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虔谦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读龙应台,我为什么不动容

(2012-01-20 07:13:00) 下一个


这篇文章只是一个灵魂仍然寄寓在肉体里的中国读者有感而发的结果而已。人要脱离血肉的匡囿而言语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假如人人都可以那么超越,那么抽象,那么冷宁,那么,至少有个现象会发生:文学会从地球上消失。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很丰厚深刻的一句话。这里没有特别的是和非,这句话只是老实地说出了那么一个难以超脱的客观事实。

我只读过龙应台的几部单篇和部分《大江大海 1949 》,我没有动容。不是不想,而是动不起来。

客观地说,龙应台的作品聚焦点满高:个人价值,自由平等,文明,多元 …… 等等。 这些都很进步,很美好。但是读龙文,虽然其主题多涉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历史等等,读起来却没有亲切感,恰恰相反,字里行间的冷漠叫我骨寒。 为什么? 因为龙文针砭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性,是站在一个自身其外的角度来写的。换句话说,她的行文和语气,让我觉得她是站在一个外人的角度在说事。 不能苛求,可那样一种对堂皇观念的“亲近”和对草根民族的泠然,价值观再好,无关痛痒,叫我如何能动容?

第三者冷观也可以很好,只是要真切。

《中国人也是有名字的》,是的,相信当今许多中国人都知道这点。读汶川地震的网上网下报道,那一阵,我常常是视野模糊的。那些已经死去了的英雄和那些还活着的平凡人(我在和讯博客有位朋友,汶川大震后他就停止了博客而投身学校的灾后重建。他最后的几则博文不是别的,而是一个个遇难了的师生的名字 …… ),他们深懂得这句话的含义,他们是用生命去为那句话作诠释的。 龙应台那篇文章以二战为例,以她相当熟练老道的比较法试图去解析中国人如何之健忘、麻木和不把自己当人看。可在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看来,我念小学时就知道了南京大屠杀,这就是中国人没有忘记的结果。八零后诗人李成恩的长诗《盐官》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在博爱和乡仇之间苦苦挣扎的情形,更是中国人没有忘记的新鲜例子。不过李成恩诗已经超越了冤仇情结而展现另一种博大心胸。这种切肤的挣扎叫我动容。《中国人也是有名字的》一文后来更具体引用了一位叫 王孝廉的对一 本叫《恶兵》的战争回忆录的介绍。 那段介绍深具刺激性,因为它写到评论者所认为的原书作者对中国女性的深度侮辱。龙应台建议懂日文的中国人去读读。她说:

“我很希望王孝廉误读了这本书。但是我知道,如果他所说的只有十分之一是真的,换成欧洲也会成为严重的政治事件:《恶兵》这样的书几乎不可能在德国出版;真要出版了,後果就不仅於 “ 解聘 ” 而已。有自尊的犹太人不会容忍这样的民族污辱,有良知的德国人不会漠视这种寡廉鲜耻的心态 ……

为什麽中国人就无所谓呢?“

我纳闷,《恶兵》在中国大陆出版了么?抑或是在台湾出版了?

我还纳闷,中国人心底打从“八年抗战”而来的情结真正解开了么?我知道我很久都没解开。硬解开,不是因为忘却,而是因为,因为我信仰的主耶稣居然教导人们要爱你的仇敌!中国人不是无所谓,而是很有所谓。假如《中国人也是有名字的》的作者用心去触摸中国人的脉搏,用情去细细体会她的痛处敏感处,她写出的或许会是另一种文章。至少,我是不忍将那段侮辱中国女性的文字如此这般的引用出来。

《红灯记在台北》 是一篇相当不错的文章,至少前半篇是。我喜欢前半篇是因为它写的我理解,我感到亲切,凭着这份亲切我相信它的真实性。我也为红灯记原汁在台北上演而鼓掌。我也为人们终于能够从纯艺术的角度来欣赏这出戏而感到欣喜。我也深觉主持这桩事的台湾人和大陆人的大气和了不起。但是写到下半部分,那种陌生感和冷漠感就又上来了。因为作者无形中又开始从单纯的、具体的和亲切的事件中发挥开去。那些发挥也许是这篇文章真正的灵魂,前面那些只是铺垫,但是在我看来,它有些不着边际。从一个两地分隔的痛苦民族的温馨弥合,硬是又讲到了价值观,讲到个人对整体的抗争,如此等等。 字里行间还隐晦地流露出台湾人相对于大陆人的某种优越感。

