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调也可重弹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揣支毛笔漂四海.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怎样评价上海人?(京海杂坛之十六)

(2006-07-20 10:52:14) 下一个

        我在前面的三篇文章里,用了很大的篇幅对上海和上海人作了回顾。目的是通过这些回顾,让人们看到上海人一路走来的轨迹,对上海人有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也使我们上海人看到自己身上闪光的亮点和优秀的品质。

        但是读者的反应有点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有位朋友在看了我的文章后不无惊讶地说:你笔下的上海人真的有那么伟大、高尚吗?六十年代的上海人真有那么好吗?我觉得你在前面的北京人上海人的系列文章中,对上海人的描述才是真实的,也是我们所看到的上海人,而且说句你不爱听的话,这里的上海人更差劲,虚伪、骗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要人格,斯文扫地。所以你现在的文章是不是有点过于理想化或者说有点儿唯美主义。

        朋友的这番话给了我不小的震动,使我不得不把将要从上面三篇文章中引出的亲情、友情、爱情的主题暂时放到一边,而首先考虑另一个问题,即怎样看待和评价上海人?

        我不能说这位朋友看法偏颇,因为他年轻,没有经历过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没有看到彼时的上海人,只看到此时的上海人。

        平心而论,建国以来,没有哪一个城市能像上海那样把那么多的技术力量支援全国各地。没有哪一个城市能像上海那样把那么多的优秀儿女支援边疆建设,做出最大的奉献和牺牲。没有哪一个城市能像上海那样对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那么大的贡献。没有哪一个城市能像上海那样慷慨地把财力物力人力支援外地。

        上海这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而是由一千万有灵有肉的上海人组成的。如果说当年是沂蒙山区、太行山区、井冈山区的人民用小车扁担推着挑着把中国革命送上胜利的坦途,那么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正是上海人和全国人民一起把改革开放的航船驶向胜利的彼岸。但是,为什么作出如此巨大奉献和贡献的上海人,在人们的眼里却是虚荣、爱占小便宜、明哲保身、既不高明也不英明呢?

        这实在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如同国人拷问“雷锋精神哪儿去了?”、“焦裕禄精神哪儿去了”、“公仆精神哪儿去了”一样,我作为上海人也在拷问自己:我们上海人的优秀传统、品质、情愫、亮点 ------ ,到哪 儿去了?为什么在国人的眼里是那样而不是这样?

        由此我想,维护上海人的尊严,重塑上海人的形象,改变国人乃至世人对上海人的看法,是我们每个上海人的责任。

        此见不知我的上海朋友们以为然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6)
评论
托尼福 回复 悄悄话 文学城是很懂得用“上海人”甚或“上海女人”之类的字眼来抢眼球的。至于将之作平行与北京人或北京文化的比较,则更是乐此不疲了。

“上海人”自 Day One 起便本是来自于五湖四海的,但这从未淹没过这一人群及相随的文化的特性。

题目虽是“上海”,读来却很“un上海”。好像是张爱玲说过的,有些人是先在书上看到海的。那么为什么生长在海边的人笔下的海也读来好似一个大了一点的水塘呢?

这篇文章倒更象一篇京味文章(对照楼下某人评论的风格)。

最后再造次一句:写海,就应该把海的习性写出来,而不是老想着书上的海应该是怎样的。

阁老 回复 悄悄话 感谢各位朋友的光临。关于上海和上海人的话题,我想以下几点是朋友们的共识:
1、上海只是一个地域名词,上海是中国人的上海,而不是狭义的上海人的上海。
2、上海人已经不是传统概念的上海人,今天的上海人由来自五湖四海、乃至五洲四海的人组成,因此上海人应该是指生活工作在上海地域的群体的代名词。
3、上海为全国英豪构筑了一个博大的尽情展示才华的舞台,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引领潮流的气魄,吸引了神州各路精英云集上海,促进了上海的迅猛发展
4、上海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外商营造了一个最佳的投资环境,而中国庞大的市场和潜在的无限商机使他们可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全国,外资的大量引进是促进快速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5、上海在依托全国的同时又以自身的活力影响全国,合纵连横、四方互动、强强联手的格局,使上海走入强者更强、富者更富的良性循环。
由此我们应该在这样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下去思考问题,才能对上海和上海人有新的认识。
欢迎朋友们继续评点,谢谢!
阁老 回复 悄悄话 哈哈,海上小友,喝茶怎能没有你呢,先来一碗北京大碗茶解解渴,如何。咱俩山上山下,吼一嗓子就行,没有那么多礼节了。
海上无名 回复 悄悄话 哈哈,真的热闹,喝茶哪能没我呢。
阁老 回复 悄悄话 莲花远道而来,先坐下喝杯茶,消消暑。
清静莲花 回复 悄悄话 哇,两天没来,阁老这里好热闹啊!

