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5-07-10 20:09:00)
到加拿大后第二天,时差还没有倒过来,就迫不及待地出来看看将要落脚的地方。从朋友住的公寓出来,满眼都是树,朝着最密的地方走去,下到一条河边。第一个反应就是看看河里有没有鱼:河水真清呀,连河里腐烂的树叶的叶脉都看得清清楚楚。从前,在美丽的府南河边,安顺桥旁,只有夜晚的水光还看得,斑驳陆离的映着五彩的灯光,分外地妖娆。白天就不要朝里头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故事来源:
这是一件真事,是那个少年的孩子讲给我听的。文中的少年后来当了一所大学的教授。当这个故事讲給我的时候,他已经八十多岁了。
父亲用他的小马换来了妈妈
在大萧条的年代,在堪萨斯一个荒僻的小镇上,一个九岁的少年漫无目的地在镇上的集市里闲逛。他经过卖农具的地方,停下来看了看:“嗯,这个家里可不需要!”大地已经干旱了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故事来源:
小时候村上一个人讲了这个故事——我一直以为故事是他从书上看来的。文革时期的读物很少,因此对这个故事的印象特别深刻。将近三十多年后,无意中,我对他谈到了这个故事。他说他知道对联:“一点两点冰冷酒,白头千头万头丁香花”很久了,在看了希区柯克的悬疑小说后,自己编了下面的这个故事。
我没有想到这个故事是他编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06-28 11:50:56)
小郑老师
郑老师是邻村的一个青年,好像突然从地里冒出来的,没有任何故事,就做了我们的班主任。这,多么不妙!尚若我们犯了错误,没有什麽可以拿得出来与他相抗衡的---不好。郑老师刚刚高中毕业,长的很白净,穿得很齐整,头上戴了一顶黄军帽,用硬纸壳撑得高高的,看上去帅帅的,就走上了我们的讲台。他的“文凭”在我们学校的老师中算是比较高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06-28 11:49:49)
四年级

每年开学的第一天,一下课,一年级教室边上都挤满了高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他们的小弟弟小妹妹出丑的时候。当那些一年级豆点大的小孩们急急奔向那个著名的厕所时,就听见一片嬉笑喧闹之声,这大多是因为小孩们刚上学,还不太会使用合裆的裤子,而小男孩们又跑进了女厕所。姐姐们赶紧去把他们提溜出来,送给站在外围的哥哥们,由哥哥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06-28 11:20:46)
我们的学校
我们的学校建在一座古庙的原址上。那座庙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不知道。但它一定非常漂亮。我们学校的前门就是那座古庙的前门。它是用巨大的青石修建的。青石上刻着精美的浮雕,有人物故事,有花鸟鱼虫。这些石雕有十几米长,从门楼两侧延伸出去,接到后来补修的土墙上。门楼进去是两厢瓦房,瓦房门前有大红木柱子支起的长廊。廊前有花木修竹,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06-20 08:01:28)
阅读 ()评论 (0)
(2015-06-01 14:15:21)
艰难里
现在,孩子想要衣服就可以给他买一件;想要换点口味,就可以带他下馆子尝一尝。虽说东西有好坏优劣之分,但差别再大也比不上有和没有的差别,也比不上拥有与想象的区别。小时候,在那个“艰难”的年代里,为了得到一块烤得焦焦的红薯,小孩子可以拉一上午的风箱;为了摘到一个丹柿子,可以爬上最细的树梢;为了一件新衣服,可以“乖”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05-28 06:39:59)
浏阳河
那个年代电影没有几部,歌也没有几个,可我们的文艺汇演,游行却很多。两岁多的小孩就能上阵——抬在木板上,一男一女,装扮起来,充当“福娃”,展现社会的成就。游行中,青年民兵,学生是主力。公社一级的大型汇演每年至少有三四回,县级的有,地区级别的也不少。这些活动往往是游行的队伍先穿过附近的各个村庄,然后在我们村的麦场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05-27 19:23:56)
商店
文革中是不允许有私人交易的,村民们手里可以换钱的东西也非常少,因此家家都缺钱,没有钱就没法买东西,使得买卖非常少。私养的家禽家畜是村民们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每家只允许养几只。羊奶,鸡蛋,每天都有公家的人到村上来收购,价钱是没有商量的。鸡,鸭,猪,羊,好几个公社才有一个交易的市场,一年就只能交易一两回,能够换得的钱非常有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