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黄帝内经》精读226---230

(2023-11-04 14:40:52) 下一个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图片

 

 

 

 

【导读】

       一、说明五运学说是从观察宇宙中存在着五种不同的气色而起始的。

       二、叙述了六气的假设位置、运行方向和次序。

       三、指出地在人之下、太虚之中,赖大气举之,而能保持在字宙中间。周围大气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地面上的一切事物。

       四、说明五运六气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和对万物生化的关系。

图片

 

 

 

 

【原文】

      黄帝坐明堂【1】,始正天纲【2】,临观八极【3】,考建五常【4】〔1〕,请天师而问之曰:论【5】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2〕。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之所言【6】,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余因论之。

      鬼臾区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已亥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其故何也【6】〔3〕?

      歧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4〕。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5〕。

【原文通解 】

 ●黄帝坐明堂【1】,始正天纲【2】,临观八极【3】,考建五常【4】〔1〕,

【1】明堂:黄帝处理事务和宣布政令的地方。

【2】天纲:指天之大纲,如日月轨道,斗纲月建,二十八宿,四时方位等。

【3】临观八极:临,以上临下。八极,地之八方也,指八方极远之处。

【4】考建五常:指观察推求五运六气之大法。

〔1〕明堂,布政宫也。八极,八方目极之所也。考,谓考校。建,谓建立也。五常,谓五气,行天地之中者也。端居正气,以候天和。

黄帝坐在明堂里,开始厘正天之纲纪,考建五握运行的常理,

● 请天师而问之曰:论【5】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2〕。

【5】论:指《太始天元册》一书。

〔2〕(新校正云:详论,谓《阴阳应象大论》及《气交变大论》文。彼云阴阳之往复,寒暑彰其兆。)

向天师岐伯请问到:在以前的医论中曾经言道,天地的动静,是以自然界中变化莫测的物象为纲纪,阴阳升降,是以寒暑的更换,显示它的征兆。

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之所言【6】,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3〕定运,余因论之。

【6】夫子之所言:见《六节藏象论》。

〔3〕首甲,谓六甲之初,则甲子年也。

我也听先生讲过五运的规律,先生所讲的仅是五运之气各主一岁。关于六十甲子,从甲年开始定运的问题,我又与鬼叟区进一步加以讨论。

鬼臾区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

鬼叟区说,土运主甲己年,金运主己庾年,水运主丙辛年,木运主丁壬年,火运主戊癸年。

 ●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已亥之上,厥阴主之。

子午年是少阴司天,丑未是太阴司天,寅申是少阳司天,卯酉是阳明司天,辰戌是太阳司天,巳亥年是厥阴司天,

不合阴阳,其故何也【7】?

【7】不合阴阳:指五运六气干支之阴阳属性与方位干支之阴阳属性不相符合的情况。

这些,与以前所论的阴阳不怎么符合,是什么道理呢?▲

 ●歧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4〕。

〔4〕上古圣人,仰观天象,以正阴阳。夫阴阳之道,非不昭然,而人昧宗源,述其本始则百端疑议,从是而生。黄帝恐至理真宗,便因诬废,愍念黎庶,故启问之。天师知道出从真,必非谬述,故对上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阴阳法》曰:甲己合,乙庚合,丙辛合,丁壬合,戊癸合。盖取圣人仰观天象之义。不然,则十干之位,各在一方,征其离合,事亦寥阔。呜乎远哉!百姓日用而不知尔。故《太上立言》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此其类也。(新校正云:详金主乙庚者,乙者庚之柔,庚者乙之刚,大而言之阴与阳,小而言之夫与妇,是刚柔之事也。余并如此。)

