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5-03-25 06:22:43)
人到中年,偶尔怀念二十多岁时的几次独自旅行的经历。 1996年是工作的第二年,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去西安出差。其实也没有很多事要办,但那时航班是每四天一班。这就意味着,除了办事以外,我必须在西安至少呆上两天半。 我很喜欢西安这座城市。刚到的时候,飞机上邻座的人是西安本地人,他看我是第一次来,从咸阳到了西安市内后热心地带着我去坐车,告诉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前不久参加了哈佛某项目举办的国际会议,主题是世界各国的监狱制度,我提交的论文是对中国文革时期的牛棚的起源进行追踪,进行初步分类,并对这一现象进行初步的理论分析。 参会者中没有专门研究亚洲和中国的学者,大部分集中于欧洲及欧美殖民地的监狱制度,我是唯一来自中国,也是唯一讨论中国问题的。也因此,我用PowerPoint概述完论文主旨后,得到了不少好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炮击金门,又称八二三炮战,是1958年毛泽东下令对国民党固守的金门进行炮击,10月6日,彭德怀发布实为毛泽东撰写的《告台湾同胞书》,至1959年1月7日解放军停止密集炮击。击落、击伤国民党飞机34架,击伤、击沉其军舰27艘,摧毁各种工事320个,各种火炮30余门,毙伤国民党军7000余人。
关于毛泽东发起炮击的多重背景和动机,陈兼教授的研究指出,首先,毛泽东在1958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03-21 16:01:45)
网上曾有文章认为林彪拒不领军入朝的原因是因为担心“功高震主”,宁愿找借口逃避,又暗示毛泽东其实也希望林彪主动躲避,并故意让彭德怀统领绝大部分原属林彪四野的人马,以稀释林彪的影响,平衡山头势力。
这种假想似乎符合毛泽东驭下的帝王权术和逻辑,但忽略了另外几个因素:
1,不论毛泽东如何善于玩弄权术,大敌当前,他不可能不明白,打仗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学习世界史和冷战史的人都知道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1950年6月27日缺席联合国就朝鲜半岛局势进行的表决,从而导致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这件事。
学习历史,当然是可以问“Whatif”这个问题的。假如马立克出席并否决了6月27日联合国武装击退被朝鲜进攻的决议,否决了7月7日关于正式组建联合国军的决议,那么,整个世界历史将被完全改写。6月27日,联合国安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国内官方的叙述和教科书式的“历史”往往会给人一种错觉,就是毛泽东如何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坚决抗美援朝,甚至牺牲了自己的长子,最后胜利地把美帝国主义赶回三八线以南。另一种错觉是带有修正史观性质的,就是在新史料和解读的基础上,认为毛泽东是完全被动地被苏联拖入韩战的,“抗美援朝”只是苏联全球战略的工具。这两种观点中,第一种显然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九四九年8月18日,新华社播发毛泽东以社论形式撰写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抨击美国对华政策,讥讽中国国内的自由主义知识份子。 在这一年的6月30日,毛泽东已经公开宣布了对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但同时,毛泽东解释说,这一政策并不排除和美国建立经济和外交关系。两天前的六月二十八日,滞留南京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燕京大学的学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从历史上看,“中国”首先是一个文明概念,是指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并非现代政治和国际法意义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中国“的古意有两个方面的内涵:1,它是先进的,它所代表的文明及其发展程度高于周边的”夷狄“;2,它同时是移动,开放而非排他的。一旦接受了”中国“的语言,文化,和价值观,就成了”中国人&l[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相对普通民众来说,这三个群体都属于“统治阶级”,但它们内部其实并不完全一样。 尽管按照钱穆的说法,“皇帝或国君,仅是政治上最高的一个官位”(《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但这毕竟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中,“皇帝”绝不仅仅是个官位,而是国家的实际所有者。因为中国古代的真实政治逻辑是“马上得天下”,不论皇帝获得权柄后采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03-10 19:39:01)
这个标题十分的八卦,其实从来没有想过关心这类事。
只是偶尔想起读大学时在笔记本抄录志摩诗,如《半夜深巷琵琶〉,还记得他在另一首诗里写一个痛失爱子的贫苦女人,雪夜担心孩子冷,去孩子坟头,盖上一片草席......他的人间情怀,是远比“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来得深沉的。那时看到当年的刻骨铭心从千里之外寄给我她抄录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