我还是相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时间长了会出现一些共性,比如语言、习惯、生活方式甚至样子都会越来越相似。

但是,这个世界现在变化太快,也是越来越小了,人们成天地东奔西走,在一个地方生活超过十年也都不容易。试问一下,今天生活在上海的人,有几个的家族在上海居住超过了100年?所以,现在真正意义上的上海人只是极少部分的,上海人的共性也越来越少,很难再有放之上海人身上而皆准的东西了。现在的上海几乎和深圳差不多,是全国各的移民组成的,会不会有一天,上海也和纽约一样,成为全世界移民的城市呢?
阁老 回复 悄悄话 P4老弟,大家等你好久了,姗姗来迟,可得罚茶三杯哟。
同意你的观点。
P4503A4 回复 悄悄话 “探讨上海人的功过是非很难有结果的,而换一个模式,探讨一下为什么上海变成了这样,为什么独独上海得到了这么多人的青睐,发展的这么好,其中的地缘、人缘等等各方面的情况,才是关注的重点。
为什么这些人都要去上海,为什么他们在上海才获得了技术升级,走好了自己的专业之路,是我们要探讨的。”

坦率地说,虽然我承认风兄功力深厚,但不是很认同微风兄一幅沙门护法的模样。尤其那句“菩萨低眉、金刚怒目都是慈悲”,道理虽然对,但我一下子就想到的是“雷霆雨露都是君恩”的感觉。

扯远了,但对风兄上面一句话却也是深为认同的。

我同意上海的贡献很大,但也应看到尽管那么多外资总部设在上海,但真正吸引他们的是中国广大的市场,甚至技术越落后的地区,相反是市场潜力越大、越能榨出油水的地方。所以可以说上海支援全国各地,但也可以说全国各地是上海的依托,只是“洋人们”选择上海作为中心,来方便其对中国全境的辐射。

但为什么都选择上海作为中心/总部,

其一,上海开放历史最长,人相对来说接受外来事物的兴趣、能力也都很强,外来事物容易站住脚;

其二,非常好的治安环境,中国的治安形势越来越严峻,也越发显得上海的治安真的是难能可贵,破案率高,处处照明无死角;

其三,民主氛围最好,法制意识也强。当我还在为能少收一点“出疆费”而高兴的时候,上海的公开会议上老教授们早都拍着桌子要政务公开了。哪怕一点点施工扰民,老太太们都会去街头巷尾骂上半天,闹上电视媒体不可,但起码人家懂得去保护自己,不是忍气吞声了。

最后还有一点,相比于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受气,拿着钞票当砖拍也许要好一些,起码钞票原则上应该是凭本事、实力赚来的。

随便说说,别当真!
阁老 回复 悄悄话 如此光临,还是罢了小弟红颜知己,定当刮目相待。所提意见甚对。算来我从70年代初离开上海到北京,已经30多年了,虽然隔三岔五年地去上海一次,也是来也匆匆,走也匆匆,十天半月的事,所见所闻纯属走马观花,由此言之无物且不得要领。就此打住。按罢了小弟所说有机会在上海住些日子,再做文章。说到在美国的上海人(因为他们来自上海),感慨良多,真要写,恐怕先得为自己筑一围城。至于对老美的看法,正是在我考虑中的专题。可以先说一句话:一般般,还不如毛子哥。
罢了 回复 悄悄话 不得了,连我的红颜知己如此都上来了!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美国人当然也是人养的,不是石头里爆出来的。哈哈哈!

如此说的对,阁老对上海人的印象大部分来自过去和他在这里遇到的上海人。不过还是要感谢阁老对上海人的偏爱。什么时候阁老去上海看看,回来再写几篇有关新上海人的文章。
如此 回复 悄悄话 Sorry,最后一句错字:美国人是什么样的?
如此 回复 悄悄话 划地为牢。
如今的世界已快成了地球村了,所谓的上海,其实是这方水土,而非人。今天的陆家嘴,那些高楼大厦一定是上海的标志,至于行走在那儿的人,别说祖籍多半不是上海,出生地还有许多是世界各国的呢,有黑人,白人,当然大多数是黄种人---只是南北各地的中国人。我以为阁老先生评上海人像似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时间跨度太大。
阁老先生的概念中,美国人是什么养的?
海上无名 回复 悄悄话 罢了哥们所言“对篆刻颇有研究”,小弟不敢当,只是喜欢欣赏而已。阁老雄踞山顶,小弟在山脚下某个营生,只是与阁老偶有照面罢了。
罢了 回复 悄悄话 无名兄弟好像对篆刻颇有研究,且和阁老又在同一座山里落草,应该经常在一起吃茶吧?
淡淡微风 回复 悄悄话 呵呵,罢了啊,你一向是不攻击我就很难受啊:)