岐伯说:他是阐明其中的道理的,这里指的是天地运气的阴阳变化。

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

关于阴阳之数,可以数的,是人身中的阴阳,因而合乎可以数的出的阴阳之数。

 ●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

至于阴阳的变化,若进一步推演之,可以从十而至百,由千而及万。

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5〕。

〔5〕 言智识偏浅,不见原由,虽所指弥远,其知弥近,得其元始,桴鼓非遥。

所以天地的变化,不能用数字去类推,只能从自然万象的变化中去推求。▲

【译文】

黄帝坐在明堂里,开始厘正天之纲纪,考建五握运行的常理,向天师岐伯请问到:在以前的医论中曾经言道,天地的动静,是以自然界中变化莫测的物象为纲纪,阴阳升降,是以寒暑的更换,显示它的征兆。我也听先生讲过五运的规律,先生所讲的仅是五运之气各主一岁。关于六十甲子,从甲年开始定运的问题,我又与鬼叟区进一步加以讨论。鬼叟区说,土运主甲己年,金运主己庾年,水运主丙辛年,木运主丁壬年,火运主戊癸年。子午年是少阴司天,丑未是太阴司天,寅申是少阳司天,卯酉是阳明司天,辰戌是太阳司天,巳亥年是厥阴司天,这些,与以前所论的阴阳不怎么符合,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他是阐明其中的道理的,这里指的是天地运气的阴阳变化。关于阴阳之数,可以数的,是人身中的阴阳,因而合乎可以数的出的阴阳之数。至于阴阳的变化,若进一步推演之,可以从十而至百,由千而及万。所以天地的变化,不能用数字去类推,只能从自然万象的变化中去推求。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图片

 

 

 

 

【原文】

       帝曰:愿闻其所始也。

      岐伯曰:昭乎哉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1】之气经于牛女戊分【2】;黅天【1】之气经于心尾己分【3】;苍天【1】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1】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1】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4】,则天地之门户【5】也〔1〕。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原文通解 】

 ●帝曰:愿闻其所始也。

岐伯曰:昭乎哉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1】之气经于牛女戊分【2】;黅天【1】之气经于心尾己分【3】;苍天【1】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1】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1】之气经于张翼娄胃。 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4】,则天地之门户【5】也〔1〕。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1】丹天、黅(jin)天、苍天、素天、玄天:丹是赤,黅是黄,苍是青,素是白,玄是黑。据传说,上古观天时,见有五色之云气,横亘于天空,所以有丹、黅、苍、素、玄五天之气的说法。

【2】经于牛女戊分:经,横亘的意思。牛女,以及下文的心、尾、危、室、柳、鬼、亢、氐、昴、痹、毕、张、翼、娄、胃、奎、壁、角、轸等,都是二十八星宿的名称。二十八星宿是古代测天的基础。戊分,即奎壁二宿之位。

