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韩静霆将军的文学艺术档案,里面有一份他自撰的32字履历:
关东鲁人,文学甲虫;
白石徒孙,痴魔画童;
音苑学子,久废琴声;
空军儒将,纸上谈兵。
其实,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奇才”、“怪才”。此说皆缘于他是活跃在当今中国文坛、画坛、乐坛、剧坛上的“四栖”明星,是个卓有建树的优秀艺术家。
让我们看一看他的艺术档案。
在文坛上他获奖的作品有:
《孙武》(长篇小说);
《凯旋在子夜》(长篇小说);
《战争让女人走开》(中篇小说);
《市场角落的“皇帝”》(中篇小说);
《大出殡》(长篇小说)。
在文坛上获得的奖项有: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两次全军八一文艺大奖;
三次全国图书奖;
广播电影电视部“星光杯”之“优秀撰稿奖”;
三次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全国畅销书奖;
全国青年最喜爱作品奖;
全国散文大奖赛优秀作品奖。
在音乐舞台上由他担纲撰稿和策划的国家级盛事有:
92、93、94三届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
01、 02两届国家文化部春节文艺晚会;
远东及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
世界妇女大会开幕式文艺演出;
首都欢庆香港回归大型文艺演出;
首都欢庆澳门回归大型文艺演出;
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文艺演出;
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
他获奖的音乐作品有:
《今天是你的生日 中国》;
《希望》;
《男子汉去飞行》。
在剧坛上他获得的奖项有:
影视作品“飞天奖”、“金鹰奖“;
上海电影厂最佳编剧奖。
获奖的影视作品有:
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孙武》;
十一集电视连续剧《凯旋在子夜》;
二十二集电视连续剧《大出殡》;
电视剧《市场角落的“皇帝”》;
电影《战争让女人走开》。
在画坛上:
93、94、95、98分别在哈尔滨、福州、广州、太原市
举办个人画展;
97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97在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举办画展;
2000与澳籍女画家在北京音乐厅举办联展;
01在英国伦敦举办三人联展;
部分作品分别被澳大利亚总理、瑞典皇室、日本桥本家族及多国收藏家收藏。
读了韩静霆先生的艺术档案,你说此君是不是个“奇才”、“怪才”?
二
于我来说,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韩静霆的大名就已不绝于耳。那时还在“文革”,尽管文艺园地一片荒芜,戏只有八个“样板”、电影只有“老三战”、小说只有《欧阳海之歌》和《艳阳天》两本,然诗歌倒是“一支独秀”。由于我迷恋于写诗,对好的诗作就特别关注。我经常在报刊杂志上读到他的诗歌。我知道他是学音乐的,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许是通晓音律的缘故,他的诗韵律感特强,铿镪有力,掷地有声。说实在的,那时我虽然很喜欢他的诗,但为他的学非所用感到可惜,同时也为我自己虽学有所用、却“不务正业”而可笑。
“文革”结束以后,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突然听不到他的声音,报刊上也觅不到他的踪影,我暗自纳闷,这位老兄“猫”哪儿去了?直到长篇小说《凯旋在子夜》横空出世,我才明白他是埋头写小说去了。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引起轰动。这部小说和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一起,在中国文坛上刮起一股强劲的旋风。小说一改过去英雄人物“高大全”的写作模式,把当代军人写得有灵有肉、有情有义,极富人情味。为开创新时期的军旅文学创作,做了有益的尝试和可贵的探索。稍后,小说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好评如潮。当时我在私下里把他与刘亚洲(军事报告文学作家)和权延赤(以《红墙内外》和《走下神坛的毛泽东》而蜚声文坛)称为空军的文学“三剑客”。
说来惭愧,我和静霆同在一个大机关工作、又同在一个大院居住多年,却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个中原因在于我俩都是“大忙人”。不是他在我不在,就是我在他不在,见面的机会总是擦肩而过。以后我浪迹江湖、漂流海外,就更难以谋面了。
能和静霆续缘,当感谢界山小弟。03年7月,在我结束欧洲的漂流、正要开始漂流北美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把我困在家里。正困得难受,界山小弟打来电话,邀我参加在琉璃厂仁和苑《大地画室》举办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地颂》首映式。末了特地说了句:今天老韩也来。
我立即驱车赶到《大地画室》,在人群里找到了静霆。
“听界山说,这些年你一直在莫斯科。那次去莫斯科该奔你那儿。”
说真的,我在莫斯科的那些年,接待了数以千计的来自国内的各界朋友,却未能接到他,错过了一次尽地主之谊的机会,不能不说是件憾事。
“酒是越陈越香,这情也是越积越浓呢。”静霆笑道。
在我的印象中,他一直是个诗人、作家。所以我问:
老兄这些年又有什么大作问世?
“老哥,你该问他又有什么新的画作问世。”界山小弟纠正我说。
我有点惊讶,他什么时候把文笔改成了画笔?
