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金时代
李公尚
高瑾如愿以偿地收到清华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录取通知,兴奋得一夜没睡着觉。假如她奶奶健在,定会把她搂在怀里,用老命和她妈拼个你死我活。从高瑾记事儿起,奶奶就一直为赞助她的快乐,和她妈势不两立。只惜她奶奶常被她妈气个半死,最终无可奈何地消尽了气数,被她爸爸和她,当然还有她妈妈及其他亲友,眼泪鼻涕地掩护进了火葬场,[
阅读全文]
微笑
李公尚
元旦在一位朋友家聚会,下午分手时,朋友坚持开车分别送所有喝过酒的人回家。他的旅行车载七个人,我坐在他旁边的位置,其他几位坐在后面。他的职业是经济分析师,有两位上车后抱怨他的分析出了问题:用一辆车分别送大家回家,明天大家还要坐出租车到他家来取车,投入产出比不合理。
在一个路口,红灯亮了,朋友距离停车线还有十多米就停[
阅读全文]
少女的情书
李公尚
圣诞节前一周,廖东阳和几个同学利用寒假去阿帕拉契亚山脉滑雪,这是他从小到大唯一的一次奢侈。几天前,他的名字出现在耶鲁大学的首批入学通知上,喜极而泣的父母希望他出去放松一下,竭尽全力为他购置了滑雪所需的一切装备。
圣诞节前三天的晚上,廖东阳的父母下班后回到家,听到门铃声前去开门,两名警察和一名与儿子一起去滑雪[
阅读全文]
窑上
李公尚
一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下乡当“知青”的赵庄大队有一座砖窑厂,是大队的重要副业。附近大队和公社前去买砖的人很多,日夜开工。一天,窑场记帐员在窑里点数,被突然坍塌的砖窑砸死了,队里让我去窑场当记帐员。
砖窑厂离村子一公里远。我扛着铺盖从“知青宿舍”走出村,早已等候在村外的窑厂会计赵惠,热情地跑过来接[
阅读全文]
那年的音乐会
李公尚
我第一次“听音乐会”,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此之前,都是“看文艺演出”。那天,总部机关发票,要求晚饭后各处室尽量都去观看美国一个乐团的访华演出,属于政治任务,是中美建交后,中美开展文化交流的项目之一。
在食堂吃晚饭时,我问另一个处室的熟人去不去看音乐会,邻桌文化处的几位女干部听后,以别人都能听[
阅读全文]
良子
李公尚
二十多年来,每年都收到良子的来信。尽管信中多是些问候和祝愿,但相互通信却似彼此心中的祭典,一直延续着忘却的纪念。每次拆开她的信,信纸都散发着久违的温馨,手写的字体始终如一的秀洁工整,满目庄严和恭敬。
认识良子,是二十多年前。那时,我被派往日本,在位于东京霞关街的一个日本官厅工作,当地人称我是“霞关族”[
阅读全文]
杂种
李公尚
正平和周围的孩子玩耍,一个来自中国移民家庭的小孩儿叫他“杂种”,他不知所谓,回家问妈妈:“什么是杂种?”妈妈低头不语。他固执地又问:“杂种是好还是坏?”妈妈依旧置若罔闻。正平想,妈妈一向耐心听他说话,愿意和他谈事,今天却对他的话充耳不闻,于是猜测“杂种”一定不招人待见。
然而正平依旧弄[
阅读全文]
流浪去天堂
李公尚
离高中毕业还有三个月时,吴欣惠收到她申请的一所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于是她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立即去找一年前离开学校去了中西部的同窗好友苏珊,和她一起去流浪。她早就想离开家。八年前她随父母移民来到美国后,父母每天都无休止地吵架,有时大打出手,直至被警察带走。她恨透了这个家。
苏珊是一年前因受不了继父的[
阅读全文]
外事活动
李公尚
常向东回中国探亲,拜访市教育局万局长。三个月前万局长带队到美国访问,曾到过他家,很夸了一番他住的房子。希望自己的女儿将来也到美国读书,请常向东代找几所好学校。
万局长走后,常向东突然想起忘了问万局长的女儿来美国是上中学还是大学。只好找出全美最好的几十所大学和中学的所有资料,费神劳心地整理翻译,打印成册。
[
阅读全文]
Change
ByLigongshang
Afterretirement,JunWangwhotwiddledhisthumbsathomealwaysacheswithdesiretoknowhowhisfriendsare,especialhisoldfriendssuchasschoolfellowsofhighschoolandalumnusofuniversityinChina.Thesecoupleyears,hiswifealwayssighswithemotionthatmostofhisfriendsinChinawerebetterinsituationsthanhis.
Hefoundoutanaddressbookhesavedcarefullyfor30years,andtriedtocallhisfriendsupinthelist.Al...[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