【3】己分:即角轸二宿之位。

【4】所谓戊己分者,奎(kuí)壁角轸:指用奎宿和壁宿标定戊分。

【5】天地之门户:春分司启,秋分司闭,故为天地之门户。

〔1〕戊土属乾,己土属巽。《遁甲经》曰:六戊为天门,六己为地户,晨暮占雨,以西北、东南。义取此。雨为土用,湿气生之,故此占焉。

论述五天之气在星空的划分,是十干化运的天象依据。

       十干统运的五行配属,是根据天象变化来确定的,并有着实测基础。文中所说牛、女、尾、危、室、柳、鬼;亢、氐、昴、毕、张、翼、娄、胃、奎、壁、角、轸、心等二十个星,加上房、箕、斗、虚、觜、参、井、星等八星,合称“二十八宿”,是位于黄道(太阳运行的轨道)上的恒星,分布在东西南北四周,最早人们常利用它来辨别方位和时令季节,同时也把它作为辨别日月五星运动位置的星空标志。古人为了便于观察星空,常把二十八宿作为划分天区的主体(即根据二十八宿星距之间的赤经线,将天空划分为二十八个区域),并参照恒星的排列 和形状,用各种动物名称来命名这些星座,如将二十八宿中的东方七宿命名青龙,南方七宿命名朱雀等等。但是,关于五天之气的说法,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认为古人在测天时,看见天空有五色云气,分别横亘在二十八宿的位置,所以有丹(红色)天,黅(jìn今,即黄色)天,苍(青色)天,素(白色)天,玄(黑色)天之说。这是否出自古代望气家之说不得而知。如果按经文作成图式,人们固然可以清楚看到五气经天的二十八宿方位,并可计算出它的周天度数(即:东方苍龙七宿-一角、亢、氐、房、心、尾、箕,凡七十度。计:角十二度,亢九度,氐十五度,房五度,心五度,尾十八度,箕十一度。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凡一百一十二度。计:井三十三度,鬼四度,柳十五度,星七度,张十八度,翼十八度,轸十七度。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嘴、参,凡八十度。计:奎十六度,娄十二度,胃十四度,昴十一度,毕十六度,觜二度,参九度。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凡九十八度。计:斗二十六度,牛八度,女十二度,虚十度,危十 七 度,室十六度,壁九度。共合周天三百六十度。)以及四方干支所在的位置。但五气经天是怎么一回事?人们却很难理解。另一说法是根据我国北宋时期的天文学家沈括的解释,即《梦溪笔谈》所载:“《黄帝素问》有五运六气,所谓五运者,甲己为土运,乙庚为金运,丙辛为水运,丁壬为木运,戊癸为火运。然甲己所以为土,戊癸所以为火,多不知其因。予按《素问·五运行大论》黄帝问五运之所始,岐伯引《太始天元册文》曰:'始于戊己之分,所谓戊已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王冰注引《遁甲》六戊为天门,六己为地户。天门在戌亥之间,奎壁之分;地户在辰巳之间,角轸之分。凡阴阳皆始于辰,五运起于角轸者,亦始于辰也。甲己之岁,戊己黔天之气经于角轸,故为土运;乙庚之岁,庚辛素天之气经于角轸,故为金运,庚辛辰巳也;丙辛之岁,壬癸玄天之气经于角轸,故为水运,壬辰癸巳也;丁壬之岁,甲乙苍天之气经过角轸,故为木运,甲辰乙巳也;戊癸之岁,丙丁丹天之气经于角轸,故为火运,丙辰丁巳也。《素问》曰:'始于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凡运临角轸,则气在奎壁以应之,气与运常同天地之门户,故曰:土位之下,风气承之,甲已之岁,戊己土临角轸,则甲乙木在奎壁;曰金位之下,火气承之者,乙庚之岁,庚辛金临角轸,则丙丁火在奎壁;曰水位之下,土气承之者,丙辛之岁,壬癸水临角轸,则戊己土在奎壁;曰风位之下,金气承之者,丁壬之岁,甲乙木临角轸,则庚辛金在奎壁;曰相火之下,水气承之者,戊癸之岁,丙丁火临角轸,则壬癸水在奎壁。古今言《素问》者皆莫能喻,故具 论 如此。”

       说明十干统运中的五天之气是建立在天文基础上的。

       天门,地户的含义是什么?

       它是根据太阳在天体的位置以及时令气候的变化来命名的。张介宾在《内经图翼》中曾作解释说:“予尝考周天七政躔度,则春分二月中,日蹑壁初,以次而南,三月入奎、娄,四月入胃、昂、毕,五月入觜参,六月入井、鬼,七月入柳、星、张。秋分八月中,日躔翼末,以交于轸,循次而北,九月入角、亢,十月入氐,房、心,十一月入尾、箕,十二月入斗、牛,正月入女、虚、危,至二月复交于春分而入奎、壁矣。是日之长也,时之暖也,万物之生发也,皆从奎壁始,从角轸始。故曰春分司启,秋分司闭。夫既司启闭,要非门户而何。自奎、壁而南,日就阳道,故曰天门;角、轸而北,日就阴道,故曰地户。”

