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9月1日抵达美国洛杉矶机场开始到今天,我已经到美国三年多了。这段时间,国内的亲朋好友多次来电话、发邮件,问我在美国生活了三年都有些什么感受?感受确实很多,用我常说的一句话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先我来到美国的人,都说在美国要经历三个阶段,才能适应美国,我现在可能处于第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刚来美国的一小段时间内(约3个月),觉得美国很好
阳光明媚:
洛杉矶有1200万人口,由88个小城市组成,属于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海岸。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终年天高云淡,阳光灿烂,鲜花盛开,鸟语花香,被誉为“阳光之州”,为美国五十州之最,是美国人公认最适宜居住的城市。在很多社区内可以看到自由行走的孔雀、马鹿,路边上和家门口的小松鼠更是欢蹦乱跳、窜上蹦下的。这景象让人感到温馨、和谐、轻松、舒畅。 住房条件优越:由于洛杉矶地广人稀,除了城里有少许高层建筑以外,居民住宅区都是木板结构的二三层小楼或平房。一个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洛杉矶处于地震带上,房屋不宜建高,也有人说洛杉矶有的是地皮。不管哪一种说法对,没有高层建筑是不争的事实。在洛杉矶,只要一家夫妇两个都有工作,就一定供得起一套像样的房子。看个人喜欢,住独立屋还是康斗,各有味道。我喜欢那种有前后院子、院内有几棵结满果实的果树、像绿地毯一样草坪的一层独立屋。
各色食物充足:
在洛杉矶几乎可以买到所有的“国货”,华人的超市比比皆是,同时还可以体味别国的食物。比如,韩国泡菜、越南米粉、日本寿司、墨西哥卷饼、俄罗斯色拉、意大利面点。一句话,美国本土和欧亚风味均有。人说“法国时装中国菜,俄罗斯姑娘最可爱”,要论吃,一定得数中国菜了。在洛杉矶,由于华人有百万之多,也就意味着中餐市场巨大,所以,凡是你能想到的中餐品种几乎都有。虽说不是原汁原味,但已经很能满足华人的饮食文化需求。因为本人祖籍云南,时不时想吃点儿云南口味。记得在深圳的时候,想找一家云南餐馆都没能如愿(小型的“过桥米线”倒是有几家)。到这里后,却找到两家云南餐厅,还是正宗云南人开的,虽然不可能十分地道,但也能让几个云南朋友和来此探亲的妈妈过了过思乡的瘾。听说这只是加州的特长,外州的华人可就没有这个口福了。另外,很多人都喜欢的甜点,也是花样繁多、玲琅满目。说老实话,本人不太喜欢吃甜食,倒非怕胖,的确太甜了。我在纽约的妹妹说,当她吃了第一口美国的蛋糕后,就忙不迭地满屋子找豆腐乳。可是当你一看到那些制作精美的点心时,又会食欲大动。我想这就是导致美国人肥胖的“罪魁祸首”吧。
快餐方便:
美国的快餐基本上是麦当劳独占鳌头。这里有数不过来的麦当劳店。店面不大,排队人不少,坐下吃的人不多,多数是外卖。说起外卖我还闹过一个笑话:刚来美国没多久,一天在外面接到弟妹电话,让我顺便在旁边的快餐店买份食物“to go”,结果我问她“你要哪种土豆?”,一下子倒把对方给问懵了,好在儿子在身边听出破绽,马上帮我解围。这是另话。这里的美式快餐店还有一条咱国内绝对没有的服务:几乎每家店旁,都有一条专为开车人提供的通道(DRIVE THRU)和窗口,通道入口处立了一个与你坐骑相适应高度的对讲装置,以及配套的品种和价目表招牌,当开车排队到此位置后,你可以通过对讲机将需求告知店内服务生,等你排到时就可以一手交钱、一手取货了。真是方便死驾车人了。此外,如果你是堂吃,可乐随便喝,临走时还可以装满一纸杯带走。 KFC(肯德基)在这里远不如麦当劳的生意好,而且来这里吃的大都是些穷人和学生。尽管有许多人把快餐贬为“垃圾食品”,但我真的还挺喜欢麦当劳的几种汉堡,它们的味道和国内的不太一样。不过据说全世界的麦当劳中,只有中国的最好吃。
二手车及二手家具便宜:
