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23)
2008 (108)
2009 (123)
2010 (88)
2011 (127)
2012 (167)
2013 (94)
2014 (145)
2015 (232)
2016 (119)
2017 (81)
2018 (78)
2019 (73)
这部小说的创作和我的家庭背景有关。我的曾祖父和祖父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惠安南下安海。这段历史父亲跟我叙述过很多次,又说闽南人就是西晋时从北方逃难南下的,在我脑海和心里留下一幕幕远近错落的情景。那些和祖辈有关的感觉、灵动和激情就成了《又见洛阳》的一个创作动力。
写作过程中我坚守朝代、事件和具体事物的历史真实性。写着写着,我跳脱了原先自己家族的局限,站在了魏晋南北朝一整个历史的视野上,看到的不再仅仅是迁徙,更有这迁徙对历史的推动,对文化融合的促进等等。
小说也突出地呈现了那个生死存亡动荡不安年代里的家族价值观和奉献精神。在《又见洛阳》里,家族的力量和情义的价值得到诸多的展现。左家有一个以古诗形式代代相传的家训,它记录了左家几百年的足迹、奋斗和理念。即便在不同的朝代和地域,左家人也能凭着这个家训相认。
小说情节跨越三百年,支撑起来的有若干脊梁式的人物和他们的传奇,比如率领左家出洛阳过淮河在广陵重建家业的左江,跟祖逖一同北伐的左民,带领左家跨越长江二度南迁的左纳,加入大别山武功组织的曾小蝶,少年参加东晋北伐,后来到大西南开创实业的左战英等等。这些人物经历曲折,性格和情感都十分饱满。
小说气势宏大,但情节又是温馨亲和的,开头和结尾以第一人称书写,第一人称的“我”为左家后裔。创作时我全然融入,彷佛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角儿。有读者告诉我他们读这部小说的时候也有相同的亲近感。历史越千年,命运一线牵。事实上,作为华人我们的命运真的可以上接到一千七百年前的那次大迁徙。《又见洛阳》以史诗般的波澜壮阔和力量,唤醒我们基因里的记忆,传承我们民族最硬核的那些东西。
-------
《又见洛阳》视频频道:华人电视/求医问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