       这是说太阳的周年视运动位于奎、壁二宿时,正当由春入夏;位于角、轸二宿时,正当由秋入冬。夏为阳中之阳,冬为阴中之阴;故称奎壁(戊分)、角轸(已分)为天门地户。

       此外,关于十干化运的问题,后世还有根据月建以立五运的,这与《内经》所论不同,不予赘述。

           ▲黄帝说:我想听听运气学说是怎样创始的。

      岐伯说:你提这个问题很高明的啊!我曾看到《太始天元册》文记载,赤色的天气,经过牛、女二宿及西北方的戊分;黄色的天气,经过心、尾二宿及东南方的己分;青色的天气,经过危、室二宿与柳、鬼二宿之间;白色的天气,经过亢、氐二宿与昴、毕二宿之间;黑色的天气,经过张、翼二宿与娄、胃二宿之间。

       所谓戊分,即奎、壁二宿所在处,己分,即角、轸二宿所在处,奎、壁正当秋分时,日渐短,气渐寒,角、轸正当春分时,日渐长,气渐暖,所以是天地阴阳的门户。这是推演气候的开始,自然规律的所在,不可以不通。

【译文】

黄帝说:我想听听运气学说是怎样创始的。

岐伯说:你提这个问题很高明的啊!我曾看到《太始天元册》文记载,赤色的天气,经过牛、女二宿及西北方的戊分;黄色的天气,经过心、尾二宿及东南方的己分;青色的天气,经过危、室二宿与柳、鬼二宿之间;白色的天气,经过亢、氐二宿与昴、毕二宿之间;黑色的天气,经过张、翼二宿与娄、胃二宿之间。所谓戊分,即奎、壁二宿所在处,己分,即角、轸二宿所在处,奎、壁正当秋分时,日渐短,气渐寒,角、轸正当春分时,日渐长,气渐暖,所以是天地阴阳的门户。这是推演气候的开始,自然规律的所在,不可以不通。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图片

 

 

 

 

【原文】

       帝曰:善。论【1】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2】者,阴阳之道路,未知其所谓也〔1〕?

       岐伯曰: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3】;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左阳明,右太阴;见阳明,左太阳,右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命其位【4】,言其见也〔2〕。

【原文通解 】

● 帝曰:善。论【1】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2】者,阴阳之道路,未知其所谓也〔1〕?

【1】论:指《天元纪大论》一书。

【2】上下,左右:上,指司天;下,指在泉;左右,指司天、在泉之左右,即左右间气。

〔1〕论,谓《天元纪》及《阴阳应象论》也。

黄帝说:好。在天元纪大论中曾说:天地是万物的上下,左右是阴阳的道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岐伯曰: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

岐伯说:这里所说的“上下”指的是从该年的司天在泉,以见阴阳所在的位置。

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3】;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左阳明,右太阴;见阳明,左太阳,右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

【3】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指六气中厥阴司天,左间气是少阴,右间气是太阳。

所说的“左右”指的是司天的左右间气,凡是厥阴司天,左间是少阴,右间是太阳;少阳司天,左间是少阴,右间是厥阴;太阴司天,左间是少阳,右间是少阴;少阳司天,左间是阳明,右间是太阴;阳明司天,左间是太阳,右间是少阳;太阳司天,左间是厥阴,右间是阳明。

所谓面北而命其位【4】,言其见也〔2〕。

〔2〕面向北而言之也。上,南也。下,北也。左,西也。右,东也。

【4】面北而命其位:上为南,下为北。面向南方时的左右和面向北方时的左右恰恰相反,所以经文说司天的左右是面向北方时所定的位置。

这里说的左右,是面向北方所见的位置。

【译文】

黄帝说:好。在天元纪大论中曾说:天地是万物的上下,左右是阴阳的道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岐伯说:这里所说的“上下”指的是从该年的司天在泉,以见阴阳所在的位置。所说的“左右”指的是司天的左右间气,凡是厥阴司天,左间是少阴,右间是太阳;少阳司天,左间是少阴,右间是厥阴;太阴司天,左间是少阳,右间是少阴;少阳司天,左间是阳明,右间是太阴;阳明司天,左间是太阳,右间是少阳;太阳司天,左间是厥阴,右间是阳明。这里说的左右,是面向北方所见的位置。

图片

 

 

 

 

【原文】

       帝曰:何谓下?

