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3-06-21 17:34:33)
第二十八章”你过去一直在城里吗?“迟云州打破沉默问。“没有,我在农村老家度过了十多年。“他们相互看看,宇君婷顿了顿,迷茫的眼睛凝视着远方,在脑海里浮出那段悲伤的往事:”文革开始,医学院的红卫兵,排着队,打着旗,喊着“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破四旧,立四新”的口号,唱着革命歌曲,手里举着红宝书,迈着雄赳赳气昂昂的步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6-21 17:33:17)
第二十七章“那你是从那么一个蒙童无知的牧童,怎么想起来自学英语的呢?“她又好奇地问。“后来我跟村里秦伯伯学中医,他和祖辈是世交。我曾经跟他学过武术。他没有儿子,又不愿传授给自己的侄子们,见我好学,便主动表示要将自己的中医知识传授给我。当时我正为母亲的病着急,想着学些医学也许可以为母亲治病。他让我先背中药三字经。学了一阵,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6-21 17:32:06)
第二十六章”为什么你平时总是沉默寡言,郁郁不乐呢?“宇君婷打破沉默。迟云州凝视着远方,满脸迷茫地叹道:“少年无愁强说愁,而今有愁难说愁啊。““你在申请表上说你只有四年级的学历,这是真的吗?”“是啊。准确来讲,是四年半的小学。”“是什么原因?””唉——说来话长啊。“他仍然凝视着远方,顿了顿又说:&rd[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6-21 17:29:51)
第二十五章“你看这榆树,它的树皮可以吃,它的叶子春天时也可以吃。”迟云州指着前面不远处那颗榆树说。“那怎么能吃?从未听说过。“君婷不解。“我吃过。当然不好吃了。那是1959年至1961年大饥荒时,我很小,全村人都拿着馍票到食堂领黑馒头,我每次领到一个,一天两次,是地瓜秧晒干用铡刀铡成约一寸长后再磨成粉做的。“”地瓜秧不是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6-21 17:28:51)
第二十四章几天后的星期六下午下班时刻,宇君婷从办公室里走出来,然后牵着自行车要回家。当她看到前面不远处迟云州的背影,便忙叫道:“嗨,迟云州。“迟云州停下转过头来,看见笑眯眯的宇君婷,便问:“下班了?””嗯。你星期天有打算吗?“”我想找个同学一起到山上去玩。“”我和你一起去。我对山上比较熟悉。“”那你可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6-21 17:27:31)
第二十三章在英语班里,大约有一半同学是应届高中毕业生考进来的,其余则是年龄稍大些的历届高中毕业生考进来的,云州和史哲便属于年龄稍大些的学员,思想上相对更加成熟。史哲更是一个很有哲理思维的同学,工作学习之余,云州经常与之交谈。晚饭后,太阳还有树梢高,云州和史哲来到小山顶。他们坐在一个大磐石上,可以俯瞰全城。云州望着眼下万千楼房说:&rdqu[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6-21 17:26:10)
第二十二章9月中的一天黄昏时分,迟云州在公园荷花湖边拉琴。他拉了一曲刚停下,突然听到旁边有人喊:“迟云州。”他转头一看,原来是宇君婷和孙芳从公园曲径上走来。”你们怎么也来这儿?“迟云州问.”感觉天气好,就出来玩玩啦。”宇君婷笑着答道。”迟云州,你还会拉小琴啊?“孙芳笑着问。“你拉得真好听,是德国威尔海姆的《圣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6-21 17:23:48)
第二十一章午餐后,云州从食堂出来,遇到蓝教授牵着自行车正要回家,便问:“蓝老师,我有个英文地址,不确定该怎么翻译,等您有时间,想请您帮我翻译一下。”
蓝教授很友善地说:”好。你带着,跟我到家去,我帮你看看。“蓝教授约六十岁上下,中高身材,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博学、睿智、健谈和热情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典型的学者风范。云州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6-21 17:22:54)
第二十章一天下午,迟云州去看望姨妈,姨妈让他和表妹到附近街市上买些鸡蛋和菜。他们走到街市,见前面围着很多人,人群里有老人的哭求声和年轻人的喝斥声。他挤到人群往里看,见四个带着红袖章的年轻城管所人员,正在抢夺一位乡下老人的鸡蛋篮子,同时连连厉声喝斥着老人,这老人大约七十多岁,衣衫褴褛,满脸皱纹,正跪在地上,两手死死抓住篮子不放,一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6-21 17:22:06)
第十九章星期天,离家近的同学星期六下班后都回了家。云州和几个呆在单位里的同学一起到山上游玩,楚建群带着照相机,在山上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给大家拍了合影。下山时,付成不小心把右脚给扭啦,疼痛难忍。有人关心地建议说:“那我们轮流背你回去。”付成坐在石阶上,两手捂着脚踝,哎吆直叫。云州来到付成面前蹲下,说:“我来看看。”付成把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