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集

阅人间事,读圣贤书
个人资料
为人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读牟宗三哲学讲座19讲之胡思乱想

(2006-07-04 06:31:04) 下一个

天下最可怜的人就是智慧不够还对哲学感兴趣的人,可偏偏我就是一个这样苦命的人。

小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智慧超凡,世界上所有的学问应该没有自己不能搞懂的,颇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傻劲。刚认识几个字就开始看黑格尔,因为《马克思传》里总提到这个人的名字,所以就非要把他的书找来一看不可,总觉得马克思知道的我也应该知道。可真的捧上那个大部头,却有读天书之感觉,别说能领会,就是读通那些句子也不是一个轻松的活。

有了黑格尔的教训之后,我对那些大部头的晦涩难懂的哲学著作开始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因为愿意读闲书,所以难免有时遭遇哲学和宗教类书籍,我的态度是拣容易懂的看,拣有兴趣的看。佛教的书我最爱看的是《五灯会元》,因为都是小故事,读起来有趣又启发心智。因为古文不好,除了《古文观止》我基本都是看翻译成白话的古文,特别是台湾人画的那个古文漫画系列是我的最爱。读书于我是一种娱乐活动,和学问知识无关。随着年龄增大慢慢懂得了,人生的道理其实能用简单的话说出来的才是最有水平的,而不用语言描述却通过一个故事去引导你自己开悟那是最高境界的智慧。

一开始看桃叶贴那些大块转帖文章,而且还是繁体,真是没耐心去读。心想,我上网是来找乐的,可不是来做学问的。可后来见她不断连篇累牍地坚持贴,不免起了好奇心,心想一个持家过日子的女人,有清福不享,却孜孜不倦地转帖,一定是她在这些文章里得到极大的快乐和极深的感悟。心中不免升起刁德一的怪想:这个女人------不寻常。正是因为这个怪想和好奇心,才把她转的几篇文章打出来,躺在床上细细品味阅读(本人低血压,坐着看书脑子发昏,躺下脑子才好使。所以不能坐禅,只能卧禅)。

象我这样智慧平庸的人读哲学书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将自己作为一个标尺,如果我能读的懂的,就说明这本书是可以普及的。如果我读不懂的,那这本书就属于少数有天份的人的。牟中三老先生的哲学讲座是介于两者之间,因为我读的似懂非懂。感觉这个老先生自己说的也很费劲。我总觉得人是先有思想后有语言,所以当一个新的思想出来的时候用语言描述是最困难的事。语言是哲学发展的最大障碍。到现在为止我还没发现任何一个哲学家能够用大家都听的懂的语言来讲述哲学问题,除了毛泽东。

牟宗三先生学贯中西,通诸子百家,且对各门宗教都有深刻了解,因此读他的文章必须有很高的修养和很宽的知识面才行。本人修养不高,涉猎也不广,所以读起来确实很费劲。但读了这么多天,怎么也要讲几句,为的是抛砖引玉,引出高人来为我排疑解惑。

在十九讲中,牟先生用一个纵贯系统将儒、释、道三种东方主要的宗教或称哲学体系的共同点提炼出来不能不说是独具慧眼。而最给我启示的是他将这三种宗教作为哲学体系来研究,承认他们都是一种真理体系,只是出发点和道路不同。东方三教(或称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不同是东方哲学的关注点不同,东方哲学关注的是人,而西方哲学关注的是身外的客观世界。人在西方的哲学里也是客观事物之一。

辨证唯物主义曾经是我们这代人的思想武器,血管里流淌着的都是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然而,一旦人被一种思想所统治也就失去一种接受新观念的能力。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和分析方法,辨证唯物主义曾为我们认识物质世界和分析问题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但唯物辨证法却无法解决人们良知和道德的自觉问题,也无法解决人对死亡的恐惧和对人生意义的认识,也就是说无法解决人心快乐与否的问题。这个世界不一定就是物质的世界,也许是精神和物质共同组成的世界。

哲学的基本命题其实康德解释的最清楚。那就宇宙万物包括人的根源。

第一次对宇宙感兴趣是因为和大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听他们海阔天空地讲行星、地球和宇宙。从那时候起,我就时常仰望夜空,会忽而陷入对于无限的宇宙的冥想之中。我经常问自己,宇宙到底有没有边界,如果有边界,那宇宙的外面又是什么呢?说质子是最小的物质,那质子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大一点的时候读康德的《宇宙发展史论》,开始倾向于世界的不可知论。