       岐伯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1】;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阳,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①。上下相邀遘【2】,寒暑相临【3】,气相得【4】则和,不相得【5】则病②。

【原文通解 】

●帝曰:何谓下?

岐伯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1】;

【1】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指六气中少阳在泉,左间气是阳明,右间气是太阴。

黄帝说:什么叫做在泉?

岐伯说:厥阴司天,则少阳在泉,在泉的左间是阳明,右间是太阴;

 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

少阳司天则阳明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太阳,右间是少阳;

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

太阴司天则太阳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厥阴,右间是阳明;

● 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

少阳司天则厥阴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少阴,右间是太阳;

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阳,右厥阴;

阳明司天则少阴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太阴,右间是厥阴;

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

太阳司天则太阴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少阳,右间是少阴。

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①。

〔1〕主岁者位在南,故面北而言其左右。在下者位在北,故面南而言其左右也。上,天位也。下,地位也。面南,左东也,右西也,上下异而左右殊也。

这里所说的左右是面向南方所见的位置。

上下相遘【2】,寒暑相临【3】,气相得【4】则和,不相得【5】则病②。

【2】上下相遘(gòu):遘,遇之意。上指客气,下指主气。上下相遘,就是客主加临。

【3】寒暑相临:客气主气交感,则客气与主气相加临,六气之中,此处只提寒暑,是举例而言。

【4】相得:相互生旺的为相得。

【5】不相得:相互克贼的为不相得

〔2〕木火相临,金水相临,水木相临,火土相临,土金相临,为相得也。土木相临,土水相临,水火相临,火金相临,金木相临,为不相得也。上临下为顺,下临上为逆。逆亦郁抑而病生,土临相火君火之类者也。

客气和主气互相交感,客主之六气互相加临,若客主之气相得的就属平和,不相得的就要生病。

【译文】

       黄帝说:什么叫做在泉?

       岐伯说:厥阴司天,则少阳在泉,在泉的左间是阳明,右间是太阴;少阳司天则阳明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太阳,右间是少阳;太阴司天则太阳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厥阴,右间是阳明;少阳司天则厥阴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少阴,右间是太阳;阳明司天则少阴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太阴,右间是厥阴;太阳司天则太阴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少阳,右间是少阴。这里所说的左右是面向南方所见的位置。客气和主气互相交感,客主之六气互相加临,若客主之气相得的就属平和,不相得的就要生病。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图片

 

 

 

 

【原文】

       帝曰:气相得而病者何也?

       岐伯曰:以下临上【1】,不当位也①。

       帝曰:动静何如②?

       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2】,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③。

       帝曰:余闻鬼臾区曰:应地者静。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愿闻何以生之乎④?

       岐伯曰:天地动静,五运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候【3】而已,犹不能遍明⑤。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4】,五行丽地【5】。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6】。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7】。形精【8】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视其象,虽远可知也⑥。

【原文通解 】

●帝曰:气相得而病者何也?

岐伯曰:以下临上【1】,不当位也①。

【1】以下临上:君火为上,相火为下,二火相加,本为相得,然须分别,若下加临于上为逆,上加临于下为顺。

〔1〕六位相临,假令土临火,火临木,木临水,水临金,金临土,皆为以下临上,不当位也。父子之义,子为下,父为上,以子临父,不亦逆乎!

黄帝说:若客主之气相得而生病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气相得指的气生主气,若主气生客气,是上下颠倒,叫做下临上,仍属不当其位,所以也要生病。

帝曰:动静何如②?

