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丝笔记最近很热闹,一帮人聊着哲学,我也就附庸一下风雅,跟着学习一下,再看个热闹。
说真的,看着哲学这两字就有些心虚,因为没学过。总觉得这哲学很神秘,说又说不清,永远没有对错。我从小对于那些有点儿神秘,有点儿莫名其妙的东西都有绝大的好奇心,越是搞不清楚的,越想探探究竟。这一点和小艾很像。
好在小艾也说:“其实哲学从来都不是象牙塔里的玩意,从它产生的那天起,根植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哲学”。既然哲学就是生活,谁还没生活过阿,我也就不怕了,大着胆子谈一谈了。
小艾的哲学已经聊到第六回了,一直都在谈论这么几个问题:自由、选择、信任和亲密。
在自由这一点上,好像大家达成了共识,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心灵的自由。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自由是有前提的。自由的前提是丧失一些自由,比如,你希望别人不侵犯你的财产,你必须放弃掠夺的自由。简单一句话,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去对待别人;你不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也别那样去对待别人。社会就是一面镜子,镜子的画面好不好看,全是我们每个人的影子。
小艾说到:“凡是谈到心灵的自由,都会有一种放飞的状态”这个我同意,但她接着说:“我们的自由不是独立的。独立的前提是个人,而个人永远是孤独的存在,不能有任何名义的依附。”我猜想她是不是说,因为自由不独立,而人永远是独立的,所以我们不自由。这个没看明白。那么我还是自顾自的谈一下心灵的自由吧。
心灵的自由是什么?是任意的思考,不受约制地爱想什么像什么吗?有那么点意思吧,但这还远远不是心灵的自由的本质。真正心灵的自由,应该是我们和世间万物不再有任何沟通障碍。我们应该能听懂鸟语,听得懂鲸鱼的歌声,听得懂世界上的任何语言,并且可以运用自如,甚至不需要语言,心和心之间就可以互相明白。而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心灵的自由,不过是一点思考的自由而已。
因此,我认为在凡人的世界里,无论是行为上还是心灵上,绝对的自由是不可能存在的。只有当我们完全放弃自己的身体和自我的妄想后,我们才绝对自由了,解脱了。而这实际上就是大菩萨的境界了。
关于选择,我不如小艾乐观,我认为大部分的事是没有选择的。这世间所谓大事,没几样儿是我们可以掌握得了的,比如说,出生、性别、智慧、和谁结婚、有怎样的孩子、自己的命有多长、是否能健康等等,都不由自己说了算,除了日常生活里的小事我们还可以安排一下,其他的,哪由自己安排?年纪越大,看过的事越多,就越接受宿命的思想。付出和回报不一定成正比。小的时候喜欢问“凭什么?”,“为什么?”,现在想明白了,我问 “凭什么?”, “为什么?”是因为自己看事情不透彻。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中国人的这句老话不信也不行。例子太多了,也就不举了。
可选择的事情不多,究其原因,还是佛教的解释最合理,这一切都是因果。我们的命运大部分被定好了,是因为前世造的因,今世受报应。
上帝说:“我是全能的”只要你信我,我包你一切。
而佛说:“我不是全能的,我改不了因果”,命运是一定的,但也是可以改变的,全看你自己怎么做。
因此,人也没有绝对自由的选择。对过去的事我们已无能为力,我们可选择的只有将来怎么做。《太上感应篇》说:“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行”“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信不信,这也是个人的选择了。
写到这里,我发现自己犯了个错误,虽然我知道思考的自由对大家来讲是多么的重要,但很遗憾,我还是明确告诉了希望你如何思考才是对的。
现在你信任我了吗?答案应该是:不一定。如果你认同我的看法,你会信任我;但如果你怀疑我说的话,你就会不相信我。小艾说:“信任从来不是无缘无故的”,我觉得很对。
信任和被信任不一定是对等的,你可能信任一个人,但并不被那个人信任,反之亦然。我觉得信任的基础是认同和理解,而不一定和自由的思考有多大关联。我们信任一个人,一定是对这个人的行为和价值观有充分的了解和认同。当然这需要有很好的判断力。
大部分人是不会信任陌生人,毕竟人心隔肚皮,你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但我们自己通常希望别人信任我们,给我们机会。这真的是很矛盾。我经常会信任陌生人,但不得不说我必须判断信任的风险,如果这个风险我承担得起,我不会犹豫。
比如有一次我逛完商场,在停车场碰见一个中国人,他说他的车没油了,又没带钱,想向我借20块钱。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太相信他的话,但我还是给了他20块。我想,万一别人是真的需要呢,这点小忙都不帮吗?再说了,就算他是骗子,不过是20块,没什么了不起的。结果证明我的第一感觉是对的,这就是个骗子,但我真的不觉得后悔。
即使有骗子会利用别人的信任,我们难免上当受骗,我还是始终认为信任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信任,我们将失去更多。如果完全不相信别人,自己要随时提仿他人,这很累的。还有,如果没有信任,人与人之间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亲密。
小艾说,亲密可能是盲目的,这句话我比较疑惑,希望她能举个例子。她认为信任比亲密困难得多,我认为正相反,亲密比信任困难。亲密的前题是信任,如果不信任怎么能亲密?但信任却不一定要亲密。我可能会信任一个人,但不一定是身体上或是精神上的亲密。
人和人之间,真正的亲密是非常难得的,甚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知己的朋友和爱人。难怪人们常感叹地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几乎每个人都有深刻的孤独,亲密只在极少数人之间存在。我们往往会认为父母和孩子之间一定存在着亲密关系,事实上并非如此。真能和父母什么都讲的人,并不多。
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真正自由、没有太多选择、人与人之间没有多少信任、亲密极为难得的现实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办?
《国际歌》唱道: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艾丽思说的:“哲学的存在,帮助我们找到自己,提醒我们身边还有别人。”我怀疑哲学最终能达到这个目的,但我们应该向这个目标努力。
有绝对的真理吗?我还是认为有,但不是我们的语言和文字可以表达的。
“其实我强调的“自由”,在某些方面应该是一种“挣脱”,挣脱更多的外在的影响,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这点我很同意,向外求只会越来越迷惑,正确的路一定是“格物致知”
是阿,我只是选择了“信任”,有点无奈。
“当信任和亲密能够自然发生的时候,老天,那是人生最美的时候”正是这样阿,向往一下:))
又看了一遍CLOSER,非常有意思。谈信任的时候你一直用“GOOD WIIL HUNTING”来举例,谈亲密可不可以也谈谈CLOSER?
怎么说呢,我觉得哲学的(所有)目的都是没有尽头的,它所达到的每一步都仅仅是思考的一个阶段,或者是一个台阶,让我们登上去往上再走。
总的来说,我感到你的大致观点和一个人的亲密更接近,你觉得呢?
你写到的“心灵的自由”一段,很有意思,我的体会是你觉得最大的自由是“没有沟通的障碍,人与人的,人与社会的,人与自然的...”这个方向和你对命运的看法一致。
绝对的自由,永远不存在,我认为绝对的东西都是不存在的,真理也只是相对真理。
其实我强调的“自由”,在某些方面应该是一种“挣脱”,挣脱更多的外在的影响,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
我的确认为亲密有时是盲目的,关于这一点,我会再写一点东西。
对了,你提到在停车场被人骗的事情,嘿嘿,我觉得你说的有点儿象小风说的那样,是你“选择”了信任他,而不是你真的信任他。
换句话说,你们所信任的,是自己的善良。你之所以知道了被骗也不后悔,就是因为你的善良给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