刚来美国的新移民,多数都先买辆二手车开,两三千美金可以买一辆跑了不到十万英里的车,据说加州的二手车价算贵的了,其它州更便宜。我来后在一个小经销商那买了一辆89年的TOYOTA CAMERY,跑了11万英里,车价是$1800美金。他们说如果直接在车主手上买会更便宜。很多刚来美国的人,都有过在“YARD SALE”(庭院跳蚤市场)或“MOVING SALE”(搬家前杂物出售)购物的经验,这对于有着“艰苦朴素”美德的我,简直是推崇万分。到今天为止,我的一切生活日用品中,除了电脑、电视以外,几乎都是通过这样或那样的形式购来的二手货,实实在在为我节省了许多宝贵的美金。
商店的退货规矩:
在美国还真能体会到顾客是上帝的感觉,买了东西一试用感到不合适,可以全额退款,甚至使用过的化妆品。刚来时有个朋友告诉我,她就曾经帮她的一个朋友将已经用了三分之二的面霜退掉了。请读者别误会,笔者绝对没有提倡此种做法之意,只是说明一个能退货的事实。因为可以退货,结果很多人逛商店,见东西就拿,回去一试不喜欢,在规定的时间内退掉就是了。退的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而且服务生还陪着笑脸说“Thank you”。
穿着随意:
这点是我较为满意的地方之一。过去在国内上班一定要穿套装,因为我受不了“约束”,还滥用职权把集团的着装规定由女士“着裙装”改为“着职业装”,以便我还可以借此穿一穿长裤。在这里可好,你愿意穿什么就穿什么(业务代表或金融行业的人员除外),只要你敢。你甚至可以打扮得很怪异、很另类,还很可能会被别人看成是另一种流行。追其根源,可能是因为太多的种族、不同的服装和肤色混杂在一起,任何的怪异都让人见怪不怪了。有时你还真的不得不佩服某些人的胆量:现在女孩不是流行穿低腰裤吗?露出苗条的纤腰和小腹,似乎成了另一种性感。不过身材正常还行,有的人就腰那儿最粗,还偏偏穿低腰裤、短上衣,将弱点暴露无疑,真的有碍观瞻。可你还不能说,否则说你“歧视”。不管人家有多胖(美国胖子可真多,已经是国家的头号大难,甚至国家规定只要你减肥,可以免税),人家要报名学芭蕾、学健美体操,老师就不能拒绝,上台表演时还不能总安排人家在后排伴舞,否则说你“歧视”。国内的女孩或女士都喜欢化装,要把自己抹得白一点。刚来这里就有人告诉我:你再黑也黑不过这里的黑人,再白也白不过人家白人,不要刻意打扮了,顺其自然。这又是对我胃口的好现象,我每天只要抹些护肤品就行了,真的好惬意呀。
法律意识:
多数移民都是明哲保身,没自己的事比较少插手,所以义气的人少了,帮助人的人也少了。但是老美可不是这样,有些老中感到他们常常是多管闲事。一次我去银行办事,排队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幕:一个华人妇女在骂自己大概八、九岁的女儿,并不时动手打两下。这时排在她们后面的老美举着手机说:“你要是再打孩子,我就拨911了”。华人妇女不屑一顾地说:“我教育我的孩子,管你什么事。”“不信你试试。”看样子这个老美真的要打了,那个妇女不得不停了下来。我猜想她可能是刚来美国不久吧,否则谁都知道不能打孩子,特别是不能在公众场合打孩子。另外一个例子就是:酒后驾车的问题。美国法律对此规定是非常严格的,酒后驾车犯的是刑事罪,类似于故意杀人罪,因为你事先是知道后果的,所以属于“故意”,判得很重;如果你能够安全到家,只能说你是“杀人未遂”。但是,很多华人喝了酒后,在认为自己还算清醒时,还是常常要冒险违法开车的。如果被警察抓住,他不认为自己违法错了,而是认为自己倒霉不运气。下次他还会酒后驾驶,因为他认为自己不会总是背时而碰上警察。但是老美喝了酒后是绝对不会再驾车的(当然个别疯子还是有的啦)。他们要么搭别人的车回家,或在附近酒店开房睡觉,或干脆在自己车里睡到第二天醒来再上路。不会认为“我没醉”,就违法驾车。
另外:
我喜欢开着车,沿着任何一条高速,体会真正游车河的感觉;晚上开车到某个小山上,回首饱览城市的灯光夜景。这似乎也成了一部分人排解痛苦和孤独的特定方式。
我喜欢在晚上,和朋友或家人一起,绕着家的周围散步,享受那习习清凉和各种扑鼻而来的花香。最喜欢近看那结满葡萄柚或加州橙的果树,那么纯粹,让你觉得生活在童话的世界里。
