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虔谦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上了1300电台“热线PHONE 九点”节目

(2014-02-19 07:09:50) 下一个


今年一月十七号星期五,我上了海外著名的中文广播电台1300“热线PHONE 九点”节目,和主持人阿伦一起畅谈中国八十年代的诗歌和诗人们。底下就是我在那次电台节目上谈的大致内容(根据录音整理,略有增删)访谈链接:热线phone九点(阿伦主持, 嘉宾:虔谦) (点击红箭头)全球可听


一,朦胧诗的背景


一般认为朦胧诗诞生于1978年底。那么1978年之前中国文学艺术舞台上有什么呢?大致是一些很抽象空洞的电影、豪言壮语口号式的诗歌,舞台上是一些男人没老婆,女人没老公的抽象的英雄人物。但人性不会总这么压抑,它总要爆发。1976年四人帮垮台,于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民间各阶层对人性的追求,个人价值的宣示,对民主自由的呼声日益高涨,所谓“朦胧诗”,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说朦胧诗,一定要说到食指。食指原名郭路生,60年代就开始写诗,上山下乡后诗作进入高潮。当时有所谓“有知青的地方就有食指”的说法。食指诗歌非常感人,代表作有《疯狗》、《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食指诗一反集体主义大一统的空洞文风,从个人的生活、追寻和情感出发,饱满、真实、坦然。食指诗本身达到了很高的诗创作境界,不仅广受欢迎,而且对后来的朦胧诗有着深远的影响。北岛后来回忆说,当时他想要写诗,并且有些诗的灵感,是受了食指诗的影响。食指《命运》一诗里有这样的诗句:“好的荣誉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从这种格言式的诗句里可以看出它对北岛早期诗歌的影响。也因此,中国诗坛非常尊重食指,公认他为朦胧诗的开山鼻祖。

具体说来,朦胧诗的诞生,是以1978年12月《今天》杂志的诞生为标志。北岛为首任主编。北岛的《回答》,芒克的《天空》,舒婷的《致橡树》等均在《今天》创刊号亮相。1978年12月下旬,北岛、芒克等几位围着一台老式油印机干了几天几夜,《今天》创刊号诞生了。12月23号早晨,这些年轻人兴奋地抱着刚印好的《今天》首期,到北京城区到处张贴。那时不比现在,那时没有网络,信息沟通没有这么便利。80年代新诗的倡导者们,凭着一种爱和道义的激情,凭着对诗歌的热爱,用文革时延续下来的大字报、小字报的形式,把朦胧诗展现在世人面前。1978年12月24 日,也就是《今天》创刊号诞生的第二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全文刊发。朦胧诗前后10年,创造了一个时代;而她又是诞生在另一个更大的时代: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前夜。这恐怕不是历史的偶然。

后来,杨炼、江河、顾城等陆续加了进来,最后有海子。作为一代诗歌王朝的殿军人物,海子为80年代新诗注入了田园的质朴和光芒以及哲思的沉潜与力度。1989,北岛出国;同年3月,海子卧轨。轰轰烈烈、激情澎湃、群星灿烂的朦胧诗时代告一段落。


二,朦胧诗的特点:


“朦胧诗”是一个历史性概念,意思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由于特定原因(历史的和诗歌技术本身的原因),人们会因为一下子读不习惯、读不懂,或思想、心理上的排斥,觉得它朦胧,现在再读,大多数人不会觉得它朦胧。
朦胧诗内容上的特点:充满激情、理想,感情圣洁。这激情包括对祖国的一份赤子爱,对民主自由、个人价值的追寻、拥抱和宣示,对思想禁锢、不民主体制的悲情抗争。
形式上,朦胧诗多运用意象、比喻、拟人这些手法来描写、象征人和事,并寄托诗人心灵。这种写作手法的介入,使得文字和真意之间隔了一层,不再是直抒胸臆、直指本意,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文字手法的特别,加上内容上比较敏感,超前,所有这些,就构成了80新诗的“朦胧”性。


三,朦胧诗人


1,舒婷


舒婷是我最早认识的一位“朦胧”诗人。人有时很难没有些本位主义。舒婷是我老乡,我最早接触的是她也很自然。舒婷诗很早就在老家出名,也是油印诗。我母亲爱诗爱才如命,经常在各式报纸上浏览,当然就读到了舒婷诗。那时候舒婷诗在老家一样受到批判,蒙受负面评价。我母亲很认真地读、品味、思考,写下了以正面评价、赞扬为主体的舒婷诗评,这在全世界是第一人。妈妈的评论文章里以“舒婷同志”相称。父母皆喜爱舒婷诗,我当然受影响。我小时候也喜欢写诗,不过受时代影响,写的都是些空洞的长短句。因了妈妈的推介,我很早就读了舒婷的《珠贝——大海的眼泪》,《致大海》,《日光岩下的三角梅》等诗。舒婷诗,对我的诗歌写作有长久的影响。2012年10月舒婷来洛,我终于有机会见到了自己的偶像。舒婷和我想象的一样,朴素、简单、低调、真诚。会上两个细节我不能忘。一是舒婷为热爱诗歌的车参赞细心卸瓶盖,另一个是舒婷在发言中大胆挑战自己,并以开放和学习的心面对新一代年轻诗人。

