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得在哪里读到的这句话,挺有意思的,因为这句话反过来说也行,生命很轻,灵魂很重。真实的身体,实实在在,斤两十足,很重,衣食住行,一样也少不得;灵魂看不见,莫不着,轻得没有重量。可是我们常常感到的却是心好象更难安宁,重重的压在身上。
罗嗦了一堆不着边的话,其实是想说说有关孩子人格教育的事,诚实和利益,哪个更重要。
中国父母往往希望孩子好好读书,按部就班,考进名牌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个可以光宗耀祖的好工作。这些目标不能说有什么问题,但对比西方世界对孩子的教育培养,我们的观点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他们更在乎孩子的幸福快乐,而对于孩子是否成名成家却并没有太多的期望;还有比较注重人品和诚信的教育。
我觉得西方家长的观点比较全面一些,在对于自己的子女的教育方面,不仅仅是重视孩子的学业教育来的,同时也重视人格教育。没有健全的人格,也就很难谈什么伟大的事业和幸福人生。如果我们把事业的成就和幸福的人生比作高楼大厦,那么人格就是这座大厦的地基,好的人格坚如磐石,足以支撑百丈高楼,而不良的人格却如沙砾,承担不了重负。比如说,赖昌星、周正毅这些人,曾经都是中国的大富豪,一时风光无限,但好景不长,最后都成为阶下囚。在中国,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从大大小小的贪官到富豪榜上的商人,大起大落,昙花一现便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说实话,这些都是很聪明的人,也具有某方面的才能,不然的话也难成红极一时,但是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人格上有重大缺陷,说实话,不撒谎,不欺骗,这些最起码的人格,他们不具备。
然而,说实话,不撒谎,这是最起码的人格。在西方,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在不知不觉中由家庭和社会开始灌输了。比如美国,就是一个法制的社会,这样的社会需要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在这个基础上美国人崇尚一种宣誓文化,大凡面对联邦官员或者政府文件作出一项正式陈述,在填写个人信息方面的表格时,最后一行总会有一项要求,那就是以各种形式或方式宣誓,自己所说的一切属实,所填的一切就自己的知识水准来说都是真实的。如不确实,愿意受到法律的制裁等等硬化语言,诸如此类。这是美国施行诚信教育的一个结果。
再看看当今的中国人,有几个人会在乎发过的誓,就是白纸黑字的签了合同,也是想反悔就反悔,毫无信义可言。人和人之间,完全不可信任,即使是老太太出门买菜,也的自己带把称,否则就被骗。逛中国的超市也是件讨厌的事,感觉自己被人随时用防贼的眼光盯着。这也怪不得商家,很多国人并不以偷为耻,反而觉得占了便宜,蛮有本事的。看着这样的事,常常感叹,中国人的人格什么时候变得这样不值钱?我们的文化本不是这样的啊!而整个社会为此付出的道德成本又如何算得清?中国社会现在贪腐成风,蔓延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除了社会制度的问题,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不是也应好好检讨一下了。
在国外长大的孩子,却是很在乎说真话的,讲个朋友的故事。一次朋友带着自己的孩子和孩子的同学出去玩,朋友忘了提醒儿子系安全带。车行路上,一位警察擦着汽车经过,看到有小孩没有系保险带,于是要求驾驶人停下。警灯闪动的时候朋友想:糟了,大概警察看到孩子没系保险带,于是他赶忙叫儿子系上。等到警察赶上时,他的保险带已经系好。
警察:你的小孩在后座没有系安全带。
驾驶人:这不是系好的吗?
警察:他刚才没有系,是临时系上的。(转向另一个孩子):你看到他刚才有没有系安全带?
小同学回答:没有系,他是刚刚系上的。
后来问那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XX确实没有系安全带,当然要告诉警察。对于他来说,这是一种习惯,没有什么例外。这就是西方社会赖以生存的前提。他们的法律制度就建立在人们必须说实话的基础上。
很明显,说实话事要付出代价的,牺牲一些既得利益,吃点眼前亏,等等…… ,象那位朋友,最后被罚了款。但从个人或社会的长远利益来讲,这个付出的代价却是非常值得的。一个愿意真实面对自己的人,单纯而快乐;一个有法制和公平的社会,大家的权利和尊严才有可能被尊重。
轻重之间,应该不难做出选择吧。
刚刚读了你的"童言童语", 好乐!! 为我枯燥的一下午增添无穷乐趣!
