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观赏了 F 女士收藏的九龙端砚以后,引起了我对砚台的兴趣。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无意间读得几篇名人与砚台的故事,特收集转录于下,以飨收藏同好。
一、毛泽东与端砚
到韶山旅游,在参观毛泽东纪念馆时,在陈列的众多毛泽东遗物中,你会发现有一方雕琢得十分精致的端砚。你再细看,砚上还刻有一行小字:“片真老坑石也,是吾子孙不得与人。乙酉八十五岁,齐白石记于京华铁栅屋。”这显然是砚台的主人齐白石亲手刻上的。
齐白石,一代艺术大师。
齐白石本名纯芝,晚年号白石老人。生于 1864 年。是著名的现代画家篆刻家。他的画造型简练淳朴,色彩鲜明热烈。他所画的鱼虾,更是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令人爱不惜手。他所作的篆刻,布局奇特,刀法泼辣有力。这方经他亲自刻字题名的端砚,更是一件难得的珍品。这么一件“子孙不得与人”的传世珍品,现在怎么成了毛泽东的遗物呢?
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段“古”。
毛泽东与齐白石同为湖南湘潭人,两人老家相距不远。建国前两人虽无缘晤面,但他们两人都是当代名人(一个是名震遐迩的革命家,另一个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家),他们互相都早闻对方大名。
1949 年北平 ( 北京 ) 和平解放后,毛泽东便主动给当时正住在北平的齐白石写信,热情地邀请他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参加政协,共商国事。当时齐已年近九旬,接信后激动不已,为了表达对革命领袖的敬意,他精心镌刻了毛泽东的红、白两枚名章,托当时任文化部门军代表的艾青,转送给毛泽东。
转眼到了 1950 年初夏,毛泽东派人把齐白石接到中南海作客,还特意请朱总司令作陪,与齐共进晚餐。席间毛泽东告诉齐,政务院 ( 国务院 ) 聘请他担任文史馆馆员。
齐十分高兴,事后常对人谈及当时会面情景,并从自己珍藏的字画精品中,选出最珍爱的三幅,连同自己视为至宝的端砚,一起赠送给毛泽东。尔后他还送过一些国画,但所有这些字画,毛泽东都交给了国库,唯独把这方端砚留在身边。毛泽东办公和平时写字都喜用毛笔,这方端砚也就成为建国后他常用的文具之一。
二、萧军收藏的古端砚
在中国现代文学馆 " 作家文库展览 " 的展柜中,陈列着一方珍贵的紫石端砚。这方砚原为现代著名作家萧军先生生前所藏。它曾经润泽过历代多位文化名人的手迹,并刻有清代大学士纪晓岚的铭文。
此砚石呈赭红色,长方形,长 31.3 厘米,宽 18.8 厘米.厚 4 厘米.重有 10 斤余。体积硕大,雕工精美.石质极佳,叩之铿锵有声。砚的正面下方为一圆型砚池,上方浮雕为降龙罗汉图。只见一罗汉右手持金环。左手托宝钵.骑干一条巨龙背之上,五爪巨龙口喷海水、腾云驾雾于山水之间。雕刻刀法娴熟,造型非常生动。在左上方还有两只砚 " 眼 " 。在砚的背面,浮雕一幅山居图。图案为山间树木掩映中一所厅合,周围溪水环绕水上架有小桥围栏,有一老者在廊前散步,还有一童子凭栏观望溪水中相伴而游的一对野鸭。山间美景充满恬淡情趣。左上角有细字: " 元丰壬戌清明前三日仿唐人画法友石老人 " 。另有一小印 " 臣大昕 " 镌于右上方画面中。元丰壬戌是北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 年),可见此砚乃北宋时物。如此一方端庄精美的古端砚,历经近千年流传至今,实属不易。只可惜因年代久远,砚石背面上方有一处小残缺。
在砚的左侧面及右侧面镌刻有纪晓岚先生的行书铭文: " 石庵以此现见赠,左侧有友石字,是宋人故物矣。然余颇疑其依托。石庵日:专诸巷所依托不过苏、黄、米、蔡数家耳,彼乌知来有魏了翁哉?是或一说欤。偶与门生话及,因再为之铭日:厚重少年,无薄绎侯如惊蛱蝶也。晓岚 " 。落款下钤一 " 纪 " 字小印。