“如今老韩的文人画可是不同凡响,蜚声海内外。有权威人士预言,他在绘画上的造诣绝对高于他在其它方面的造诣。”界山说道。
“别瞎吹。”静霆笑着取出一帧画页给我:雕虫小技,见笑。
我一看,真是不同凡响,大家手笔,好生了得。
三
我曾说过,我这人虽然才疏学浅,但不孤陋寡闻。这些年也见得许多文人画,然恕我直言,耐读耐品之作委实不多。有些文人画或张牙舞爪,或装腔作势,或放浪形骸,或面目狰狞,或故弄玄虚,或哗众取宠,实在令人难以卒读。就好象西方的“先锋派”青年,在耳朵、鼻孔、舌头、眼皮、嘴唇、胸口,扎上许多孔、嵌入许多环一样,看了不但令人心惊肉跳,而且令人头皮发麻。
读静霆的画,两个字:耐品。
读他的画,不能象国人喝老白干那样一口闷,而应该象老外喝XO那样慢慢地、细细地品。
品读静霆的画,愚以为有如下几个特点:
其一,含蓄深沉,寓意深邃。
有方家把文人画喻为中国画里的“杂文”,我苟同。杂文的特点在于含而不露,绵里藏针。静霆的画就具有“鹰立似睡,蓄势待发;虎行如病,刚勇内敛”的“杂文”风格。
他的画作多半是人物画。人物众多:有僧侣,有仕女;有文人,有雅士;有渔翁,有樵夫;有老妪,有村姑;有书童,有丫环;有布衣,有兵卒。形态各异:或面壁坐禅,或柳下对弈;或纵酒放歌,或月下低吟;或踏青郊外,或溪边垂钓;或焚香操琴,或醉卧花荫。一切皆在似与不似之中,有意无意之间。
李苦禅大师说,一幅好的画应该是画家思想的自然流露,甚至是不经意的流露。
静霆的画就属此道,因此他的画极具内力和张力。
两老僧对弈,双方各出一兵一卒。你可以理解为“兵卒过河有万夫不挡之勇”,也可理解为“用兵如神”、“兵贵神速”,还可以理解为“丢卒保车”,你甚至还有更多的理解。让读者生发丰富的联想,这便是静霆画作的精妙之处。
图文并茂是静霆画作的第二个特点。他的画都配有诗文。他那笔极具功力的板桥体与画交相辉映,相映成趣。堪称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将诗书画熔于一炉,集于一身,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意蕴和内涵,而且使作品具有更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既崇传统,又融时代,是静霆画作的又一特点。
静霆作画,画古人貌,有今人相;展古人神,有今人气;通古融今,尽显风流。
纵观古今,郑板桥和徐渭的文人画最为精彩,其“诗风画骨”给后人乃至今人以很大的影响。
观时下之画坛,仿之者众,然少有精彩。
原因之一,在于并不真正了解他们复杂的身世经历和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而只去盲目地追求“奇、崛、险、怪、俗、浅、惊、骇”,如此,不出败笔才怪!
原因之二,有些人不是老老实实地在传统的长河里淘金采玉,而是走捷径,幻想着“出奇制胜、一鸣惊人”。这正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尚无“草庐之功”,焉能成就“西蜀霸业”?!
四
文气,是文人画的灵魂。
一幅好的文人画,必然是文采飞扬,文气横溢。因此,它要求画家具备丰富的学识、深厚的涵养、纯熟的绘画技巧和驾驭语言的能力。非如此,难以为之。
静霆的画,极具文气。
静霆学识宏富,多才多艺。从前文所列的艺术档案中,我们看到,他不仅工于音律,而且精于诗文。他不仅在诗歌、散文、小说、音乐、电影、戏剧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社会,经济、哲学、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有精到的研究。他既能驾驭气势磅礴的大型晚会,又能巧排亦庄亦谐的舞台小品;他既能大江击浪、大海弄潮,又能池中戏水,湖上泛舟;他既能沙场点兵,又能帐里谈兵。
如此,他才能得心应手地把大千世界、万千意象凝于笔端、盈于尺素。
如此,他的作品才具有诗歌的激越、散文的隽永,小说的绵长。
如此,他的作品才似:深山古松,朴茂沉雄;空谷幽兰,香气袭人;阶前玉兰,婷婷玉立;五月榴花,丽质无双;三秋桂子,香飘月窟;十里芙蓉,冷艳寒江。
如此,他的作品在军旅画坛上,自开一格,雄强一路。
如此,他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尤得国际友人推崇。许多作品被澳大利亚总理、瑞典皇室和日本桥本家族收藏。
静霆身为名人名家,但不事张扬,始终保持低调。他有个很争气、也很令他欣慰的儿子,那就是活跃在时下歌坛上的雪村。静霆教子甚严,从不允许孩子打他的旗号、更不允许利用他的名声去办事。静霆常说,他自己是熬出来的,拼出来的,闯出来的。18岁那年,他背着一把二胡,从东北的黑土地一路走到北京,闯进中央音乐学院。因此他要雪村自己去熬、去拼、去闯。雪村很争气,他依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走上了舞台,以致在他成名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不知道他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艺术家韩静霆。
君子才如不羁马,先生乃是绝俗人。
静霆才情横溢,学识宏富,却极为谦虚谨慎,平易近人。
界山告诉我:老韩身为名人,无名人之傲气;身为名家,无名家之悍气。在他身上,只有文人的骨气和军人的浩气。那年他率团访日,在大小场合,谈笑自若,议论风生,即席赋诗,即兴放歌,始终保持着文人的儒雅和军人的尊严。令在场的所有日本人为之倾倒,称他为最具魅力的将军。
界山还说:和老韩相交多年,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他超然于物象,绝尘于世俗;醉心于事业,淡泊于功名。
有感于此,未经静霆同意,我把他的32字履历作如下改动:
关东鲁人,文坛剑客。
音苑高士,影视明星。
画坛奇才,傲视古今。
军中儒将,剑胆文心。
此见不知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2004年8月记于北京《丽水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