我喜欢台湾人,我看到他们由于种种机遇而先行于大陆人的地方,我看到他们的成就。事实上我的许多大陆朋友访台后都由衷称赞台湾,我听着,也由衷好奇进而兴奋和欢欣。台湾人中国人在我感觉上是兄弟,没有所谓此长彼短。换句话说,兄弟谁搞得好都值得由衷的高兴。这是一种很自然朴素的感情,没有谁教育我。

也许那些个人价值的观念优于人间的狭隘情绵,也许人觉悟提高了就能够超越许多民族的疙疙瘩瘩。但眼下的我还没有办法做到这点。我更喜欢《酒干倘卖无》这首台语(也是闽语)歌所唱出来的人和天地家之间的联带架构:

没有天哪有地

没有地哪有家

没有家哪有你

没有你哪有我

这是一份难以泯灭的归属感和感恩心;这个归属感和这颗感恩心与自由民主、人人平等等普世意识完全和谐。

人本来就可以既是民主主义者也是民族主义者。中国的孙中山,美国的托马斯 . 杰斐逊,波兰的 亚当 · 密茨凯维 支 ,捷克的 扬 · 阿姆斯 · 夸美纽 斯,乃至匈牙利的裴多菲 …… 顺便提一句这里面有几位是诗人。他们的诗歌之所以感人,和他们为民族和自由的奋斗牺牲分不开。

回过头来说,我知道很难勉强,毕竟龙应台不出生于大陆,她有她特殊的经历和苦难,希望龙文有黄土情本身就不公平不客观,甚至还有几分残酷。作为读者我只能说比较遗憾。龙文里多所人论,站在第三者立场的人论,欠乏对这块土地的真切理解和敦厚人情。我知道我也很难,因为热心来读龙文,末了我的心是却是冷的。

最后我想说,除了烧杀抢掠那些事,没有什么大是大非,只有人情冷暖。说到人情,就再叙几句:一个有人情味的读者,会站在作家的角度立场设身处地去阅读和理解。做为读者是这样,提高到一个一般人的高度,也是这样。大概这本身就是暖人情吧;大概这本身就是人性的超越吧。

从善如流总是好的。算是自勉,也算是共勉。


血热水醒:有感于龙应台的北大演讲
  • 刁兵张晓峰 29 来者是谁
  • Fillmore 老西部周末火车游 (组图)
  • 刁兵张晓峰 28 全是公的
  • 飓风过后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9)
    评论
    百步 回复 悄悄话 香草萋萋犹有时



    亚非女士
    ITYS 回复 悄悄话 看她的作品,感受和你的正好相反。觉得很客观的反映普遍人性,而且深刻,超脱政治。和自己多少年国内教育潜移默化意识完全背道而驰。我猜想是不是和年龄有关?代沟?
    百步 回复 悄悄话 麻利令
    周老虎 回复 悄悄话 一直觉得,龙应台似乎高估了自己的洞见,分析能力和道德优越,她似乎永远高高在上,悲悯苍生,但是,确实有那种无以言状的冷。
    Fiep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WALEI,人不最好不要感染到按族群分类的毛病,就事论事,不必贬低他人来证实您不吃麦当劳的阳春白雪。一来人人平等,不管所受教育如何,二来因为您可能不具备给别人下"不适合"评论这个资格。用老毛的做例子更说明问题,把人按阶级区分,打成黑五类,这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希特勒把犹太人作为劣等民族关在集中营的虐待日子更是往事。自重。
    虔谦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各位分享观点关切,准备过年了,各位龙年快乐!
    虔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armao的评论:

    那篇文章读到我反感甚至接近愤怒,当然,我平静了,没有愤怒。
    虔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Fieps的评论:

    再谢评论。这个世界让人动容的事情很多,但是也有一些动不了。我觉得这都很自然。人毕竟是人,只能说尽量慈悲从善吧。
    虔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BJGirl的评论:

