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林彪从一九六五年五月就开始有计划的收集、整理罗瑞卿的材料 ,出面的自然是叶群,叶群先后找了吴法宪、李作鹏、王宏坤、 张秀川,雷英夫不是叶群找的,而是自己闻着味道寻上门来的。 雷英夫在文革之初是个比较活跃的政治人物,此人比较热衷,他的两封信也是研究文革史的重要资料,一个是他向林彪揭发罗瑞卿的,另一个是向中央揭发刘少奇的,我们现在来看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红四方面军肃反是很凶猛的,张国焘、陈昌浩、周纯全他们定下的规矩到后来演变为这样几条:戴眼镜的抓,别钢笔的抓,家庭出身不好的抓,高小文化以上的抓,说怪话的抓,丢失枪械的抓 、看报纸的抓,办错事的抓。张国焘每到一处必然先肃反,他大量启用工农干部,所以,四方面军干部的文化普遍不高,军阀习气严重,林彪后来在陕北讲话批斗张国焘时就说过这一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倪志亮的资格说起来在鄂豫皖那是响当当的,红三十一师创立时,吴光浩是师长,下边四个大队,相当于团,倪志亮就是其中的大队长,而后来评为大将军衔的王树声那是也是大队的党代表 ,还有就是廖荣坤,肃反时被杀掉了。倪志亮是黄埔五期毕业的 ,一九二六年入党,说起来也不算很晚,而且,倪志亮是公认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和后来的川康边革命根据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罗在红军中的资历是很深的,1929年6月3日,中央决定成立红军第四纵队,张鼎丞是党代表,罗是参谋长。这一年,杨成武还不是党员呢。而杨得志呢,1930年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任排长,杨勇呢?1930年才是连政委(连党代表)。 1930年的6月12日,罗瑞卿担任红军十一师的党代表,而杨得志一九三一年才是连长,杨成武一九三一年最高职务是团政委,杨勇一九三一年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总体说来一九五五年的评定军衔是比较公正、客观的,基本反映了被评者的真实功勋和成绩,当然少数人也有委屈的地方,然而并不影响全局,这点从元帅、大将、上将军衔的确认就能看得出来。 元帅者,何也?就是全局大局之才也,能征惯战固然是将领的首要条件,然而怎么让能征惯战的人脱颖而出,那就是帅才才能办到的事情了。陈毅、刘伯承、林彪都是这方面的代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张贤亮和丛维熙的关系不错,张贤亮出文集的时候,丛发来贺信,张贤亮称呼丛是大墙文学之父,丛维熙则回应说张是大墙文学之叔,大墙文学就此被二人占了便宜了。 丛维熙后来在文代会以后被我们请去做客,大家一起闲聊,他就说起了他右派劳改的经历,他们被下放劳动之后,他们自以为自己还是知识分子,哪知道管教就把他们和一般的劳改犯搞到一起 ,夏天他们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4-06-15 12:32:09)
唐代的文人多半早熟,不仅文思上早熟,生理上也早熟。白居易十六岁写出来离离原上草的诗句,以致于让后人长咏不绝。小时候最爱看的老白的另一首就是《钱塘湖春行》,真个是琅琅上口了。 白居易在武元衡出事之前还是比较愤世的,写的篇章里面绝多的是民间的疾苦,这也让后人把他和老杜归到了一起来,可是后来的白居易则往独善其身的路子上迈进,而且,风流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4-06-15 12:30:53)
王安忆目前也算是东南作家群里面的翘楚了,著作等身不说,还赢得了一堆的头衔,然而不论是《长恨歌》也好,还是《富萍》也罢,虽则堆砌的罗列也够繁华,然而终不如一九八三年的《流逝》更让人感到平实、质朴,也更让人反思回味的儁永。 这部小说反映了一个资本家的家庭在十年动乱中的种种遭遇,尽管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可也由此折射出文革之于人们生活的影响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郭松龄反奉是奉系军阀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由他引发的和延伸的对于奉军后来以及同日本的关系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包括张作霖之死的起源。 郭松龄为人正直肯干,是奉军中难得的翘楚,张学良倚之为万里长城,有“我即茂宸,茂宸即我”之言,郭所统辖的部队在奉军两次入关都立下汗马功劳,惟其锋芒太盛、锐意太足,加之思想左倾,以致于张作霖迟迟不予其独立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都知道南泥湾是毛泽东提议的,王震带领部队执行的,那么一个著名的屯垦运动流传至今,不过发明人却不是毛泽东,而是朱德 ,胡乔木在他的回忆录中详细的介绍了这个事件的经过。 当年,也就是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延安的《解放日报》上专门登了文章说明这件事,还讲:“屯垦运动这个嘉名以后就永远和总司令的名字联系到了一起”,而后居然把朱德的发言权给换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