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作者不详。 内容为宇宙生成论和修道论。以《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理论依据,论述道为三一之说。 认为道之初的赤气变为人之初的黄气,再变而为气之始的白气,此即为三气相包,三一混合,名叫混沌。由此而生成万物。 道的三一表现为「虚」、「无」、「空」,精明而无形质为虚,气有形可见无质可得为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捌●振拉【44】飘扬,则苍干散落,其眚四维【45】,其主败折虎狼【46】,清气乃用,生政乃辱【47】。【44】振拉:暴风骤起。【45】其眚四维:四维,张景岳曰:“四维者,土位中宫而寄旺于四隅,辰戌丑未之位是也。”【46】败折虎狼:败坏毁折,如狼似虎。【47】其主败折虎狼,清气乃用,生政乃辱:辱:被抑制。木气乘土,金气来复,肃杀虎狼,因虎狼为金之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捌【原文】黄帝曰:其行之徐疾逆顺【1】何如?岐伯曰:以道留久【2】,逆守而小【3】,是谓省下【4】。以道而去,去而速来,曲而过之,是谓省遗过【5】也。久留而环,或离或附【6】,是谓议灾与其德也。应近则小,应远则大【7】。芒而大倍常之一,其化甚;大常之二,其眚即发也。小常之一,其化减;小常之二,是谓临视,省下之过与其德也。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壹【题解】什么是气交变?气,这里指的是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气和人体内的五脏之气;交,交替;变,变化。换言之,本篇讨论的是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贰【导读】一、主要说明五运之化的太过、不及所引起自然界的变化,以及影响人体发生疾病的情况。二、说明气候的变化有常有变,因此不可能先期肯定其必然的变化;必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拾【原文】帝曰:愿闻其岁,六气始终,早晏何如?岐伯曰:明乎哉问也!甲子之岁,初之气,天数始于水下一刻【1】①,终于八十七刻半②;二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③,终于七十五刻④;三之气,始于七十六刻⑤,终于六十二刻半⑥;四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⑦,终于五十刻⑧;五之气,始于五十一刻⑨,终于三十七刻半⑨;六之气,始于三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肆【原文】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①?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1】②。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2】;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明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3】,盖南面而待也③。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4】,此之谓也④。少阳之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玖【原文】帝曰: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①?岐伯曰:东方生风②,风生木③,木生酸④,酸生肝⑤,肝生筋⑥,筋生心⑦。其在天为玄⑧,在人为道⑨,在地为化⑩。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13〕,化生气〔14〕。神在天为风〔15〕,在地为木〔16〕,在体为筋〔17〕,在气为柔【1】〔18〕,在藏为肝〔19〕。其性为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壹【导读】一、说明五运学说是从观察宇宙中存在着五种不同的气色而起始的。二、叙述了六气的假设位置、运行方向和次序。三、指出地在人之下、太虚之中,赖大气举之,而能保持在字宙中间。周围大气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地面上的一切事物。四、说明五运六气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和对万物生化的关系。贰【原文】黄帝坐明堂【1】,始正天纲【2】,[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4【原文】夫病传者,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三日胁支痛;五日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1】。肺病喘咳,三日而胁支满痛;一日身重体痛;五日而胀;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2】。肝病头【3】目眩,胁支满,三日体重身痛;五日而胀;三日腰脊少腹痛,胫酸;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脾病身痛体重,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四)拾【原文】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出。刺足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不得息立已,汗出立止,咳者温衣饮食,一日已。左刺右,右刺左,病立已;不已,复刺如法。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1】。刺足下中央之脉【2】,各三痏,凡六刺,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嗌中肿,不能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