后来,阅读了一些认识论、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发觉人的头脑的局限性和计算机的局限性没有什么区别。人脑的最大局限性乃是对于无限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如康德所说的“人可以知道无限,但无法想明白无限是怎么回事”(原话忘了,大概这个意思吧)。可以设想人的大脑的功能和思维能力是上帝(或者其他神力)设定好的,大脑功能可以想象为计算机的硬件,思维能力则是软件。计算机运行速度再快,也无法超出硬件已经设定的功能。如果非要软件进行计算,则会出现宕机状况。如果让人硬去想人脑不能理解和想象的事物,人可能会疯掉。历史上和现实社会成为疯子的哲学家和物理学家不少,可能都是由于这个无限性无法思考造成的。

还是我们东方的哲学家比较聪明,他们知道自己无法想明白这个无限的宇宙,因此就用模糊的办法去处理对世界的认识,从人的直接经验去推导宇宙万物的规则。而不是像西方那些较真的哲学家,非要用实证的办法去弄明白宇宙的来龙去脉。弄得他们不疯掉的话就不得不求助于上帝。东方哲学讲究悟,因为东方的哲学家知道,有些东西是不能用语言去阐述的。西方的哲学家往往很痛苦,痛苦的经常自杀。而东方的哲学家却很快乐,因为他们懂得不想不该想而且想也想不明白的事情。心即宇宙,了解了人心也就了解宇宙,这是东方哲学认识世界的方法。

其实哲学发展到科学发达的今天,康德在17世纪留给我们的五大迷仍然没有答案。人类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的唯一进步可能是明白了:用现在的办法,我们只能接近这一目标,而不可能达到那个目标。



这两天也看了第二讲和第三讲。所以顺便也谈谈读这两讲的体会。在第二讲里牟老先生主要介绍两个概念,一个是内容真理,另一个是外延真理。我觉得他的内容真理的定义真是了不起,把我们东方三教与基督教一下子拉开距离,而且将儒释道与哲学联系在一起,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我们曾经奉为宗教的儒释道。

内容真理的概念可以让我们把儒释道的思想当作真理来看待,而不是是一种宗教思想。什么是真理?牟先生说:具有普遍性的就是真理。所谓的内容真理我的理解就是人类的共同认知,比如:正义和公正是被人类普遍承认的正确的理念,那么正义和公正就是一种内容真理,是不需要证明的,有点类似于数学中的公理。

哲学应该关心什么?除了客观世界的规律之外,人是最应该被关心的。对生命的关怀是东方哲学的特点,这里所说的生命不是生物意义上的生命,而是精神意义的生命(牟在讲座里有大段的解释)。精神意义上的生命是以道德意识为支撑的。如果精神生命中失去了道德,那这个生命就成为黑暗的生命。而这里的道德不是指自发的道德感,而是一种自觉的道德意识。对牟先生的讲解我只能理解只限于此,希望看过此文的也能来讲讲。

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东方哲学关心的都是人性和人的基本问题。儒家的仁、道家的道,佛家的空其实都是解决人的问题,是把人当作人来对待,而不是当作一个客观物体。人不是动物也不是物体,这是人的特殊性。东方哲学最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个主观能动性不是唯物辨证法所说的对客观事物的积极反应和认识,而是对人本身的认识,通过心的修炼,通过内心体验的实践来解决人心的问题,比如:儒家是把感性的良心通过道德的实践提升到理性的良知,使良知不再是自发的情感而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达到慎独的境界,其实就是达到圣人的境界,使人具有了神性。在这里,良知就是内容真理。良知不同于良心,良心是属于人的感性范畴,而良知则是理性。那什么是良知呢?王阳明有个对良知的解释比较容易懂,曰:“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传习录》。我自己说不明白,所以这里只好借名人之言了。

佛家是通过禅悟使人超越自我的束缚,解脱心的羁绊,达到心的自由,这个心已经是一个不同境界的心,它可以俯瞰原来的那颗心。

西方哲学和宗教是分离的,西方哲学如何发展也到不了宗教的高度。这个和东方的哲学不一样,儒释道三家其实按照基督教的标准是不能算宗教的,只能算做一种人生的智慧和一种人生哲学。西方的哲学是随科学发展而发展的,是靠实证的办法追求真理。比如:物质决定精神的论点,就一定要从生物科学中找出证据,比如什么触突神经论,刺激反应论等。邓小平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理论和这个比较接近。但实践也有两种,一种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还有一种是内心体验的实践。这两个实践是相互独立的。