《日光岩下的三角》一诗写了故乡的三角梅这个意象。三角梅平凡、朴素、要求不高、生命力顽强。所有游子都会记住故乡一些最富代表性的景和物。对故乡的思念和记忆,个人离乡背井、生活的艰辛,所有这些,使得诗人看到三角梅时触景生情,悲喜交集。这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诗,几十年过去了,读起《日光岩下的三角梅》,我依然喜欢。主持人阿伦很敏锐,读出了舒婷的《三角梅》对我的诗《缘》最后思路的影响。
 

2,北岛


北岛真名赵振开,当过建筑工人多年。北岛是朦胧诗这个全新诗歌时代的旗手人物。他的诗风峻峭,常有格言式的文字直批社会制度,直指人性。有趣的是,和舒婷一样,北岛对世人总喋喋不休于他们的成名作(舒婷的《致橡树》,北岛的《回答》)有些烦。据说北岛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但每次都和诺奖擦肩而过。我当然非常希望他能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说真的,北岛得不得,客观上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北岛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已然奠定,不需要诺奖来垫高什么。除了《回答》外,北岛几首献给遇罗克的诗也写得相当凝重悲愤。

《岛》一诗摘录:

你在雾海中航行
没有帆

你在月夜下漂泊
没有锚

路从这里消失
夜从这里消失

对“岛”这个意像,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解读。我从中看到了一个诗人的形象:特异,孤独,不屈。最后两句给了我一种光明。“路从这里消失”不一定是消极的,如果路是歪的;“夜从这里消失”我的感觉是积极的:黑夜过去,便是光明。

北岛 《波兰来客》:

那时我们有梦,
关于文学,
关于爱情,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3,顾城
 

顾城我接触较少,较晚,主要是因为听说他杀妻,就提不起来兴趣读他的诗了。《英儿》是顾城自杀前最后一部作品,有人称它是一部爱情忏悔录。《英儿》改变了我对顾城的看法。《英儿》本身是一部优秀的小说。小说中的顾城,不仅仅是情种,不仅仅是如痴如醉,他是那么样的童真、唯美和纯净;他生活在自己编织起来的贝壳船般的童话王国里,他的精神世界、他的生死观等等,已经挣脱、超过了这个世俗的一般想法和规范。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容忍、理解和爱顾城,有如谢烨那般。顾城偏偏要再爱上李英,并说李英对他的理解是天生的,而谢烨是后天的。如此的心仪和看中李英,李英最后却转向他人……整个三人关系,让我感到是超凡力量导演出来的一出大悲剧。

关于作家的人品和作品之间的关系,历来看法不一。有人认为作家是人类的良心,理应有良好品德。有人则认为两者应该分开来看。这点上,我们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其实还是比较开明的。孔子主张不要因人废言。
虽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从人性和文学上看,人们还是应该给顾城多一点的宽容。

顾城 《生命幻想曲》摘录:

把我的幻影和梦
放在狭长的贝壳里
柳枝编成的船篷
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
拉紧桅绳
风吹起晨雾的帆
我开航了
……
用金黄的麦秸
织成摇篮
把我的灵感和心
放在里边
装好纽扣的车轮
让时间拖着
去问候世界
 

4,海子 (没有来得及谈)
 

海子诗三首:

** 答 复

麦地
别人看见你
觉得你温暖 美丽
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
被你灼伤
我站在太阳 痛苦的芒上

麦地
神秘的质问者啊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
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 黑夜的献诗
——献给黑夜的女儿
 

黑夜从大地上升起
遮住了光明的天空
丰收后荒凉的大地
黑夜从你内部升起

你从远方来, 我到远方去
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
天空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丰收之后荒凉的大地
人们取走了一年的收成
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
留在地里的人, 埋的很深

草叉闪闪发亮, 稻草堆在火上
稻谷堆在黑暗的谷仓
谷仓中太黑暗, 太寂静, 太丰收
也太荒凉, 我在丰收中看到了阎王的眼睛

黑雨滴一样的鸟群
从黄昏飞入黑夜
黑夜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走在路上
放声歌唱
大风刮过山岗
上面是无边的天空
 

**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这是我首次上电台,有些不尽人意的表现,我原谅自己了,也得请阿伦原谅:)

 

重要相关文章:

华诗里程碑:海子——麦地,阳光,黑雨 [2011-03-21]
写在中批诗抄前面
走下“神坛”的诗,兼评曾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