我喜欢赶上大减价时买到一堆自己盼望以久的商品和REBATE(回扣)后等于零的商品的感觉;喜欢在大MALL里“逛”的感觉,并惊讶地发现原来在名牌店里也都是平民可以买得起的东西。
我喜欢美国人的友善和礼貌,任何不认识的人,都会为你开门,甚至开车在路口上,都永远的LADY FIRST。行走在路上,迎面过来的人一定冲你说“HI”或问好。就是你打了个喷嚏,一个陌路人也会好心地说一声:“BLESS YOU!”(祝福你!)。
我喜欢细心体味这里公共设施“以人为本”的宗旨。公交车上每个座位旁边都有两个很小的灯,你可以看书看报;靠窗的地方都有通往车前部示意停车小铃铛的细绳,当你要下车前可以拉绳示意;每一个门都是可以为残疾人提供服务而特制的;汽车的时刻表都放在车上供乘客随意拿取;车上还有急救药箱;等等,尽管乘车的客人极少。在我供职的公司还发现,洗手间的标示牌上都刻有为盲人提供指示的盲文。真的让我感动。
第二阶段:很多深层面的东西,随着你对美国的认识而浮出水面(时间长短因人而异) 我想我现在是属于第二个阶段了。很多深层面的东西,随着你对美国的逐步认识而浮出水面。而且往往不如人意的感觉居多。
种族歧视:
其实作为黄种人,很难融入所谓的“主流社会”,更难进入管理层和“上流社会”。白人虽然表面上对你很客气,其实骨子里还是歧视其他族裔的。用我们华人的话讲,“他们是用很礼貌地方式来瞧不起你”。即使很多在这里长大的ABC(American by Birth Chinese),也不例外。大多数人都是小职员,薪水一般。就拿本人供职的公司来说,华人一般都作有一点技术、需要耐心、坐得住的工作;西语裔的人多为体力工作;而老美却没有一个人是和这两类工作有关的,他们都在管理部门和销售、市场部门任职。即便是同样的岗位,老美的薪水是华人的两倍;甚至同是副总,因为族裔不同,经他手招进来的职员的薪水也不同。 心理失衡:发展真的要看个人的机遇,相当一部分华人在这儿过得其实很不如意。找不到工作;或专长不能发挥;或在埋没人才的餐馆打着小工;过着心理极不平衡的生活。这些人的表象特征就是喜欢吹嘘当年在国内怎么怎么样。还有一些,找不到工作,无奈地读完了硕士读博士,读完了博士再读博士后,毕竟学校里还有奖学金,还有学生身份。但是很多这样的人,还向国内亲友吹嘘着这里多么多么好,挣多少多少钱。我想,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举动,说到底只是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自我平衡。在洛杉矶的华人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第一年豪言壮语,第二年和风细雨(语),第三年沉默寡语。说的是有的人刚来美国幻想成就一番事业,说得慷慨激昂,但是连续的碰钉子,使他不得不面对现实,变得沉默寡语。但是许多华人尽管很不如意,还得熬着,撑着,挺着。为什么?回去“无脸见江东父老”。当然也有过得很好的,这是中国人能够吃苦耐劳、勤俭持家、节约再节约而得到的回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经济繁荣,使得这里的华人在和亚洲各国做贸易时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及机会,使得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忍受孤独:
因为提倡“私人空间”、“保护隐私”等,所以,这里的人大多来往甚少。在校的学生之间,同族裔的人可能会有相互帮助的,但很有限;另外这里有很多教会,会对“兄弟姐妹”提供帮助,但前提是动员你入教,你要接受教义至少也要假装接受。所以很难会有人真心帮助你,一切都要靠自己。对于没有根基的我们,很多事就更难了一些。在这里很孤独,每个人都住得很远,朋友的感觉在工作以后都会变得很淡,也很少有时间串门、聊天了。当然,有些人很适应,因为他们本来就不喜欢和别人来往。除了旅游,娱乐项目真的很少,不像国内左一个歌舞厅,右一个保龄球馆。就算有也离得很远,大家好像都很忙,很难聚起来。朋友的流动性很大,可能今天你的一个朋友因为换工作要移居其它州,明天另一个也走了。新的朋友也会来,只是交情很浅罢了.
