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BeautyinAutumn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玫瑰的爱情乌托邦…也谈电视剧《玫瑰的故事》

(2024-07-21 12:15:29) 下一个
亦舒写的爱情故事曾是我有段时间爱读的文字,那时,我还年轻,香港在我年轻的时代,也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存在,即便我已身处海外,但一直觉得香港是华人世界里最接近西方世界的地方。亦舒写的爱情故事不仅带着中华文化的痕迹,也有着西方文化的影响。
她写的玫瑰的爱情,就比较能够令我接受。可最近挺火的刘亦菲主演的电视剧《玫瑰的故事》,把故事的背景从香港搬到了北京,就令我莞尔了。别说八九十年代的清华教授的家庭小康都可能称不上,家庭富裕家教好就更谈不上了,那一代也就是玫瑰父母那一代高级知识分子,经历过四五六十年代的阶级斗争和历年的政治运动以及刚结束没多久的WHDGM,自己身上就伤痕累累,谈什么富养女穷养儿的概念呢,那时人与人斗都斗不过来,哪里能蹦出一个自由飞翔的玫瑰?!
那个年代,(八九十年代),谈个恋爱男女都保持一丈距离,看场电影牵个小手,就被人指指点点了,哪里来的那么大胆的玫瑰,与初恋一见钟情没多久就滚床单了,还敢回家怼哥哥:谁占便宜了?谁说男人就一定占女人的便宜?我还觉得我占便宜了,我还没占够呢?这样的话,生在香港接受英式教育的玫瑰说出口,不稀奇!可出生在北京接受中国教育的玫瑰那么说,就怎么听怎么不顺耳了。
再说玫瑰的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爱情,这个女子简直了!如果说那些男人自我中心,只顾自己的感受,玫瑰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令我想起我也曾写过的一个结过四次婚的女人,说她像玫瑰吗?不尽然,但那一股我爱我就必须得到的劲儿,倒是类似的。记得,我的笔下人物原型在她第三次结婚时,也是年轻气盛的我不太留情的批评她:太随便!她回我的却是:她就是因为不随便,才会一次次结婚一次次离婚的。那对我也是一个不小的震撼呢,原来她和我对婚姻的视角完全不同,原来换一个角度可以让观念上彻底颠倒!
如果说玫瑰恩爱的父母对玫瑰的婚姻并无太多的影响,我那位旧同窗的父母的婚姻却是对她影响不小的。她的母亲也是一个及其要强的女人,自视太高,把有点艺术气又内向的男人批得体无完肤,却没想到临到了老年,还被男人辟了腿。男人和女人那点儿事,有时真的很难说得清岔路分在何处?
玫瑰一次次爱了,又不爱了,每次似乎也都是男人的错,一次是这样,两次也是这样,到了第三次终于寻觅到心灵伴侣了,导演又安排了心灵伴侣离世,就是不给你一个圆满的结局!想想能理解,这个世上,死去的人才是能令爱情定格,定格在最美的时刻,没得可比了!可时光冉冉,人到中年的玫瑰还未老去,年轻的小弟弟又来了。
如果说玫瑰的第一次和第二次爱情还说得过去,现实里还有踪影可见,第三次和第四的爱情,就纯属乌托邦了!
什么是乌托邦,让我解释一下,Utopia,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托马斯莫尔写过一本书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书中虚构了一个最理想最美好的社会组织,称为乌托邦。后来,乌托邦就成了脱离现实以及空想的愿望的代名词。实现不了的事也许是美好的,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就比如很多人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按需分配的(GC)美好主义,就是可歌可泣美好无比却永远不可能实现。谁不想人人有饭吃?谁不想大家需要啥就有啥,不再见挣扎在贫困线上的苦命人?谁不想像玫瑰那样又美又富十全十美到处被人爱?事实上,这个世界本就没有完美可言,过于完美的事情往往都是想象出来的。
人性决定每个人都不同,故而不可能一刀切对待不同的人,平均主义是行不通的。同样,不同的个体以及不同的性别,也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融合即便两个都很近乎完美的人却不一定能融洽相守。就拿亦舒写这个故事的原型来说,张蓉舫后来成了章小惠,也是从美丽到虚荣,名声一落千丈的香港爱情传奇,今天的章小惠年过半百,依然挺立,自强自立,也令人赞叹她良好的家庭教育所赋予她的底蕴,作为女人,她活得精彩,她的爱情却不是大多数女人所向往的,即使她与阿B当年金童玉女般的爱情神话,也早已破灭,更不用讲她后来与白头男人的婚外情以及一脱做三级片艳星的令人侧目……亦舒笔下的玫瑰,其实结局也没电视剧里的那么潇洒,如今的影视剧,我也是看不明白,要么把谁谁都写成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要么连坏人都不存在,大家都是完人,不把你煽情扇得泪光泛滥不罢手,哭完你还不知道为了啥?
更有点咂舌的是,似乎国人对于乌托邦的东西都趋之若鹜,天真吗?见识短吗?还是稍微有所物质上的改善后, 就分不清曾经的香港和现在的上海之区别?也从而兴起了这股拿来主义。
不知亦舒对她的作品得以这般改变是如何想的?影视剧可能提升了她的作品的大众化和普及化,但对于那种香港式的玫瑰爱情牵强变换成上海式或者北京式的不伦不类的故事,大概也只能苦笑而已了吧?至少我觉得是一种大众心理high, 女性自我感觉独好的表现。
说到底,就是一个乌托邦,镜花水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没主意 回复 悄悄话 故意写成80 90年代,就是想擦个二胎的边,记得78,79年生的人里有有哥哥姐姐的, 1995 - 1998 MSN message 流行,所以玫瑰20多岁还说得过去。 有时觉得可笑,明明表现得是2023的新剧,却用诺基亚发短讯。我看这种剧经常走神的,想着这个外景在哪儿啊,玫瑰在上海那个出租房,冬天怎么在露台上吃饭呢?:)各家里的装修有什么借鉴的,听听北京话,哈哈
wumiao 回复 悄悄话 别说八九十年代的清华教授的家庭小康都可能称不上,家庭富裕家教好就更谈不上了,那一代也就是玫瑰父母那一代高级知识分子,经历过四五六十年代的阶级斗争和历年的政治运动以及刚结束没多久的WHDGM,自己身上就伤痕累累,谈什么富养女穷养儿的概念呢,那时人与人斗都斗不过来,哪里能蹦出一个自由飞翔的玫瑰?!
==========================
很赞成你说的。还有个最大的硬伤,八十年代是中国计划生育最残酷的年代,农村生二胎都要扒房子牵牛,家里家具锅都抢走。边远小县城有工作的丢工作,要不就降级处分,工资都减一半。玫瑰妈妈当时就算普通教师,在清华园众目睽睽之下,能生出玫瑰这么惊艳的二胎?简直太不把我党的杀伐能力和革命群众雪亮的眼当回事儿了。
我也写了这个剧评,和你的想法一样,看样子大家都不好忽悠了。呵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