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北漂生涯中国人谁没有北京梦?1969年9月正是文化大革命高潮时期。我被工厂的军管会阴差阳错地派到了北京去参加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在万寿路后解放军勤学院住了100多天。那一年我26岁。自幼听惯了《我爱北京天安门》歌声,今天来到了紫禁瞻仰宏伟庄严的故宫。《让我们荡起双桨》电影歌曲里的绿树红墙和白塔之间为增添了自己的身影庆幸不已。当年我们只是游客和[
阅读全文]
我与青岛图书馆的故事
胶澳子
青岛图书馆当年对我不借书
1962年20岁的我因大饥荒辍学成了一位社会失业青年。读书成了我消磨时光的唯一精神寄托。我第一次走进鱼山路37号青岛市图书馆的大门时真被它那恢宏壮丽的青岛万字会建筑震慑并吸引。更敬重它1924年创立《胶澳图书馆》的历史及那些浩如烟海的藏书。
这里是知识的海洋
知识就是力量
我来了,我想借[
阅读全文]
忆青岛老友王甸基
(一)
60年前1963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在青岛市立医院附近毗邻江苏路圣保罗基督教堂的禹城路上的一座民国小楼里有五个青年人正在围着桌子专心致志地轮流背诵《诗经.国风》。他们人手一本新版北大中文系的研究生教材《先秦文学史参资料料》。这里是王甸基的家。五人为:
王甸基27岁街道临时工
张懋祥24岁市南教育局工作擅草书
崔华23岁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