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上天和生活选定那个感受黑暗的人——阎连科卡夫卡奖受奖演说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和我尊敬的评委: 从某个角度说,作家是为人和人类的记忆与感受而活着。因此,记忆与感受,使我们成了热爱写作的人。 也因此,当我站在这儿的时候,我想起了50多年前的1960到1962年间,出现的所谓“三年自然灾害”,就在那次举世震惊的“人祸”后的一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关于抗战史的研究中,香港抗战史似乎一直处于一个相对边缘的位置。作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既非国民党抗战的战场,又非共产党的主要游击区,更因为港督杨慕琦在1941年底的投降,而显得和抗战更无关联。或许,一般读者提到香港和抗战的关系,可能会率先想到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或萧红在历史转折和个人命运戏剧性的夹击下的不幸陨命。陈瑞璋先生的《东江纵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4-12-14 12:02:30)

初到一个地方,总是会很敏感地注意一些现象的细节。这些细节,本地人可能早已不以为意,即便是外来者,呆得太久的话,很快也会麻木的,虽然你的了解可能更为深入。所以有人说,要写美国,要不就是刚来三个月的时候,要不就是呆了三十年以上。
我在初次探访的台湾,就注意到一些小事情。
清早,一个环卫工人(我们大陆的叫法,也不知他们叫什么)在车来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4年11月底和12月初,机缘巧合,竟有机会第一次来到台湾,观察了“九合一选举”全程,并和不同阶层和政党的人士直接交流,虽然浮光掠影,谈不上一个系统的研究,但作为亲身体验的记录和感悟,即便错误在所难免,倒也不妨作为资料留存。 台湾的政局已经形成了两个主要政党你上我下的跷跷板游戏,但在台湾的各种交流,包括和计程车司机的聊天,都反复强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近日读MarkElvin研究中国环境史的专著TheRetreatofTheElephants:AnEnvironmentalHistoryofChina(YaleUniversityPress,2004),发现作者提到了一种自己此前从未意识到的现象:中国文化中缺少对森林的想象和表现。作者认为,古代中国因为人口压力,农耕文化特色,和市场经济发展,军事用途等种种原因,一直对大自然进行干预和改造,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为了拓展耕地,获取燃料,从事建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HenriettaHarrison,TheManAwakenedfromDreams:OneMan’sLifeinANorthChinaVillage1857-1942(Stanford:StanfordUniversityPress,2005)
近代中国的剧烈社会变动对每一个个体究竟意味着什么?一个普通人究竟如何看待,感受和参与这些变化?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梦醒子——一个人在华北乡村中的一生,1857-1942》通过记述一个不知名的山西省下层乡绅刘大鹏(别号梦醒子)的一生,提供了一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4-11-08 18:00:29)
美国的经典战争片,不论是反映二战的《桂河大桥》(1957),《最长的一天》(1962),《巴顿将军》(1970),《拯救大兵瑞恩》(1998),还是越战片如《现代启示录》(1979),几乎都以场面宏大,人物形象鲜明而堪称巨片,但亲身经历过二战的老兵,美国导演塞缪尔·富勒(1912-1997)镜头下的战争,却呈现一种个人化的小制作风格。确切地说,富勒在美国电影史上更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你的论文我刚回来即打印和拜读。你如此年轻而功底如此扎实,令人敬佩。一手和二手材料的运用都很充分,选题,量化分析部分,立体分析的方法都很棒。这个领域我最不熟悉,因为我更偏向清代以后直到文革的历史,回来以后也没有很多资料。我想只作为读者随便谈点感受,是我个人的想法,不当之处还请谅解。我觉得,以社会性别理论来切入这个论题是适当的,但是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1月4日是美国中期选举的日子。我很赞同一些已经成为美国公民的华人朋友对选举政治的积极参与,因为这是曾经是中国公民的人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所没有的,也是作为美国公民表达政治态度,实现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民主,意味着对政治和公共生活的参与,意味着对每个人的意见的平等尊重,对少数的保护,和不断的谈判,对话和说服过程。当然,很多人会想,一票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4-10-28 18:59:36)
写下这个标题,自知在故意模仿李大钊同志...但是,近一百年过去,中国人对于马克思主义从陌生到熟悉,从听到遥远的一声炮响,到亲身经历其衍生物,或者说变种在中国大地的实际统治,真是需要认真重新想想它究竟是什么了。
作为一种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包括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和对共产主义的预见。其政治经济学揭示了现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