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集

阅人间事,读圣贤书
个人资料
为人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杂感】“八部书外皆狗/屁”

(2009-12-27 07:29:38) 下一个
手头有一本《诗经》,闲的时候经常翻看一两页,以补补自己虚弱的古文底子。这本《诗经》是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经典藏书之一,由王秀梅译注。王秀梅是何许人也,我孤陋寡闻,不得而知,但看她的译注,想她定是一位学问高深之人。这本书的译注,较之我先前读过的由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五灯会元》不知要好过多少倍。王秀梅的注解不仅清楚详尽,而且似乎很了解像我这种古文不好的读者,凡是我不懂或者疑惑的地方她都给出了详细的注解和注音。而万卷的那本《五灯会元》则恰恰相反,我不懂的它也不注,我能看懂的它却画蛇添足地弄出一注来,当然,我说的比较夸张,也不是它所有的注解我都懂。
  
  于是我想,尽管是商业化时代,买书也还是要看出版社的。我一直对那些严谨负责、品位高雅的出版社怀有敬意。因此,如果买一些严肃的书,我一般都挑三联、商务印书馆这样比较经典的出版社。有一年有幸与商务印书馆馆长同桌吃饭,谈及商务印书馆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时,馆长介绍说,我们大部分编辑都是博士出身,而编辑一本词典则需要十几年甚至二十年时间。这样的底蕴是那些靠疯狂炒作、专搞短平快畅销书的草台班子出版社望尘莫及的。
  
  都说我们是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我看这是笼统的说法,真正爆炸的只是垃圾信息,而有用的信息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这反映在图书上就是好书难找。
  
  北大怪杰黄侃当年因和陈独秀斗嘴而说出一句名言:八部书外皆狗/屁。在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史,文化古籍浩如烟海的国家里,竟然只找出八部不属之书,可见好书从来都是稀缺品。可如果黄侃先生看到今日中国流行于世的图书,大概会骂不如了吧。出版业有转变为娱乐业的趋向,因此,全国上千家出版社大部分都在制造垃圾。垃圾书最集中的就是在所谓的成功学领域,这些书的腔调总让我想起保险推销员和传销讲师。其次就是教人如何致富的那些书了。
  
  黄侃所说的八部书是《毛诗》、《左传》、《周礼》、《说文解字》、《广韵》、《史记》、《汉书》和《文选》。他说的八部书中,我只读过《史记》,还是《史记选》,而《毛诗》在此之前我连听都没听说过。按黄侃的标准,我们这些后生都是读书长大的,也难怪在他们那代人之后,中国就没有再出过国学大师。
  
  作为旧学名家的黄侃推举这八部书自有他的道理。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八部书,而且不同的年龄所列的书也会不同。如果三十年前时候让我列出八部书,大概会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军队的女儿》、《牛牤》、《拿破仑传》、《马克斯传》、《国富论》、《青春之歌》、《毛泽东选集》。因为这些书当年对我的影响非常大。而今天如果让我来列,则远远不止八部,而且书的内容也大大不同了。
  
  对我来说,读书既为启发智慧,也是娱乐,因此如果一生只有八部书可读,日子未免太难过了。但书读多了也未必是好事,或胡思乱想,或迂腐木纳,或自命不凡,总之,是会读出毛病来的。读书一定要有善知识的书打底,这个底打好了,以后即使读些乱气八糟的书也不至于乱心乱性。对普通人来说,善知识的书一生读几本就够了,关键是信和行。比如,对虔诚的基督徒来说,一本《圣经》就足够了,其它的书即使不是,也是不值一读的。而咱中国的禅宗六祖,连字都不识,从来不读书,可也成为一代宗师,所以说智慧并不一定是从书中读来的。
  
  回头再说《诗经》。这本诗集可说是中国文学的奠基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流长。没读《诗经》的时候不知道,很多千古名句竟都是出自这本中国最早诗集之中,如: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夭)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击鼓)
  宴尔新婚,不我屑以。(谷风)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硕人)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木瓜)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黍离)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秦风)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常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鶴鳴)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旻)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北山)
  
  因此,如果现在让我选出中国文化的八部书,《诗经》肯定是其中之一。王秀梅译注的这本《诗经》不仅注的好,而且译的也漂亮,可以说是再创作。随便举《北山》中一节为例:
  
  原诗为: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
  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她的翻译:
  有人不知民号叫,有人忧国常辛劳。
  有人安闲又逍遥,有人当差累弯腰。
  
  原来诘屈聱牙的诗让她译得活泼通俗,真的就像古时的民谣了。翻的真是好极了!
  
  中华书局的这本《诗经》,虽然不是全本,但对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已经足够了。中国从先秦以来积累下的经典巨著可谓汗牛充栋,因此国学实在是一个巨大的学问,不是我们普通人所能管窥的。但如果我们能利用宝贵的闲暇时间,读一些国学大师为我们精选的经典,而心有所感,或会心一笑,也算是没枉活这一生,也没白做了一回中国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