阁老兄,解禅我可不敢,我只是告诉那些人他们说的那些,不是禅:)
阁老 回复 悄悄话 哈哈,海上小友来了,说得没错,那正是我的本意.
这不,人都到了,水也开了,走,吃茶去!
海上无名 回复 悄悄话 罢了哥们讲的有道理,所谓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就是浦东三陵溏周边的居民,通常代表口语有:“戈斑斑,易斑斑。”但是无论上海话纯正与否,真正的上海人,应该是具有上海精神的中国人。自从1843年上海开埠,形成了她五方杂处、中西交融的文化特色,实话实说,上海的确存在着一些不被认同的习惯,而中国的人种大致可以分为:南方人和北方人。南方人以精明细腻而闻名,而北方人又以豪迈义气而著称,所以南人北向和北人南向,这两个观点值得省思——有容乃大。阁老十分理性地剖析了北京和上海,我这样理解阁老之所以要开辟京海杂谈真正目的是为了通过北京和上海2个各具鲜明特色的城市和居民来阐述各自的优缺点,而引发出中国人自己看自己的优缺点,通俗点就是“自己照照镜子。”
罢了 回复 悄悄话 微风兄啊,还说我杀伐之气难消,这不,你折戟沉沙,锵锵钪钪的干啥子呢?叫你“不能急”还偏急。来,来,来,年轻人,清清火,咱们到阁家楼吃茶去!最近没吃错什么吧?不会是属鸡的吧。
阁老 回复 悄悄话 微风老弟这么一说,问题不就结了.事实上,今天的上海人,早已不是以前的概念.今天的上海人来自五湖四海,改革开放打破了地理的疆域,形成了人才的流动,那儿能演就上哪儿,上海的舞台大就到上海去.所以呢,今天的上海,优点亮点来自于五湖四海,那缺点和疵点呢,可也不是土生土长的.
老弟说得对,上海是中国人的上海,不是上海人的上海.所以局限于上海人不上海人,已经没有实际意义.
四篇解禅均已读毕,对禅道我是一窍不通,我可不敢乱解.至于茶嘛,
最近有朋友刚送的好茶,有明前茶,乌龙茶,杭州旗枪,黄山云雾,还有咱北京的大碗儿茶,你喜欢哪种?我这就把水坐上,一会儿,把罢了小弟也叫上,一块儿喝!
淡淡微风 回复 悄悄话 呵呵,阁老兄客气了啊,最近有什么好茶么:)))
说实话,上海是我以为国内最适宜居住生活的大城市,各方面均衡考虑吧。但是我怕住长了说话也变软了,那就惨了,哈哈。
不知道您看我几篇胡乱解禅有什么感触,敬待佳作。
淡淡微风 回复 悄悄话 呵呵,罢了兄,杀伐之气难消啊:)
其实,我一直觉得,上海人这个概念有些虚,不象湖南人就是湖南人,四川人就是四川人。上海人本来就来自全国各地,很难有纯正的上海人一说,“假名”上海人吧,只能说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状态。
阁老兄举出的上海人的贡献,以我看,应该算在中国人民的头上,那些艺术家,是五湖四海去上海的,那些科技工作者,也是各地方去上海的,包括现在上海的成绩,也是全国人民的支援和维护,以举国之力建设一个城市。
探讨上海人的功过是非很难有结果的,而换一个模式,探讨一下为什么上海变成了这样,为什么独独上海得到了这么多人的青睐,发展的这么好,其中的地缘、人缘等等各方面的情况,才是关注的重点。
为什么这些人都要去上海,为什么他们在上海才获得了技术升级,走好了自己的专业之路,是我们要探讨的。
以上海人非上海人来划分,窃以为不是很合适,现在的新上海人,这样做的也不多见,比如现在上海的年轻人,技术方面的人才,多半都来自外地。
其实,上海现在已经在走向开放,经济和科技,逼迫着上海不能再闭关锁国,也在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习惯。
然而,相对来说,这点上,上海比起其他地方,做的还很不够,看看北京,各地人才随便来,各行各业都是各地人在做,没有什么特殊的地域性,广东更早就是全国人民的天下。
简单举个例子,到现在上海电视台的地方台特征还很明显,主持人里外地人都没几个,外地人喜欢看的节目也不多,比起其他一些省台,要差的远了。
以上海这样一个有着全国依托,有着国际前景的城市,局限于上海人不上海人,是一种作茧自缚。
放开目光,想想二十年五十年以后,上海会是个国际化大都市,比如10%的老外,10%的台湾人等等。
那时侯的上海它应该是中国的窗口,中国人的上海,而不是上海人的上海。
阁老 回复 悄悄话 上海好比一本流行小说,吸引无数读者的同时又引来读者的无数评论;上海好比一个绝代佳人,引得无数回眸的同时又引来回眸者的评头品足.上海确实是个矛盾的统一体.
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当中国大踏步地走入市场经济以后,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理念,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海人同样发生了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如罢了小弟所说的环境使然.环境改变人这是不争的事实,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竞争的愈演愈烈,风险的越来越大,也使人们越来越暴露出性格的负面.一个蛋糕就那么大,要想吃到恐怕就难以"礼让"了.放大到全国看,其实都一样,上海人表现的弱点在哪儿都能看得到.今天有哪个城市能说:没有小市民习气(要不哪来的市井文化).所以我还是在里说的那句话,人们应该理性地看问题,应该包容.否则很难做到和谐.说一句得罪人的话,在今日之社会,如果一味指点上海人,是否有点儿五十步笑百步?
罢了 回复 悄悄话 虽然也是上海人,但绝不偏袒上海人。不可否认,上海对整个中国的科技和经济有着不可抹煞的贡献。这是一种人文知识的贡献,和人文素养无关。知识是外在于你的东西,是材料、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识只有进入了人的认知本体,渗透人的生活与行为,才能称之为素养。近代的上海文化是知识有余,素养不足;久而久之,成为恶性循环。阁老说的对,“要维护上海人的尊严,重塑上海人的形象,改变国人乃至世人对上海人的看法,是我们每个上海人的责任。 ”