信仰危机:
不是说要信仰共产主义,其它信仰也行啊,都没有。大家只管赚钱,祖国的事情离这里太远,这里的事情又与己无关。大家不像在国内那样有想法,尽管没多少用但还是会真心地想、认真地思考、热烈地讨论。在这里就不了。当然,多数华人由于天然的一个缺陷:语言障碍,使得人们根本无法把这个国家的事情当成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有很多华人都去教会,想着通过此举可以了解美国、融入美国,或成为一个教徒、有所信仰、灵魂有所寄托。其实很多移民去教会,更多的原因是在那里可以得到一些帮助:认识人多一些,大家可以相互提供信息;免费上英语课;免费提供娱乐器具和场地;组织各种活动。当然,人家教会也就是通过先帮助人把大家聚集起来宣讲教义。
高额“学费”:
到美国十年的人了,还常因为某一样失误而破费金钱,说一句:“就算交学费吧”作为对自己的安慰。对我们这些刚来不久的人,要交的“学费”就可想而知了。很多情况下,我们并没有错,但由于语言不行和对此地的陌生感,让我们不能去争辩,吃哑巴亏。交完“学费”记住教训,以防重犯就是了。有些老美很坏,他知道你语言不行,为了赚钱,当让你在一个很多页纸的东西上签字时,根本不作应有的解释;为了完成一项交易,甚至用欺骗的手段达到目的。之后可就不承认曾说过的话了。尽管可以找到证人,律师朋友也说会赢,但想想还是算了:没有时间、精力和金钱跟他们打官司。前辈们说,加州的老美都很了解华人的特性:相信十个吃亏上当的人中,没有一两个愿意跟他对薄公堂,所以他就和你赌一把。结果我们只好交“学费”了。另外还有很多真正交“学费”的地方,就本人交过的种类有:将汽车在规定清扫大街的时间内停在了街道边,遭罚$80美金;为了与一个站在路边的熟人打招呼,误将车停靠在画有红线的路边瞬间,遭罚$174美金,外加去驾校学习一次(8小时)的学费$30美金。其他人交“学费”的名堂就更多了,在此不一一列举。
诱人的学习机会:
只要你愿意,不管你年纪多大,不管你有没有钱,你都可以到社区大学任选一门自己喜欢的课程学习。当有一天你把某一个专业的课程修完了,同样可以拿到相应的学历文凭。我为了学习英语,在全美国排名第三的社区学院Pasadena City College注册并选了一门时间上适合我的课程,经指点申请了低收入照顾,只是象征性地交了$1美元,就可以上一个学年的课了。因为要工作,否则选多少门课也只是交这$1美元。为了方便各种人士学习,课程的时间从周一到周六,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都有。学生的选择范围很宽。我是个很喜欢学习的人(不是自夸),同时认为有这样好的条件不利用简直是浪费。其实,这些条件也是因为我们纳税的缘故,相当于缴过钱了,你就只管心安理得地学就是了。我想好了,只要在美国,就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条件,学习我想学且学得进去的课程,直到老得学不动了为止。
第三阶段: 别人都说到第三个阶段,你又会开始喜欢美国,那应该是在你来到这里七、八年以后吧。
因为已经了解了美国,已经交了足够的“学费”,已经积累了经验;已经有了一定的积蓄,解决了身份问题(一般在5年以后就能拿到绿卡),有了车有了房,有了稳固的家庭。放假的时候就可以到处traveling. (在美国国内旅游甚至是去欧洲都很便宜)。可以去滑雪、去冲浪、去打高尔夫。因为有钱了就可以享受这里的多种便利了。可惜,我还是一个“低收入者”,所以这一切都离我似乎太遥远,我可能还要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需要在第二阶段上挣扎着。Anyway, 前途也许是光明的,但道路还是曲折的。
2006年2月
在美国还真能体会到顾客是上帝的感觉,买了东西一试用感到不合适,可以全额退款,甚至使用过的化妆品。刚来时有个朋友告诉我,她就曾经帮她的一个朋友将已经用了三分之二的面霜退掉了。请读者别误会,笔者绝对没有提倡此种做法之意,只是说明一个能退货的事实。因为可以退货,结果很多人逛商店,见东西就拿,回去一试不喜欢,在规定的时间内退掉就是了。退的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而且服务生还陪着笑脸说“Thank you”。
不要误导同胞了.
1. 西方法例规定, 每个店主可以有自家的规定. 可以不退伙.
2. 消费者事先要问清楚. 店主没有义务"主动"告诉你.
3. 私人店主可以拒绝卖给你; 正本清源象你可以拒绝买那个点的.
4. 在商业界, 中国人(尤其大陆同胞), 越南人, 印度人, 东欧人是被列为不受欢迎的... 你不知道吧? 因为不守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