“诚实和善良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格,没有了这两种品格,休谈其他。”太对了。
清静莲花
令人苦恼的是, 在一堆虚伪的人群中, 真实仿佛也失去了真实性, 他们会用他们虚伪的标准来判断真实。 所以, 当我一旦发现有人如是看我,我只好躲入空山, 变成一棵树, 沉默但真实。
人说,有其母必有其女。 说说我的女儿。那年春节回上海, 她刚长到买半票的高度,刚刚1米 还是1米1 (忘了), 进站时没有人说就上了火车。出上海站时, 老公说“小书你得弯着点腰, 可能会查你票呢!”女儿仰起脸说“我要买票了吗?”老公说可能刚要买吧, 最后一次免费乘火车吧。到了出口处, 女儿昂起头走出去,还嚷嚷着“妈妈说过不能撒谎的!” 结果我们去补了半票。我知道我老公有些憋气,但他还得笑着表扬女儿“做得对!”。 有时还能这样通过女儿来达到教育老公的目的呢。
女儿渐渐长大, 铭记在心的是:诚实和善良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格,没有了这两种品格,休谈其他。
小豆沙的孩子一定是很棒的,加油喔!
虚假的东西总是没有生命力的,想骗人最终还是骗自己。道理很简单,可人迷糊的时候却不知道。
在家,言传身教
出外,就只能靠环境了。西方是一个自由追求快乐的世界,孩子会很轻松,但是如何引导他们多思考,多去体会人生,很重要。
中国的孩子,很辛苦,因为教育方针偏颇。最重要的是,身为父母,他们的眼光已经被世俗污染了,他们自己也做得不正,这样,如何教育的出好孩子?
取长补短吧。如果以后我有孩子,东西方的优势,我都会尽量让他自己悟出来,也懂得公正,客观,还有珍惜,当然,更要尊重他人。
金钱本身并没有对错,但若是它赋予人以才能,那就有些可鄙了。而人若使用他所孕育的所有才能,不折手段地去获取金钱,那人心也就变得可鄙可憎了。
人们常常为自己自私的行为找出千万个理由,就像穿在脚上的臭袜子,总是抱怨袜子太臭,把它们扔到床底下去。其实,袜子有什么过错呢?臭的是自己的脚,袜子不明不白地充当了替罪羊。其实,就算你袜子换得再勤,若不把那两只臭脚洗干净,又何济于事?
不由想起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眼前浮现出那个每天在湖边的山坡上,遥望湖里停泊白轮船的那个男孩子。这个在孤寂中长大的孩子没有父母,与爷爷相依为命。他爱森林、爱湖水、爱湖上的白轮船、爱爷爷故事里的长角鹿妈妈。然而,迫于生计,在守林官员的逼迫下,爷爷不得不射杀了长角鹿。孩子从堆满鹿肉的餐桌上狂奔出来,跑到湖边痛苦地向远方眺望,却再也望不见白轮船了,白轮船已起砣开往伊塞尔库克。孩子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有的人歹毒,有的人善良?为什么歹毒的人幸运,善良的人不幸?孩子无法接受残忍的成人世界,终于去实现自己变成鱼的梦想了。作家在故事的结尾写道:“你游走了,我的小兄弟,游到自己的童话里去了。你是否知道,你永远不会变成鱼,永远游不到伊塞尔库克,看不到白轮船,不能对它说‘你好,白轮船,这是我!’我现在只能说一点——你否定了你那孩子的灵魂不能与之和解的东西,而这一点就是我的安慰。你生活过了,像亮了一下就熄灭的闪电,闪电在天空中划过,而天空是永恒的。这也是我的安慰。孩子,在向你告别的时候,我要重复你的话:‘你好,白轮船,这是我!’”
每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水和白轮船都隐喻着一个未知的世界,一个唯有真、善、美和自由的世界。这个世界需要有人为它献身,这个世界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与贫乏和虚伪抗争是艰难的,生活的奇迹豁然出现的时刻毕竟太少了。这便是《白轮船》的可贵之处:明知满载真理的小船已经颠覆,宁愿遭受灭顶之灾也不苟且偷生。
于是,我对自己说,我会尽一切努力,使孩子心中永保持一份真、善、美;我会用我的生命,来捍卫孩子心中的那艘《白轮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