西方宗教和东方宗教有一个很大的差别。西方宗教不需要智慧,只需要信。搞的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的那一套。基督强调的是彻底地信,不容许对上帝有丝毫的质疑和怀疑。所以耶酥说:你们都成为孩童吧,只有孩童离上帝最近。这是因为孩子最单纯,容易相信,容易接受。按照基督教,人只有死后能够进天堂,死前总是罪人。而东方宗教却认为人可以通过开启心智成为神,这就需要大智慧,而且可以通过修炼达到这样的境界。因此,东方宗教的积极意义就是重视心的修炼和自省。

从外延真理(牟宗三文中的意思就是现代科学)的角度讲,宗教都是漏洞百出的。东方的宗教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儒家的入世,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出世,都有道理,也有缺憾,关键是看自己的体验和认识。道家和佛家的哲学适合于个人生活,我的个人生活态度比较倾向于这两者。当然我如果能够信教的话,我还是选择基督教,因为那个比较简单。但如果我们要干预社会或参与社会活动,道佛两家无法给我们指导性的思想。只有儒家思想提供了我们一个是非善恶、可行不可行的准则。尤其在当今这个已经失去道德判断,没有是非标准的社会。儒家思想的积极意义就更加凸显出来。

东方哲学的弊病是不言自明的。近代中国的衰败的根源可以归于这种哲学思想。也的确,注重自省的儒家,讲究无为的道家和寻求出世的佛家,哪个都缺乏改天换地的气魄和研究客观世界的热情。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怎么会诞生科学。因为没有实证科学思想的光照,基督教到了中国也变了味,成为了现代迷信和政治工具。中国的道教和佛教更成为迷信的大本营。

然而,西方科学的发展也一样正在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度崇尚物质,迷信科学,也许会导致人类更大的灾难。现代的西方的福利经济学其实已经是对物质主义的一个微小的反叛,而中国的现实也正向我们展示着一个以物质条件作为生活好坏标准的社会的悲哀。科技的发展虽然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但并没有解决人类与生俱来来的精神问题。伴随而来的却是核子武器随时威胁着人类,环境污染几乎失去控制,贫富悬殊在撕裂我们的社会。瑞士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可是那里的青年人的自杀率也是惊人的。据说10年前人类就已经掌握了用一滴血就能通过基因检测预测你一生中将会得哪些病,但科学再发达也无法将人的精神从黑暗中拯救出来。所以宗教成了人类精神的避难所。美国很多未来片都充斥着对未来高度发达后的科学世界的危险预警,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人类对未来的世界的迷茫和担忧。这种担忧都是源于人类对自己的不信任。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里面包括很多内容真理,比如:正义、诚信、公正等等。

很多人都觉得美国的外交政策与美国的民主自由精神有很大的矛盾,觉得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老百姓都具有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可为什么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际政治理念却很少能反应这个价值观呢。我的认识是,因为美国政治家使用的是另一个价值体系,他们在大学学的和平时接受的所有政治理念都是实力做手段、利益为标准的理念,这种观念早已融入欧美政治思想体系。拿破伦的那句名言“政治只讲头脑,不讲良心。”已经深入西方政治家的骨髓,特别是在制定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时。西方政治理念中没有仁的概念,这种以利益为标准以实力为手段的思想导致了我们现在见到的与其基本价值观背离的政治行为。所以西方人认为政治都是肮脏的,必须有民主的监督才行。但这毕竟是被动的做好事。而儒家讲究的仁政不仅是目的的仁政,也是手段的仁政。就是说在实践仁政的过程中的每个行为都是符合仁的标准。而不是象小人一样,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大概20年前,曾经读过汤因比与池田大作的一个对话集,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上世纪50年代末的时候,汤因比这个英国人就对中国文化充满信心,认为世界如果能够统一的话,那一定是统一在中国文化之中,因为中国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兼容性,中国人具有世界主义精神。写到这又让我想起一件事情。一个美国人在毛泽东晚年的时候曾经拜访过他,当问到如果世界结束冷战了,什么将主导未来世界的秩序时,毛泽东用含混不清的湖南话说了两个字:正义。

其实,当今世界的现实正在证明着,一个没有正义的世界不管如何科学,它终究是黑暗的。就象一个没有道德精神的人,不管他如何聪明卓越也是没有人味的。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也许,东方的哲学的价值只有在西方哲学走到尽头的那一天才能显现出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flyingdora 回复 悄悄话 西方基督教 教义 浅显 是为普通老百姓准备; 东方的佛 儒 道 没有一定学识 很难入门 提高
nihow 回复 悄悄话 这年头你还有兴致读牟宗三写这样的长篇大论,佩服。
为人父 回复 悄悄话 我这辛苦写的帖没什么人看,瞎写的反倒看的人多。有你一知音,我也算没白写。谢谢!
flyandswim 回复 悄悄话 跟我多年所想的不谋而合!

风雅一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