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2】,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③。

【2】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张介宾:“上者右行,言天气右旋,自东而西以降于地;下者左行,言地气左转,自西而东以升于天。”古人以左为东,以右为西。

〔2〕言天地之行左右也。

〔3〕上,天也。下,地也。周天,谓天周地五行之位也。天垂六气,地布五行,天顺地而左回,地承天而东转,木运之后,天气常余,余气不加于君火,却退一步加临相火之上,是以每五岁已,退一位而右迁,故曰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会,遇也,合也。言天地之道,常五岁毕,则以余气迁加,复与五行座位再相会合,而为岁法也。周天,谓天周地位,非周天之六气也。

黄帝说:天地的动静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天在上,自东而西是向右运行;地在下,自东而西是向左运行,左行和右行,当一年的时间,经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及其余数四分度之一,而复会于原来的位置。

帝曰:余闻鬼臾区曰:应地者静。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愿闻何以生之乎④?

〔4〕诘异也。(新校正云:按鬼臾区言应地者静,见《天元纪大论》中。)

黄帝说:我听到鬼叟区说:应地之气是静止而不动的。现在先生乃说:“下者左行”,不明白你的意思,我想听听是什么道理。

岐伯曰:天地动静,五运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候【3】而已,犹不能遍明⑤。

【3】上候:上,上等。候,占候。上候,指上观天象。

〔5〕不能遍明,无求备也。

岐伯说:天地的运动和静止,五行的递迁和往复,鬼叟区虽然知道了天的运行情况,但是没有全面的了解。

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4】,五行丽地【5】。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6】。

【4】七曜纬虚:指日月七星围绕在太空之中。

【5】五行丽地:丽,附着的意思。即木、火、土、金、水等万类有形之物附着在大地

之上。

【6】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形类,指动植物或矿物。整句意为大地载负着生化而成的万类有形之物。

关于天地变化的作用,天显示的是日月二十八宿等星象,地形成了有形的物质。日月五星围绕在太空之中,五行附着在大地之上。所以地载运各类有形的物质。

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7】。形精【8】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

【7】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精气,指日月五星。太空之中布列着各种天阳之精气。

【8】形精:形指大地的万物,精指天之精气,即日月星辰。

太空布列受天之精气的星象。地之形质与天之精气的运动,就象根本和枝叶的关系。

仰视其象,虽远可知也⑥。

〔6〕观五星之东转,则地体左行之理,昭然可知也。丽,著也。有形之物,未有不依据物而得全者也。

虽然距离很远,但通过对形象的观察,仍然可以晓得他们的情况。

【译文】

黄帝说:若客主之气相得而生病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气相得指的气生主气,若主气生客气,是上下颠倒,叫做下临上,仍属不当其位,所以也要生病。

       黄帝说:天地的动静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天在上,自东而西是向右运行;地在下,自东而西是向左运行,左行和右行,当一年的时间,经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及其余数四分度之一,而复会于原来的位置。

       黄帝说:我听到鬼叟区说:应地之气是静止而不动的。现在先生乃说:“下者左行”,不明白你的意思,我想听听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天地的运动和静止,五行的递迁和往复,鬼叟区虽然知道了天的运行情况,但是没有全面的了解。关于天地变化的作用,天显示的是日月二十八宿等星象,地形成了有形的物质。日月五星围绕在太空之中,五行附着在大地之上。所以地载运各类有形的物质。太空布列受天之精气的星象。地之形质与天之精气的运动,就象根本和枝叶的关系。虽然距离很远,但通过对形象的观察,仍然可以晓得他们的情况。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图片

 

 

 

 

【原文】

       帝曰:地之为下否乎①?

       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大虚之中者也②。

       帝曰:冯【1】乎③?

      岐伯曰:大气举之也④。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六入【2】,故令虚而生化【3】也⑤。故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⑥。

【原文通解 】

●帝曰:地之为下否乎①?

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大虚之中者也②。

〔1〕言转不居,为下乎?为否乎?

〔2〕言人之所居,可谓下矣,征其至理,则是太虚之中一物尔。《易》曰:珅厚载物,德合无疆。此之谓也。

黄帝说:大地是不是在下面呢?

岐伯说:应该说大地是在人的下面,在太空的中间。▲

帝曰:冯【1】乎③?

