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系列·制度科技篇(特别章)》火箭之城的偶然与必然一、现实锚点:火箭的双重身影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火箭与导弹在建国纪念的阅兵仪式中集体亮相。东风-61洲际导弹以冰冷的钢铁矩阵通过长安街,配合YJ-17与YJ-19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编队,再加上激光防御系统与无人蜂群的展示,中国试图在这场政治与军事的盛典中,以火箭为文明的注脚。1、这不仅[
阅读全文]
《文明系列·制度抗战篇(补章)》抗战的三重讽刺:国民党之痛,共产党之功,民进党之脱一、国民党的痛苦与失落抗日战争八年,是国民党政府以国家机器与全民动员全力支撑的历史篇章。正面战场从淞沪到武汉,从长沙到滇缅,处处留下了国民党将士的血迹。工业迁徙、大后方建设、平民流亡,都是以惨烈的牺牲换来的胜利果实。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得以收复台湾[
阅读全文]
《文明系列·制度宪政篇(特别章)》国民警卫队的边界:〈民兵法〉与美国宪政的时间轴——从小石城到洛杉矶,再到今日加州的制度回声导读:从1878年《民兵法》确立“军队不得介入民事执法”的底线,到1957年小石城、1992年洛杉矶暴乱,再到2025年加州法庭阻止特朗普动用国民警卫队,美国宪政始终在安全与自由之间拉锯。每一次危机,都是制度记忆的再[
阅读全文]
《文明系列·制度殖民篇(第一章)》印度关税的历史回声一、导言:特朗普的批评与关税的旧影2025年9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直言,美印贸易关系几十年来“一边倒”,印度对美国商品长期设高关税,却能大量出口到美国。他甚至透露,印度如今愿意将关税削减至零,但“为时已晚”。莫迪随即回应,农民、小企业和乳业的利益不可触动,印度[
阅读全文]
《文明系列·制度技术篇(特别章)》AI外衣与制度博弈——美中数字战场的真实逻辑一、导言:外衣与本质在二十一世纪的竞争中,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的文明外衣。它披着开放、创新与普惠的名义,却在背后延续着制度化的“抢”。一位中国青年在来信中直言:文明的底色始终是资源与规则的争夺,外衣只是包装。这句话简单却直指要害。今天,美中之间的[
阅读全文]
《文明系列·制度文化篇(对照章三)》——文明伪装:亨廷顿的论断与中国青年的制度张力一、导言1996年,冷战刚刚结束,美国学界急切寻找“新世界秩序”的解释框架。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提出一个震动全球的观点:未来的冲突不再是意识形态或经济制度之争,而是文明之间的冲突。在这个框架下,他对中国[
阅读全文]
《文明系列·制度地缘篇(补章)》短期美国政治vs长期独裁时钟导语本章要说明的,是一种制度时间的不对称。川普的政治时钟,只剩下一选举轮回的三年任期,像短线交易员追逐即将到期的合约;而习近平、普京与金正恩的制度时钟,却是lifetime,能够跨越几十年甚至家族世代,像长期持仓的基金经理。短期的急切与长期的从容,构成了当今国际政治最核心的张力。一[
阅读全文]
“BytheriversofBabylon,therewesatdown,yea,wewept,whenwerememberedZion.”——《旧约·诗篇》137:1“在巴比伦的河边,我们坐下哭泣,当我们记起锡安的时候。”这是流亡记忆的起点,也是制度延续的根基。《文明系列·制度文化篇(对照章·总章)》——从犹太的流亡到普京的幻象【导读】本篇作为“对照章·总章”,统合前后篇章内容。七十年[
阅读全文]
《文明系列制度抗战篇(第一章)》
蒋的美援账本与汪的伪援账本
一、导言:阅兵与记忆
2025年9月3日,中国再度举行抗战胜利阅兵。七十八年过去,当年烽火早已化为记忆,但抗战的制度选择仍然投下长远的影子。抗日战争并非单纯的军事较量,它同时是弱国在强敌压境下的制度抉择。
蒋介石与汪精卫,二人同为辛亥之后的政治中枢,皆留学日本,皆有革命资历,[
阅读全文]
一、导言:拉斯普京的流行化
拉斯普京,本是俄国末代皇朝中的一位神秘僧侣,因其与皇室的暧昧关系而长期被历史与传说包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BoneyM将这一符号带入迪斯科舞池,写成《Rasputin》,从此,他不再只是历史人物,而成为全球文化舞台上的狂人寓言。进入二十一世纪,ErhanShukri的再演绎又一次赋予这一符号新的舞台意义。
二、第一次循环:BoneyM的寓言化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