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23)
2008 (108)
2009 (123)
2010 (88)
2011 (127)
2012 (167)
2013 (94)
2014 (145)
2015 (232)
2016 (119)
2017 (81)
2018 (78)
2019 (73)
2025 (10)
转载前注:伊甸诗歌集就快出版了。出版之际先行转载诗人李兆阳的这个 “伊甸三十二人《序》”。 虔谦为这三十二人之一,真是荣幸之至,更重要的,这是一次深深的学习和享受。有关伊甸园及其诗歌,稍后再专门撰文介绍。
伊甸三十二人《序》
关于诗歌,古来就有许多说法:诗言志,不平则鸣,等等。谈到“诗言志”,从前常被曲解为言人生的“志向”,实际上,“诗言志”,言人生的“志趣”而已。
至于诗歌如何言志,则是另一回事。较之于散文,现代诗歌无疑表达的手法更自由、更丰富。因为表达方式的丰富与自由,诗歌的语言就显得模糊。这是现代诗歌语言模糊的由来。另一方面,诗歌是语言艺术。作为艺术,诗歌的表达主题是诗人的生命经历,对这种生命经历的总体性把握,体现在语言上,就是诗歌。对这种生命经历的体验,只能是生命经历本身 --所以我们常说,诗人是天生的;这也是为什么某一首诗歌可以让某个人泪下,同时让另一个人无动于衷 -- 而作为诗歌形式的诗歌语言,则是开启诗歌所承载的生命经历的门户;作为诗歌形式的诗歌语言,既是重要的,又不是最重要的。比如说许多人,虽然他们终生没写过一首诗,但他们的一生经历,是诗性的生命经历,这样的人,虽说没有用笔写文字形式的诗歌,但是在用他们的生命写诗歌,是真正的诗人无疑;而反过来说,有些人终生笔耕,写了无数首诗歌,在外也博得了一些名声,但有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真正走入诗歌的门 -- 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诗歌的生命经历 -- 不是诗人,他们所博取的名声,很可能与诗歌无关,只不过他们所写的能满足一部分读者(也是消费者)的口味罢了:一些眼泪、一些笑、一些美、一些憧憬、一些执着、一些感慨、一些讽谏、一些思考 -- 那些可以让读者读来觉得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种种。
笔者与伊甸的缘分,其实不算长。大概两年前,伊甸文学论坛的发起人、作家为力找到我,邀请我到伊甸看看,如果合适,就贴贴文字。我就去了,就没有离开过。伊甸一干人众中,有诗情的不少,大家能坦然地谈文字,虽然偶尔也因言谈尖锐,难免动动气,但最终大家也多能泰然处之 --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不外就是这个意思吧。这次伊甸出版这本伊甸三十二人诗集,也还是为力找到我,要我也加入,我就同意了,把自己一组近作交给她。
通观这本三十二人集子,其中可以品读者不在少数。三十二人,三十二个生命,呈现在这本集子中。我们在其中徜徉,就像在园子里看各色花朵一样,其中必然有自己喜欢的,也必然有自己所不喜欢的;至于读者得悟什么、得见什么,就如同雾里看花,要看读者的缘分,也要看作者的缘分。
最后,笔者把自己与诗友在伊甸一次关于诗歌的讨论中的几句话写在这里:真正的文人、也包括诗人,“可以超越名利,超越读者,超越文坛,单纯做文字”,这样一种境界,“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幸运”;“真正的文人不会跟着读者走,也不会要求读者跟自己走:真正的文人,永远是孤独的人,永远有一颗孤独的心和孤独的灵魂”。
与今天的诗人和将来的诗人共勉。
李兆阳 2009年3月11日
后注:李兆阳诗《洪荒年代》载入本次伊甸诗集
伊甸文苑网址:
http://www.yidian.org/index.php
注:2009-06-07 09:55PM 虔谦告别了该站,原因以后慢慢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