岐伯曰:大气举之也④。

【1】冯:通凭。

〔3〕 言太虚无碍,地体何冯而止住?

〔4〕大气,谓造化之气,任持太虚者也。所以太虚不屈,地久天长者,盖由造化之气任持之也。气化而变,不任持之,则太虚之器亦败坏矣。夫落叶飞空,不疾而下,为其乘气,故势不得速焉。凡之有形,处地之上者,皆有生化之气任持之也。然器有大小不同,坏有迟速之异,及至气不任持,则大小之坏一也。

黄帝说:它在太空中间依靠的是什么呢?

岐伯说:是空间的大气把他举起来的。

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

燥气使它干燥,暑气使它蒸发,风气使它动荡,湿气使它滋润,寒气使它坚实,火气使它温暖。

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六入【2】,故令虚而生化【3】也⑤。

2】寒暑六入:寒暑,指一年。六,指六气。寒暑六入,一年之内,六气下临大地如自外而入,故称六入。

【3】令虚而生化:古人认为实则不能接受外来的东西,不接受外来的东西就不能生化,因为六气的影响能使大地生化万物,所以说“令虚而生化”。

〔5〕地体之中,几有六入:一曰燥,二曰暑,三曰风,四曰湿,五曰寒,六曰火。受燥故干性生焉,受暑故蒸性生焉,受风故动性生焉,受湿放润性生焉,受寒故坚性生焉,受火故温性生焉,此谓天之六气也。

所以风寒在于下,燥热在于上,湿气在于中,火气游行于中间,一年之内,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下临于大地,由于他感受了六气的影响而才化生为万物。

故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⑥。

〔6〕 六气之用。

所以燥气太过地就干燥,暑气太过地就炽热,风气太过地就动荡,湿气太过地就泥泞,寒气太过地就坼裂,火气太过地就坚固。

【译文】

黄帝说:大地是不是在下面呢?

岐伯说:应该说大地是在人的下面,在太空的中间。

黄帝说:它在太空中间依靠的是什么呢?

岐伯说:是空间的大气把他举起来的。燥气使它干燥,暑气使它蒸发,风气使它动荡,湿气使它滋润,寒气使它坚实,火气使它温暖。所以风寒在于下,燥热在于上,湿气在于中,火气游行于中间,一年之内,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下临于大地,由于他感受了六气的影响而才化生为万物。所以燥气太过地就干燥,暑气太过地就炽热,风气太过地就动荡,湿气太过地就泥泞,寒气太过地就坼裂,火气太过地就坚固。

图片

 

 

 

 

【原文】

       帝曰:天地之气,何以候之?

       岐伯曰:天地之气【1】,胜复之作【2】,不形于诊也①。《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此之谓也②。

       帝曰:间气【3】何如?

       岐伯曰:随气所在,期于左右【4】③。

       帝曰:期之奈何?

       岐伯曰: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5】④。不当其位【6】者病⑤,迭移其位【7】者病⑥,失守其位【8】者危⑦,尺寸反【9】者死⑧,阴阳交【10】者死⑨。先立其年【11】,以知其气【12】,左右应见【13】,然后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⑩。

【原文通解】

●帝曰:天地之气,何以候之?

岐伯曰:天地之气【1】,胜复之作【2】,不形于诊也①。

【1】天地之气:指司天、在泉之气。

【2】胜复之作:凡本运不及者,胜我之气往往乘虚而至,便是胜气;胜极则衰,衰则子运之气复至,便是复气。

〔1〕言平气及胜复,皆以形证观察,不以诊知也。

黄帝说:司天在泉之气,对人的影响,从脉上怎样观察呢?

岐伯说:司天在泉之气,胜气和复气的发作,不表现于脉搏上。

《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此之谓也②。

〔2〕天地以气不以位,故不当以脉知之。

《脉法》上说:司天在泉之气的变化,不能根据脉象进行诊察。就是这个意思。

帝曰:间气【3】何如?

