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梅开二度美梦成真 ——跨国婚姻一瞥 美国是全球中国移民的首选地。移民美国的中国女性已达120万人之多。其中5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也有几十万人。 现在的美国社会中由中国女人和美国男人组成的的跨国婚姻家庭呈越来越多的趋势。这应是一种人类的进步和世界的潮流。近年我观察了生活在我周边的20几位中老年华人女性的跨国婚姻现状,从社会学的角度试做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为什么遍布美国的日本料理店几乎全是闽商操盘?日本料理店在美国星罗棋布。日本料理一枝独秀以营养、卫生、美味为特点独具亚洲饮食文化特色大受美国大众青睐。然而开店老板绝大多数为福建闽商。绝少有日本人。日本人为什么很少来美国开日本料理店?我想是日本人因本国生活条件优越,移民意识自然就淡薄。日本人在汽车、电子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故在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在美国我再不敢吃广东早茶 我是北方人。在国内时去广东出差,朋友总是以广东早茶招待我,真让我开心。 来到美国后见到广东早茶的招牌常常喜不自禁,倍感亲切。 最近我到奥兰多一家粤菜馆吃饭,边吃早茶边听那服务员的粤语,好一个中华料理 的享受感悠然而生。当我结完账离店路过灶间时,惊人的一幕令我大跌眼镜:原来这家近百个小笼屉粤菜除了皮蛋瘦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5)
废电池回收日本做的世界第一 当代社会锂电池的消耗量是十分巨大的,而其造成的环保污染和危害也日益严重。 几年前我到日本去旅游,亲眼看到在日本的大型超市里的显眼处放置有一个透明的废电池回收箱。可以看到被人们丢进里面的几百节用过的废旧电池。 还有一个回收箱是专门回收饮料小瓶盖的。 人们自觉地把家中用完的锂电池带到超市指定的回收箱供人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5-23 18:11:16)

蔡澜大智慧的启示 香港四大才子金庸、倪匡、黄沾、蔡澜叱咤香港文坛半个多世纪。金庸、倪匡、黄沾均已作古,唯蔡澜是唯一在世者,故倍受社会关切。 蔡澜祖籍广东潮州,1941年8月18日生于新加坡。留学日本。后移居香港。其后成为澳门永久居民。曾任电影制片人作家。 去年四月不慎把股颈骨摔碎生活需坐轮椅。他在安排如何打发自己的后余时光。 他是丁克家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5-22 18:58:35)
崂山道士翻身记自从清代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里写了一篇会穿墙的崂山道士的文章后,天下读书人都想来崂山看看那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一寻崂山道士的仙踪。文化大革命之前的1965年10月,因战备紧张需要,崂山太清宫曾驻进部队,被当作解放军营房使用,庙中道士寥寥无几。1966年,毛泽东一声令下,青岛三大院校的红卫兵从社会杀向崂山的百座道观,他们不拆庙、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一个新加坡归侨在文革中的遭遇 1966年夏,时年25岁的新加坡归国华侨潘XX先生从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山东海洋学院毕业,分配到青岛一家大型纺织国营企业工作。我们是同事也是工友。因为那个年代提倡知识分子要改造资产阶级思想,所以他分配的工作是仓库搬运工,负责推车子运送打好件的布卷。当年的8月25日和9月1日,青岛红卫兵运动进入发动高潮,他受大学生影响在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为了那最后的一滴粥——大饥荒回忆一九五九年,十六岁的我还是青岛二十九中学初三年级的一名学生。我曾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师生集体到远离市区100多华里的即墨姜家坡村参加劳动。当时正是举国上下大饥荒最严重的时期,亲眼目击的一些事情给我的人生记忆打上深深的烙印。从大港火车站到蓝烟铁路的姜家坡火车站有50多公里的距离,我们乘坐的是一列铁皮的厢式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5-20 04:50:29)
博客人———博客是个海博客是个音译外来语,由英文blogger翻译而来。翻译的水平确实高,可与当年林语堂将Humor翻译为幽默媲美。博字是个亮眼的汉字,让人联想到博学多才、博览群书、博采众议等一系列成语。还有博士、博士后云云。让人自然联想到几百年前报纸问世的年代。出现了办报人和读报人两大群体。虽然纸媒今日已经式微,但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历史已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亲历周恩来文革演讲回忆 1969年中共九大闭幕不久,文化大革命呈现了一定的退烧趋势。8月下旬的一天,突然接到6037部队驻我所在的国企军事管制委员会的通知,要我以青岛国企工人代表的身份第二天立即乘坐一趟由青岛开往北京的专列去参加一个中央党校性质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那时我26岁,新婚不到一个月。 我自喜出望外。因为我对首都北京神往已久梦想多年。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