    谢谢分享。我也没去看李敖的东东。我主要说的还是龙的那几篇杂文散文。
    虔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三俗不俗的评论:

    还是不要把有些人降低到蚂蚁那里去。层次是一样的,角度不同而已。
    虔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晓青的评论:

    谢谢,晓青春节好!
    虔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WALEI的评论:

    嗯,你说“你们不适应”,看来有个你适应我不适应的问题。
    虔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飘尘永魂的评论:

    谢谢永魂兄弟,同贺新春!
    虔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HCC的评论:

    当然不是她的责任,她有什么责任呢?她只是写出她想写的。这就是写和读的问题,不是谁对谁错。另外,我主要说的是她的几篇杂文/散文。
    飘尘永魂 回复 悄悄话 龙年大吉,幸福安康!
    HCC 回复 悄悄话 I agree with 颐和园. There is a lot of affection for humanity that I was able to glean from Ms. Long's book. If such affection could not be read or understand, I cannot say that it is Ms. Long's responsibility.
    armao 回复 悄悄话 您之所以没有感动,是因为您压根就没有看懂龙的“中国人也是有名字”的文章吧。

    中国人有好好正视过自己的劣根性了吗? 好好反思过自己的历史吗? 好好重视过个体生命吗? 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到现在都整不出一个象样的影视作品来反映南京市大屠杀?从陆川“南京!南京!”中对日本兵会忏悔自杀的个人意淫到张大导十三钗的妓女会集体救国的YY行为,教人怎么样的无语凝噎。

    一个国家要是自己都不能正常地,客观地,更不要说,鞭劈入里地审视自己的历史,您还怎么让别的国家的人了解您,尊重您。比起犹太人对待他们的二战受辱史,我们真是做的太差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受人欺负,先有日本三四十年代的武装侵略,后有日本八九十年代的经济侵略,到现在的文化侵略,满大街的哈韩哈日的九零后们,我们忘的还不够快吗?我们真的是一个很“宽容”很"原谅"的民族。如果“恶兵”那本书是写的关于强奸犹太人妇女的快感,那它还用不着在德国出版就会被在日本的犹太人强烈抗议到停版。而我们真正的受害者又做些了什么哪?这就是中国人为什么总是在被侵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当门口的擦鞋垫被人踩当软柿子被人捏还浑然不觉?这个民族真的该好好反思下自己的问题。这不是博爱敌人能解决的,也不是感动上天能解决的。

    龙的文章是在戳中国身上的芥子脓疮,是挺不好看也不动听的,但是这种声音正是中国人听的最少又最需要听的

    “中国人,也是有名字的,但必须自己先记得。你说呢?”
    WALE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Fieps的评论:

    没有读者的作家必遭市场淘汰 但是世上极少有不将自己做市场区隔的作家(文革时的毛语录为一例外)

    读者不应被分类但读者有自我之需求,吾之建议为指点一误入麦当劳购买小笼包之人前往正确之处 非将此人分类为汉堡迷或包子迷.请明察
    BJGirl 回复 悄悄话 单说《大江大海 1949 》.这本书得搭着《大江大海 骗了你 》看.
    台湾人说话写字爱用大词,挺好的,但能否驾驭大题材是另一回事儿
    Fieps 回复 悄悄话 作家不可能只给适合自己的读者写书,读者更不该给其他读者分门别类。书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不管读者的意见和感受是否相同。
    WALEI 回复 悄悄话 如果你阅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感动,那龙的书的确不适合你

    龙的问题在于她一直以写史和个人观察的方式来写小说式的作品,但就如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关系一样,太写实的方法往往变的缺乏感动,而基于历史,加上些许作者的杜撰却往往会吸引更多的眼球。

    龙的作品会给你陌生感主要是因为她不是以“中国本位主义”来写作但我可以告诉你他同样不是以“台湾本位主义”来写作 因为她的作品充斥了太多中国元素,这不是“台湾本位主义”作品下应有的风格。

    但是我们要想想,在现今中国社会下,到底是感动重要 还是事实的认知与反思重要。华人长久以来一些民族负面因素在政治利益的考量下往往被刻意的略去 从而导致民族悲剧一次又一次的重演。

    你提到对八年抗战,南京大屠杀的情节 但其实这并不全面,因为这两件事都是执政者“需要”人民记住的事,但执政者“不需要”人民记住的事 是不是真的就无关紧要了? 中国人的冷漠,从八国联军民众围观叫好自己同胞被联军杀头 到去年佛山女童车祸国人袖手的悲剧,进步了吗?不需要反思吗?如果冷血的评论 能唤起即使是仅仅一些人的自觉,why not?