岐伯曰:随气所在,期于左右【4】③。

【3】间气:每年主令的六气。三气为司天,终气为在泉,二气与四气加于司天之左右间,初气与五气加于在泉之左右间,故为间气。

【4】左右:指左右手的脉象。

〔3〕于左右尺寸四部,分位承之,以知应与不应,过与不过。

黄帝说:间气的反应怎样呢?

岐伯说:可以随着每年间气应于左右手的脉搏去测知。

帝曰:期之奈何?

岐伯曰: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5】④。

【5】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脉气与气候特征相应就是平和的;脉气与气候特征相反,人就会患病。

〔4〕谓当沉不沉,当浮不浮,当涩不涩,当钩不钩,当弦不弦,当大不大之类也。(新校正云:按《至真要大论》云:厥阴之至共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太阴之至其脉沉,少阳之至大而浮,阳明之至短而涩,太阳之至大而长。至而和则平,至而甚则病,至而反则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阴阳易者危。)

黄帝说:怎样测知呢?

▲岐伯说:脉气与岁气相应的就平和,脉气与岁气相违的就生病,

不当其位【6】者病⑤,迭移其位【7】者病⑥,失守其位【8】者危⑦,尺寸反【9】者死⑧,阴阳交【10】者死⑨。

【6】不当其位:指当应的脉象,不应于本位,而应于它位。

【7】迭移其位:指当应的脉象互相更迭,即当应于左,反见于右;当见于右,反应于左。

【8】失守其位:指当应的脉位,不见当应

之脉,而反见克贼之脉。

【9】尺寸反:指脉当应于寸者,反见于尺;当应于尺者,反见于寸。如子午年少阴脉应于两寸,若反见于两尺,即为尺寸反。

【10】阴阳交:左右手脉象出现阴阳交错的现象。

〔5〕 见于他位也。

〔6〕谓左见右脉,右见左脉,气差错故尔。

〔7〕已见于他乡,本宫见贼杀之气,故病危。

〔8〕子午卯酉四岁有之。反,谓当阴在寸脉反见于尺,岁当阳在尺而脉反见于寸,尺寸俱乃谓反也。若尺独然,或寸独然,是不应气,非反也。

〔9〕寅申巳亥丑未辰戌八年有之。交谓岁当阴在右脉反见左,岁当阳在左脉反见右,左右交见是谓交。若左独然,或右独然,是不应气,非交也。

相应之脉不当其位而见于他位的要生病,左右脉互移其位的要生病,相应之脉位反见于克贼脉象的,病情危重,两手尺脉和寸脉相反的,就要死亡,左右手互相交见的,也要死亡。

先立其年【11】,以知其气【12】,左右应见【13】,然后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⑩。

【11】先立其年:指先确立岁干、岁支,即年运及主气。

【12】以知其气:从而知道当年的五运之气,以及司天,在泉。

【13】左右应见:左右间气的所在。

〔10〕经言岁气备矣。(新校正云:详此备《六元正纪大论》中。)

首先要确立每年的运气,以测知岁气与脉象相应的正常情况,明确左右间气应当出现的位置,然后才可以预测人的生死和病情的逆顺。

【译文】

       黄帝说:司天在泉之气,对人的影响,从脉上怎样观察呢?

       岐伯说:司天在泉之气,胜气和复气的发作,不表现于脉搏上。《脉法》上说:司天在泉之气的变化,不能根据脉象进行诊察。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说:间气的反应怎样呢?

       岐伯说:可以随着每年间气应于左右手的脉搏去测知。

       黄帝说:怎样测知呢?

       岐伯说:脉气与岁气相应的就平和,脉气与岁气相违的就生病,相应之脉不当其位而见于他位的要生病,左右脉互移其位的要生病,相应之脉位反见于克贼脉象的,病情危重,两手尺脉和寸脉相反的,就要死亡,左右手互相交见的,也要死亡。首先要确立每年的运气,以测知岁气与脉象相应的正常情况,明确左右间气应当出现的位置,然后才可以预测人的生死和病情的逆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