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2025 (1)
作为父母,我们也要检查自己的父母技巧(Parenting Skills)。
我们很多的为人父母的技巧,其实是从我们的上一辈那里承继的,本身可能就是错误的,我们很多人深受其害,可是,你仍然会不受控制的用那些伤害过你的手段去管教你的孩子,为什么?因为一个人童年时代的影响对一生都是巨大的。
比如说打孩子。中国人说“棍棒下出孝子”,孩子不好就打!是的,我不否认,有的孩子打了之后知道害怕了,不敢做了,服管教了。对于那些天性不太敏感的孩子,可能长大了也就是说笑一番被父母打屁股罢了。可是对于另一些天性敏感容易受伤的孩子,这样童年被打留下的伤痕跟着他们一辈子,有的都对父母怀恨在心,有的性格变得更加孤僻,更糟的是,无形中把打孩子的恶性接手过来,对自己的孩子也用了父母对他的方式,这样的伤害成了代代相传!
幸运的是,在美国不允许父母体罚孩子!
可是,确实存在着让父母伤脑筋、难以管教的孩子。
是的,孩子小的时候都可爱,从两岁开始,美国人有了“terrible two”(可怕两岁)的戏称,到了Teenage(13到19岁),我们华裔戏称“挺爱搅”年龄, 如果孩子本身由于各种各样原因形成了行为偏差,青少年时期,会越加严重,这不是单一的责怪父母“你教子无方”可以一概而论和解决的。
就拿我家作例子,两个孩子,我们同样的爱同样的疼,可是一个孩子省心,一个孩子费心,而那个省心的孩子很多事情不用我们太操心,他自己解决。另一个费心的孩子你似乎越费心越困惑越艰难,这不是用养育第一个孩子的经验可以谈得上用得着的。第一个孩子的养育方式完全用不上在第二个孩子身上,为什么?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两个孩子的中文都是我教的,那个省心孩子,你教他时,他专心地听,布置作业,认真地做,做完了去玩。考试当然不成问题。另一个费心的,你教她时,她动个不停,你说的她根本没听进去。布置作业,就像不知道,抓她坐下来看着她坐做,她在你的目光下磨洋工,趁你一不注意就逃之夭夭,玩儿去了。小的时候还算好,至少知道要考试了,逼一下复习一番也能过关。但所谓的好习惯就是养不成。不是一天两天养不成啊,从学前班到四年级,五年的时间!每天放学之后都是After School Care的老师去接,接到课后班,第一件事就是做家庭作业!那时,我们被老师训的最多的就是这孩子就是不肯好好做作业,但有老师看着也是万般不情愿地做了,就那么且抱怨且长大,一直也算下来了。到了五年级,不用再去课后班了,放学了可以自自己走回家,那家庭作业就成了家庭的战争导火线。 我曾经写过一篇那时的学校老师和我们父母建立的一个监管系统,让孩子拿着一本本子来回签字,老师布置了作业就在本子上签字,拿回来家长监督孩子做完作业签字还回去,结果聪明的孩子自己模仿两边的签字,骗过两边多时,两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栽在一个十岁不到的孩子手里!这才导致老师建议我们带她去看心理医生。
我们困惑中去寻找答案,知道了一个名词:ODD。
今天给家长们的作业:
1. 孩的行为影响了家庭:
- 情绪上
- 氛围上
- 功效上
- 人与人间的关系上
- 经济上
2. 从哪些方面,孩子的行为造成你的家庭在朋友邻里和活动上的远离?
3. 除了你的孩子,还有谁被影响有不当的行为举止?
这几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家长们看清孩子的行为对整个家庭造成或者没有造成负面的影响,影响又在哪里?也从某个方面显示了孩子欠缺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哪些方面的无能力解决。而这些也可以反过来映衬家庭了其他的人员有可能在这些方面的欠缺。
今天,因为提到ODD这个名字,下一讲我会引用一些科普的知识来讲讲着个青少年和孩童中常见的行为偏差之一。
孩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行为偏差有: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症、焦虑症、学习障碍症、违抗性障碍症等。
这些在我们中国人的父母眼里,很多都归于性格个性,并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我曾经也一样,记得曾经在一家网站发文,那里有个作者提到她的儿子被诊断是ADHD即多动症,我当时很不以为然,觉得只要父母耐心加爱心,就可以取代给孩子吃药解决问题!
所以,有这种想法的我们,带着孩子去看心理医生的结果,是不了了之,也就在预料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