    我想 龙应台的书没问题,你要感动也没问题,主要问题在于:你们不适合
    Fiep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虔谦,说得好,她的立场是很清楚的。我们是否理解她,或者其他作者的亲身经历所写出的作品,我想,这和慈悲并无太大关联,能打动读者,作者自己首先要置身于其中,作者首先要有慈悲心才对,诚心对人对事,以自己的慈悲心去感动他人,而不是反过来要求读者。
    laocaige 回复 悄悄话 龙应台、李敖、马英九等人,代表了“曾经”让我们感动的台湾“深蓝”。这十几年“深蓝”的流失和退色给我带来了困惑和伤感。
    我想告诉“马先生、龙先生”,你们割断了中华血脉和对民族的忠诚,你们选择了台湾这片土地和人民。
    你们是断线的风筝,飞走了。你们想飞回来吗?断线的风筝是回不来的。
    台湾无蓝色!只有血色!
    三俗不俗 回复 悄悄话 龙讲的是人,您还在讲"我们这儿"人,不在一个层次,当然动不起来。蚂蚁似乎哪里都能去,但终究是生活在二维世界里。
    聊聊看 回复 悄悄话 在网上零星看到过龙的一些观点,我只能说世界的上书很多,有些书看还不如不看。顶楼主。
    起个破名想半天 回复 悄悄话 不能认同有人认为她是装模作样或者她的文字里有股局外人的寒气。她在她的文字里,倾注了很深的情感,尤其是《大江大海》,分明能感受到其中所传递的作者对那段历史、对那些逝去的和行将逝去的生命的痛惜。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新春快乐!
    虔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颐和园的评论:

    谢谢颐和园评论分享,我想我已经,还会尽量的慈悲和理解,文章最后以及底下对夜光杯的回复也是这个心意。

    虔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夜光杯的评论:

    杯子,你的评论提醒了我。我感到一个人从仇恨到局外到某种超越。如若如此,龙还是不错的。

    祝你和全家春节快乐,龙年平安吉祥!
    虔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firefox117的评论:

    读时倒是没有想到居高临下去,也没想过居高临下和局外的关系。谢谢评论。
    虔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拉雷的评论:

    谢谢驻脚和留言!
    虔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Fieps的评论:

    谢谢评论,作者的立场是很难隐瞒得过去的。
    颐和园 回复 悄悄话 读龙应台,我动容。

    虔谦姐妹,我一向喜爱你的文字,但你对龙应台的文章表现出的苛求令我不安。我想主要原因还是你无法理解她,无法理解台湾人的感情与心境。

    我跟你一样来自大陆。我的同事朋友有不少人来自台湾,他们大多都是非常好的人。尽管如此,在我读,听,看台湾人的“悲情”时,总觉得他们有点矫情。

    等我去台湾住了一段之后,我对台湾,对台湾人的理解有了很大不同。等你亲身体会到台湾的爱是有心的,台湾的义是有我的,知道更多的台湾人作为个体都有什么样的经历,就能体会到他们对两岸问题为什么怀有那样的情感。

    如果你怀着一颗慈悲的心,宽容的心,理解的心,就能读懂她。正如有成年子女的母亲都能读懂龙应台的“目送”一样。
    夜光杯 回复 悄悄话 龙对大陆怀这刻骨仇恨, 一个失败者的哀嚎。

    祝QQ新春快乐, 龙年吉祥!


    firefox117 回复 悄悄话 不是置身事外,而是居高临下。没错,就是‘装’。
    拉雷 回复 悄悄话 可能在台湾人看来,她也是装模作样的超然吧。不予置评,对龙的文章不感兴趣,纯粹路过看热闹。
    Fieps 回复 悄悄话 点到穴位了,有同感,龙应台的文章有股局外人的寒气。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