此段铭文乃纪晓岚为石砚赏鉴辨真的文字,其中所提苏、黄、米、蔡指北宋时著名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魏了翁,字华父,乃南宋宁宗年间( 1195 年一 1200 年)进士,曾筑室白鹤山下,讲学授徒,从者甚众。然此砚上并无魏了翁题刻,不知石庵所言与此砚有何关系。从纪晓岚的铭文中可知。此砚是石庵送给他的。纪晓岚本名纪购,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雍正二年( 172 年)生,嘉庆十年( 1805 年)卒。乾隆十九年进士,历任编修、侍读学士、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他曾奉乾隆皇帝之命主持《四库全书》的器修工作,并著有《阅微草堂笔记》流传于世。纪晓岚与奸臣和珅斗智的故事广泛流传于民间。石庵,姓刘名墉( 1719 年 --1804 年),号石庵,山东诸城人,即前两年热播干荧屏的宰相刘罗锅。乾隆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其书法浑厚雄劲,一时名噪天下。据史书记载,纪晓岚酷爱收藏各式砚台,其书房就叫 " 九十九砚斋 " ,不知此现是否其收藏的九十九块砚中的一块?
此砚尚有一副老红木砚盒,砚盒盖上刻有钱大听题字: " 组织仁义,琢磨道德,启发篇章,校理秘文 " ,落款: " 甲寅秋七月钱大听 " 。盒盖右侧针有 " 臣大听 " 及 " 辛楣 " 两枚印章。钱大听( 172 年一 1804 年),字晓征,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土。与纪晓岚同为乾隆十九年进士,历任编修、侍讲学士、少詹事、广东学政等职。他是清代著名学者,兼通经、史、金石等学,尤以史学名世。
以此可见,此现传承久远,仅在清乾隆一代,即经过刘墉、纪购、钱大听等文化名人之手,弥足珍贵。那此砚又怎样流传到了现代著名作家萧军之手呢?据萧军的女儿萧耘讲,此砚乃其父在德外晓市购得。当年的德外晓市(后迂于后海边),每日拂晓天还黑着即开市,天亮就收。货主不外乎几种人:有的是打小鼓儿收破烂儿的;有的是八旗子弟,满清灭亡后家道败落,只好变卖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糊口,他们怕熟人看见丢人,常在头上蒙块布;还有的就是小偷儿,趁天黑销赃。萧军先生生前十分喜好文物,五、六十年代常常留连于古玩旧货摊前,节衣缩食陆续购买了不少文玩字画。 " 文革 " 中萧军收藏的文物均被抄家抄走, " 文革 " 后落实政策归还了一部分,所幸这方珍贵的砚台完璧归赵。萧军先生十分感慨,在砚的下侧面又刻了一段铭文: " 厚重少文,用葆其贞;浑浑噩噩,孰可与伦?得此益友,终生是欣。萧军一九八二、十一月十三日于北京团结湖之滨。 " 萧军先生去世后,其夫人王德芬女士率子女将此砚及萧军生前用过的大量文物都捐赠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
三、曹雪芹的“鸲鹆眼”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名著。曹雪芹为写好这部作品,动笔前曾收藏到一方珍贵的端砚。我国墨砚 , 以广东肇庆出产的端砚最为有名,它石质细嫩,石色美观,研磨的墨汁及其滑嫰,光泽煤亮。其中又以有“眼”者最为珍贵。所谓“眼”,就是断石经过长期风化,形成类似某些动物或自然界某种形状的花纹图案,如“羊肝暗紫”,“鸲鹆金星”等等。
曹雪芹是个大文人,对端砚十分爱慕。他千方百计搞到一个有鸲鹆眼的紫里透红的端砚,就显得特别珍贵。他结合“怡红公子”和自己失意时的情况,先给这个端砚取名为“怡红冷翠”,再高高兴兴地给这个砚台又刻上自己编写的一幅对联:高山流失诗千首 明峡秋风酒一船 这首对联言简意赅,情景交融,概括地写出了古代文人与壮丽山河,古代诗人与醇香美酒,都有密切关系。曹雪芹在砚台上刻下精美的联语,容易使人窥见他以大观园为奇特的背景,正在醉心于为《红楼梦》编写诗文的动人情景。
