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23)
2008 (108)
2009 (123)
2010 (88)
2011 (127)
2012 (167)
2013 (94)
2014 (145)
2015 (232)
2016 (119)
2017 (81)
2018 (78)
2019 (73)
2025 (10)
------ 瞥见了完美,便是分担了上帝的悲哀
一对异国男女,几度邂逅相遇。每一次相遇,都使他们产生美妙的感觉。他们不约而同的觉得和对方的相互归属,甚至将对方与至善至美联系了起来。然而,还没等他们来得及说上一句话,他们便被分开了。
这是一个遗憾,一个完美的遗憾,使人不禁想到普希金的诗句: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在我面前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一个广岛女孩得了原子病。她听家乡的人说,要能叠上一千只纸鹤,病就会好。她真的叠了一千只纸鹤。可她,还是走了。
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完美的悲剧。
完美是和现实相对立的观念范畴。它有相对和绝对两方面的含义。
就其相对的含义而言,人类的群体或个体想要实现,但在他们的现实中无法存在的事物、状态,是完美的。也就是说,某个事物、状态,之所以为完美,是因为它不能在现实中存在。这种完美是由现实决定的,因而是可变的。完美的观念、事物、状态可以失去其完美性,而成为现实的事物、状态。比如本篇开始所叙述的那个爱情,假如那对情人有机会相聚,事态的发展会使得完美随之消失。世界对于不幸的天生盲者来说,是完美的。等到盲者见到光明的时候,世界还是完美的吗?维纳斯失却了双臂,留下了完美,是完美女神。假设有一天找到了她的双臂,她的形像又会是怎样的呢?
另一方面,就完美的绝对含义来讲,某个事物、状态,之所以不能在现实中存在,就是因为它是完美的。这种完美是由上帝决定的,因而是恒定的。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说的就是完美的声音,完美的形象。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存在于现实中的声音、形象,都是不完美的。
就完美的绝对含义而言,为什么完美与现实相互对立,互不相容呢?这是因为,上帝作为精神实体,是完美的。但是他的外化物却无法与他完全一样。上帝的绝对精神加于能量之上所衍化出来的现实世界,永远无法象它的精神本体一样完美。
完美,标志着上帝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真谛。
完美这一范畴所涵盖的内容很多,有绝对的性质(如都见过美的姑娘、美的景致,但‘美’ 本身是什么?) ,绝对的事物(如只见过黑猫、白猫、花猫,一般的‘猫’ 在哪里?) 这类似柏拉图所谓的绝对理念。这些是形而上学家们感兴趣的领域,我们这里只关心至善。
如果将世界整体看作一个大的个体,那么,既欲整体完满,又欲个体完满,便是唯上帝才有的至善。
至善在上帝的外化中,也就是在上帝所衍造的现实世界中,不能完全实现,只有永恒地存在于上帝自身。
至善之不能实现,构就了完美。至善本身就是完美的。
人的愿望之不能实现,既造就了完美,也造就了悲剧,二者分别针对观念和现实而言。想实现的不能实现,构成完美;不想实现的实现了,构成悲剧。世界包含了悲剧性。人间包含了悲剧性。人间的悲剧,是人的个体与群体对立的悲剧,是人自身两重本性相冲突的悲剧,是人的自我意识、人的追求不一定能够逾越人的被规定的命运的悲剧。
由于上帝创世之初的悲剧性矛盾,世间不得不陷入一种悲剧性矛盾的命运之中,而上帝的仁慈和至善则作为一种完美,一种上帝自身才有的现实,存在于上帝的绝对自身。
圣母将刚从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稣抱在膝上,眼光抚摸着耶稣受难的身躯-----米开朗基罗的大理石雕像<哀痛>,立在那里,显示着上帝的悲剧,启示了上帝的完美.......
不管是相对的完美,还是绝对的完美,都是一种存在,只不过它不是现实的存在,它存在于上帝自身。唤句话说,对于上帝本身来说,完美是真实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每当我看到那些在强敌面前心惊胆战的小动物,每当我看到那些为填饱饥腹挺而走险的野兽,我总是禁不住要想到另一种情形,另一个世界。在那里,不管是羚羊还是狮子、老虎,不论是猎豹还是松鼠、小鹿,都和睦相处,互爱互助。它们不必为生存而互相吞食/抵御,也不必担心一场暴风雨会卷走他们赖以生存的窝;也不必惧怕荒凉的寒冬和干渴的酷夏。我还想到,人类不再宰杀、劳役其它的动物,他们就象伙伴般在共同的地球家园宁静相处......
为什么,我一看到现实的这种秩序,情形,便会想起那另一种秩序、情景?为什么我的思路会跑到那样一个世界中去?并且其实我并不是作这种联想的唯一的人,我们还可以从许多艺术品中看到那样的一个世界。这一定是因为,那样的世界是存在的,它存在于上帝自身,对于上帝本身来说,它是无比真实的。在信仰篇里我们也已经谈到,个体的完满在上帝对个体的爱之中,是真实的。
每个孩子看到夜空里璀灿的星斗,都会生出美妙的幻想。满天星星,保存了无数大人和孩子的梦。真诚的怀抱你的梦吧,你会感到一个上帝世界的存在。你的梦在那里,并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