较一下人民的文明素养和社会道德水平,我们还会说传统文化是一无是处吗?一个转型国家在转型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道德精神,社会道德崩溃和人民精神失衡则是必然的。


学习西方没有错,但将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对立起来,西化就必须消灭传统文化的观念却是错误的。这是一种简单化和幼稚的思维方式,而这种简单化思维模式则是各种极端思想和浮躁情绪的根基。


在中国被动挨打,受尽欺辱的那个时代,在中国传统文化占据统治地位的那个时代,中国的一些接受了西方文明的知识分子提出砸烂孔家店、主张全盘西化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也是知识分子醒世救国之举。但即使那些知识分子,也大多是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更多的是把西学当作中国强国富民的敲门砖,而不是真正的人文精神。可是在今天,当我们的年青一代,喝着可乐,吃着麦当劳,看着美国大片的时候,在电视台充斥西方模式的娱乐节目的时候,在中国政府一意孤行地坚定地推行资本主义,而且在某些方面比美国还资本主义的时候,我们一些自以为很有独立精神的知识分子却仍然在鼓吹全盘西化,仍然时刻不忘剿灭已经奄奄一息的中国传统文化。这到底是一种清醒还是一种糊涂呢?


如果有一天,我们中国人和西方人一样,不是为了时髦而过母亲节,而是和西方人一样的心态过母亲节,那是不是意味着一种的文明的消失呢?而这样的文明的消失对人类的幸福和进步未必就是好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