据有关资料记载,《红楼梦》前七十回手稿,就是用这个砚台磨墨写成的。现在,这个砚台被保存在国家博物馆内。
四、名人历来喜端砚
近读梁启超《饮冰室文集》,对其中谈到他喜爱端砚的事颇有感慨。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被迫出国,所藏的书籍和文稿大都散失,友人唐浏阳所赠、江建霞刻铭的一方菊花端砚已同时失去,他对此殊为婉惜。他写道:“今赠者、铭者皆已没矣,而此砚也复飞沉尘海,消息杳然,恐今生未有合并时矣。念之凄咽。”
梁启超对端砚有如此特殊的感情,好友黄遵宪获悉,便又送他一方端砚。这方砚台雕刻精良,黄遵宪并附上拓本:《媵一铭》,铭曰:“杀汝亡壁,况此片石。衔石补天,后死之责。还君明珠,为汝泪滴。石到磨穿,花终得宝。”字里行间,道出了黄遵宪对梁启超的期望。
而梁启超得此砚后,“狂喜几忘寝餐”,便把从“失砚”到“得砚”的心境写人《饮冰室诗话》这一名著里。其中有句云:“今则此砚亦一块宝矣。自是人间有两菊花砚。”
其实名人之喜端砚自古皆然。笔者在早年曾见一端砚,乃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所用,背面镌刻有铭文:“坚持、守白、不磷、不缁。”旁边还镌刻有南宋名人谢枋得的题记和另一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题记。文天祥题记是:岳忠武端州石砚,向为君直 ( 谢枋得字君直 ) 同年所藏,成淳九年十二月十有三日寄赠天祥。铭之曰:砚虽非铁磨难守,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
关于岳飞铭文,窃以为,“坚”乃坚实,“磷”即薄也,“白”为洁白纯净,“淄”与缁同义,黑也。这段铭文看来是引自《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岳飞引此作铭,寄寓自己“精忠报国”志如磐石之坚也。
据著名竹刻家徐孝穆 ( 即柳亚子先生的外甥 ) 云,民族英雄林则徐亦藏有端砚,该砚存于李宇趋先生家中,曾经著名花鸟画家唐云及徐孝穆先生过目,徐孝穆镌刻题记:“砚为清代文忠公遗物,石为端砚上品,原有铭跋,遭人磨毁,将运出国被阻留而流落羊城,为赵品三先生收藏,辛丑夏赠王世英转赠于北京。壬寅春季,李宇趋记于沪上大石斋。”
附注:
端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这是历史所赋予又为现实所认可的。端砚产于肇庆市东郊羚羊峡斧柯山(亦称烂柯山)端溪水一带,因而又称端溪砚。肇庆古称端州,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 年)始立高要县治,至隋开皇九年(公元 589 年)改置端州,辖高要等九县,宋绍圣二年,赵佶受封于端州为端王,元符三年赵佶继承皇位称徽宗,重和元年宋徽宗御书“肇庆府”赐守臣,自始端州更名为肇庆。
砚,不仅有其实用功能,而且还有一种天人合一的美感,这就是砚的欣赏价值。《西清砚谱》云:“古今佳砚,因质美工良,而鉴赏品题,因人增贵。”的确,砚台在其制作过程中,不断融入各个时代的艺术特征,形制式样、题材内容、构图纹饰及雕刻风格都非常讲究,并与文学、历史、绘画、金石和雕刻汇为一体,所以为历代(包括现代)文人雅士的钟爱。
清计楠《石隐砚谈》记载:“东坡云,端溪石,始于唐武德之世。”武德为唐高祖年号,武德元年是公元 618 年。根据此说,端砚问世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我喜欢这篇,知识性,趣味性并存。你提到现代文学馆,我已去参拜了两次,每次都有惊喜,都有新收获。
谢谢你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