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71)
2025 (2)
六月一号那天去儿子的学校参加了为课外活动表现优秀的学生举行的表彰仪式。儿子因为参加了数学俱乐部而且在乐队里( Band )的表现比较好,为各种演出贡献出很多时间,也得了奖,我便作为家长出席了发奖仪式。
与上次表彰大会不一样,这次来了几个陌生的校外人士,而且还有电视台的摄影记者。校长简短讲话之后,发奖就开始了。第一个上来的就是 Emily Hughe, 就是顶替关颖珊参加花样滑冰的那个可爱的小女孩。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来了这么多校外的人,他们都是来给 Emily 发奖的。
很喜欢 Emily, 虽然她没有取得她姐姐 Sarah 那样骄人的成绩( Sarah 是 2002 年冬奥会花样滑冰的冠军),但还是非常喜欢她那青春洋溢,乐观自信的样子。听儿子说, Emily 参加奥运会都是自费,连来回机票都是家里掏钱。这真匪夷所思,都说美国参加奥运会的选手是真正的业余选手,但也没想到业余到这样的地步。心想:如果中国也是这样,怕是在奥运上连一块金牌也拿不到。
不是说中国人不行,而是中国的家长不行。
中国的家长不会让孩子纯粹为了兴趣而耽误学业,也不会冒险一直支持孩子在一个不太好掌握的目标上努力。我们也有业体校,但那其实是培养 专业运动员的地方,体育训练是足够的,但正常的学校学习就没有了。
不仅仅家长不行,中国的学校也不行。
中国的学校好坏、老师的奖金高低都和升学率直接挂钩的。因此,和学校的目标相背离的学生和的行为是不受鼓励和支持的。
佩服丁俊辉的父亲,有敢于赌不怕输的精神。有这样精神的家长才能培养出丁俊辉那样的孩子。家长自信,对孩子才能自信。家长敢于冒险,孩子才有冒险精神。中国人普遍谦虚,其实不单中国,亚洲和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地区都这样。
有一件真实的事,很形象地描述了东西方孩子心理上的差异。
某次国际数学竞赛上,一位亚裔学生考完出来时,老师和家长问他考的怎么样,他边走边摇头说:不好不好。成绩公布时,他是第一名。而一位美国孩子出来时却对老师和家长说:很好很好。结果他是名落孙山。不是他们没有自知之明,而是他们对好坏的标准不一样。中国孩子一定要答满分才敢说好,美国孩子觉得考试时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了就是好。这是家庭心理因素影响的结果。同样在一个学校读书,都在美国社会,尚且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可想而知,在两种不同教育体系中培养出来的人将会有多大的差别。
中国的家长和老师都遵循严师出高徒的理念。觉得对孩子要求越严格越好,没有想到过分这样做会损害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如果没有了自信,今后进入社会将如何适应激烈的竞争呢?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中国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但很多家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琴棋书画这种艺术修养上面。固然,学习艺术能够提高孩子的鉴赏力,但这不等于素质教育的全部。我的理解是,素质教育中最关键的是应是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这包括孩子的自信心、意志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爱心。想想我们自己在家里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经常反思一下自己与孩子谈话中的态度可能会是十分有益的。如果孩子提出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比如:不想上学了,要去开赛车,我们做父母的一般会怎样对待孩子呢。会不会用我们事故的眼光简单地告诉孩子:别异想天开了,那是不可能的,你还是好好学习吧。你可能觉得这样的想法很自然,也是对孩子好,但很可能在 孩子的心里留下了一个阴影。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方面,家庭的影响要比学校的影响大的多。当孩子的心理出现阴影的时候,家庭应该是孩子心理最好的安慰所。在目前利于女孩不利于男孩的教育环境下,家有男孩子的家长更应该注意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智力一般的孩子。
改变观念是改变教育方法的基础。在新的观念下,才会诞生新的的教育方法。
一个朋友曾经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来展示东西方家长对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同。
一个中国孩子(也包括亚洲很多国家的孩子)如果获得四门是 A 的成绩一门是 B 的成绩,家长看到后肯定会抓住这个 B 不放,或者帮孩子分析研究为什么考了一个 B 而没有考 A ,或者是要求孩子下回必须把这个 B 变成 A 。而一个美国孩子如果拿着四个 B 一个 A 的成绩回家,他们家长会往往抓住这个 A 狠狠表扬自己的孩子一番。从这个对比中,我们中国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是不是应该思考点什么呢?
儿子在国内的时候曾经是一个敏感而又自尊心很强的孩子,但由于学习成绩不是十分突出,自信心曾受到过打击。那个时候我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基本上就是自信心的培养。男孩和女孩不一样,他们好奇心强、好动、并且异想天开,年龄小的时候心理又比较脆弱,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信、培养他的心理适应能力。
美国学校教育最大的好处是,只要孩子努力,就会有好的成绩,而且还会得到学校的及时的表扬和奖励。这对孩子的自信心的建立是非常有意义的。我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乐观,精神面貌产生非常大的变化。
轮到儿子上台领奖了。看着儿子在领奖台上高兴和自信的样子,我心中万分欣慰。感叹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如此之大。
我的体会是,家长要将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地位. 在大的问题方面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哪些是知识,哪些是事实,哪些是经验,哪些是个人的喜好,应该分清楚. 孩子尊重的是你讲的道理,而不是你的年龄和权利.这样,就和孩子间有沟通. 家长不发表自己的观点是不够负责的,发表不讲道理的观点就更不负责任. 我比较欣赏中西结合的方式来教育在美国长大的华裔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