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台灣眷村是塊反“台獨”陣地

世界新聞報本報駐高雄特約記者汪明  五十年堅守中國傳統現如今正被當局拆遷  記者在眷村看到,隨著臺當局加緊實施的改建計劃,眷村正逐漸走向消亡  一條窄窄的巷弄,兩旁整齊相對的紅色大門,一條黃狗懶洋洋地臥在巷口。再往裏走,只能容下一個人通過的巷弄前方,一位白髮老人呆坐在暗巷裏的家門口。遠處的街坊鄰里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撰文:林燕君
攝影:黃國倉天氣很冷,九降風吹得人瑟縮,指頭發僵。走入餐廳坐定,不一會兒服務員送來一籃麵包,跟一小碟拌了香料的奶油。手指頭輕觸麵包,咦,是熱的。迫不及待撕開麵包,表皮脆裂,裡頭乳白色纖維看起來很柔軟,還有淡淡的水蒸氣散出。用奶油刀挖起一小塊香料奶油直往麵包撕裂的那面抹去,奶油迅速融化被麵包纖維吸收。大大咬下一口,奶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6-05-09 01:22:21)

台灣的眷村文化,是歷史洪流中的產物,不但見證台灣半個世紀來的風風雨雨,在早期「前方生死與共於戰場,後方同甘共苦於眷村」的年代,實發揮了安定作用。在動盪不安中,軍眷們胼手祗足,克勤克儉的打拼過活,發揮了堅忍不拔,屹立不搖的精神。隨著台灣經濟、文化快速變遷的腳步,老舊眷村大部份改建,眷村文化逐漸在台灣這個多元文化中消失,眷村的竹籬笆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回憶艱苦的歲月,走出悲情的自憐
徐中離開台北多年,最令我難以忘懷的地方就是自己出生成長的家園--成功新村
。它位於和平東路和復興南路的交接地段,當年是由陸軍總部為了部屬眷屬所興
建的,共有約五百五十多戶。當時的陸軍總司令為孫立人將軍,因為他的為人作
風開明、關懷部屬,而深受部屬的尊敬與愛戴。他在任期內經常會來村中視察,
逢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王偉忠邀左鄰右舍一起拚幸福
劉宜知名電視製作人王偉忠從小生長在眷村,他特別懷念早期眷村生活裡,左鄰右舍吆喝作伴的氣氛,他把這樣的心情投射於所製作的「住左邊住右邊之全民拚幸福」節目中,他企圖喚起左鄰右舍的,就是一種貼心緊密、不冷漠的關懷……眷村時期除了老天爺賞飯吃,王偉忠腦中豐富靈感的最大泉源就是來自「眷村生活」的體驗。每次提到在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眷村有它獨特的文化,因為它匯集了中國各個不同省份的人、語言、風俗、習慣、穿著和飲食,相較於早期台灣的村落或社區,更突顯了它多樣性的風貌。早期住在眷村的人,大都懷著思鄉的心情,期盼著隨時能夠「反攻大陸」,因此是以過客的心態住在台灣,和外界的互動當然就不多,「竹籬笆」成為眷村的代名詞,多少也反應出它對外的封閉性。一甲子過去了,第二、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5-09 01:15:16)

文.謝淑芬∕圖.卜華志新竹空軍四村的川味香腸和臘肉,是傳承自老奶奶朱楊碧清的家鄉作法,將近一百歲的她至今仍常盯著孫子朱建剛製作香腸和臘肉。建於民國三十九年、位於信義區的「四四南村」即將拆遷改建,引起社會一片惋惜、追憶聲息,除了顧念當年那段從一無所有到克勤克儉建立家園的歲月,最常聽人追問的,竟是村子口的那家以滷味出名的麵店:「『小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6-05-09 01:10:05)
爸爸民國39年來台,已經15歲了,到了台灣與他的故鄉大陸徹底的切斷了,他曾經跟我說,他很想到北京宣武門看看他以前唸的學校、到湖北的武漢、武昌,而我爸爸北京的老家就是在黃鶴樓附近,所以他小時候經常去那邊玩。
很小的時候,爸爸經常帶我回苓雅的眷村老家,去買眷村特有的包子饅頭,他的口感是截然不同而其他的地方,扎實的山東大饅頭,切片用油炸過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名人話眷村-孫鵬
名人話眷村-孫鵬
小時候印象最深刻就是過年放鞭炮,家家戶戶都要比誰家的鞭炮最長、最大,如果發現買的鞭炮長度輸給鄰居,爸爸會馬上再跑去買一串更大的回家,然後在除夕夜裡,大家都會把一長串的鞭炮掛在家門口,算準時間點燃,全村便在巨大的轟隆聲中渡過開心的過年。
而我愛玩愛整人的個性從小就看的出來,我最喜歡去買大型的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5-09 01:04:06)
眷村的童年生活程鳳全口述民國37年正值國共內戰方興之時,家父帶著母親及姐姐,隨著空軍後勤單位撤退遷居來台,定居在屏東縣東港鎮;那時候我還沒有出世;翌年,即民國38年年底我出生了,在這郷下地方一住就是16年,小學及初中均就讀於空軍興辦的學校,沒有跟週邊的社區有所接觸,所以眷村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有一些封閉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