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3-11-02 10:40:49)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二)5【原文】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故背为阳,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一)1【病因病机】病因,即生病的原因,也就是破坏人体相对动态平衡而导致发生疾病的原因。《内经》所论述的病因有外感时邪、情志过激、饮食失调、劳逸失度、起居无节、跌仆损伤以及病气遗传等方面。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包括阴阳盛衰、正邪虚实、升降出入失调等。有关病因、病机的记载,主要见于《素问·生气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一)1养生,即保养生命,它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医事活动。人类的养生活动起源很早。据《路史》记载,早在唐尧时代,人们就知道用舞蹈预防关节疾病。战国秦汉著作中,就有不少养生方法和学说的论述,但形成较为系统的理总,则始于《内经》。养生学说是《内经》学术体系的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10-31 13:33:40)
至道章道者至虚至寂,真性真常,冠五气而播三才,布一真而生万象,离合无际,天地有宗,超出神明,靡该意象,无名无氏,有动有常,离四句六因,绝名言譬喻。《南华真经》云:在太虚之表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世有生灭,道无生灭,物有变异,道无变异。《易》曰:道者虚无之称。以虚无而通於物,故称曰道,无不通,无不由也。又道为母,德为子。《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南宗四祖陈泥丸真人著  [此篇凡一百三十六韵,乃四祖传授五祖白紫清真人者。其中历指旁门异术之不可行,小法闲言之不济事。阐明金液大还丹诀,语精法备,善读者与《还源篇》注合参之,学之甚易,炼必可成,足以醒世破迷。兹并蒙师逐节推详,指示利弊,附列于后。北宗龙门第十二代闵阳林谨识。]  嘉定壬申八月秋,翠虚道人在罗浮。眼前万事去如水,天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10-31 13:28:46)
1、六经根源天有六气,风、热、暑、湿、燥、寒,地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也。天地合气,名之为人。人感天之六气而生六腑,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10-31 13:27:14)
金末元初全真道士長筌子註。  太上赤文洞古經註序  夫至道無言,真空非色,思之者莫能知,觀之者不可見,賾之不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入药镜》,唐崔希范著。《宋史·艺文志》录有《崔公入药镜》三卷。今《正统道藏》中存四种,即《道枢》卷三十七所收《入药镜上篇》、《入药镜中篇》和《修真十书》卷十三、二十一所收《解注崔公入药镜》、《天元入药镜》。所谓「药」指人的精气神,即人的「三奇」;内炼精气神的过程称为「入」;「镜」指人心,心属火,心火内明则万物明,故心镜为炼养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10-31 12:49:38)
第一章箴诸友书深宵打坐,清静自然。绳床竹榻间,五更盘膝。坐已复起,悠然自得。乃即所得者挑灯书之,为诸友言曰:夜来气清,息调神住。如其调而调之,即不蹈夫顽空。如其住而住之,又不类夫执着。斯时也,不忘不助,若忘若存。寂寂惺惺,圆圆明明。水自然清,火自然生,神自然交,气自然会,风自然正,车自然行,抽自然抽,进自然进,添自然添,退自然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10-31 12:44:33)
张真人:你们把这个什么书都看完了以后,看遍了,你赶快看《崔公入药镜》。《崔公入药镜》前边82句,是另外一个人解释的;后边的《入药镜》,是另外一个人解释的,他不说一句一句,他说哪一个字,他把那一个字、一个字地都解释清楚了。你们看懂的话,真正地想达到性命逃脱生死,赶快看《入药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