人有三种不同的层次:第一种是素养低下、自私自利的人,这种人一味暴露自己的愚昧和自私,但从不承认自身的愚昧和自私;第二种人比第一种人略微好些,他们能看到自己的愚昧和自私,但会找出一千个理由来为自己辩解;第三种是指那些有自知之明,良知尚存的人,他们在看到自己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每一个上海人/中国人都应该想一想,自己是属于哪一种人。

其实还是那句老话,上海人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是环境使然。上海有一千六百万人口在抢饭吃,抢房住,恶性竞争全国首屈一指,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要保持一方净土谈何容易。中国人老是赞美尧舜禅让是一种高尚、美德,但是尧舜“王天下”的时候,他们住的是茅屋,穿得是粗布衣服,吃的东西也很差,也就是说,他们的享受和待遇和普通人差不多。所以那个时候他们很容易禅让,想来大概也是因为他们享受的东西很少,放弃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如果尧舜活在今天,他们还会轻易禅让吗?

上海人爱虚荣,追求表面风光,所以他们比起他人来活得要辛苦,内心所承受的压力和扭曲也要大些。因此希望大家对上海人不要过于苛刻,多一点包容。虽然我也有许多地方看不惯上海人,但实在不愿意多批评他们,站着说话当然不腰疼。

微风,不要提什么祖上。按照你的推论,上海没有上海人。真正的上海人是浦东乡下人。



阁老 回复 悄悄话 微风老弟,欢迎造访,咱们吃茶去,边喝边聊.我的看法,当年土生土长在小鱼村的"上海人"恐怕都已作古人.上海开阜以后,从江浙过来的该是第一代上海移民,他们的后代都是生在旧上海,长在新上海的一代,六十年代正是支边的年龄.从这层意义上说,他们的祖上是在上海.我是六十年代到上海读书,如果那时留在上海,可能介于第二三代之间.
读完了你的三篇书生解禅,感悟很多.
淡淡微风 回复 悄悄话 呵呵,其实现在的上海人,正义感和责任感,在国内我去过的城市里,还是名列前茅的。
上海各方面的优点不少,不错的人也很多,但很明显的小市民气息浓郁,使上海人给全国人民印象都不怎么样。
这么说吧,我最欣赏的朋友,是上海人,国内游历时,最快乐的日子,是在上海,可是,最反感的打交道的人,也在上海,最不象男人的男人,也在上海,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把我忘的最快的地方,也是上海:)
上海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地方——就象中国:)
另外,您所说的支援各地的上海人,祖上就在上海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