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之丘

《诗经》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个人资料
梧桐之丘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22-10-25 16:32:00)
文革初期,造反派与保皇派闹得不可开交,谁都宣称自己是最忠实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革命战士,而对方自然就是反对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反动组织。刚开始还能贴大字报,文攻对方,打倒,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扫进历史垃圾堆。各派都扯着几十瓦高音喇叭声嘶力竭地喊革命口号。武汉,重庆首先启动武斗模式,真枪实弹地轰击对方大楼。事件捅到中央文革领导小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2-10-24 15:39:57)
傍晚,苏工程师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一步一步地走回家。家里的墙壁上贴满了黑字白纸大字报,“打倒右派分子苏成合!”“苏成合与人民为敌死路一条!”两个小学年龄的儿子惊恐地围着坐在椅子上默默哭泣的妈妈。显然,红卫兵刚刚离开,家里的凳子被踢翻,他的书籍被撕烂扔在地上。妻子见他进来,恶狠狠地剜了他一眼,说道:“当年就告诉你不要给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0)
(2022-10-23 13:55:14)
花男人银斗 他是第二个儿子,顺着哥哥金斗,取个小名银斗,颇有点儿阿斗的味道。眼睛长成一条线,眼角还略微向上挑,呈蚯蚓型曲线,所以小伙伴喜欢喊他猫屄眼,曾经有一个大人看看他的长相说,将来是个花男人。 大院里的孩子叫唤起来:“银斗给押回来,在旁边的地里割麦子!” 只见地头上四个角落分别站着一个荷枪实弹的军人,枪口指向地里干活的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2022-10-22 15:54:47)
积极分子 现在人们说“洗脑了”,搁文革那会儿叫“积极”。 这个“积极”不得了,积极到可以六亲不认,而没有所谓的人情味的积极最为正宗,以至于告密亲人,揭发父母为最积极,最革命。革命嘛,就是要做到“狠斗私字一闪念”,你想,这一个闪念都给抓住批了,那个脑子能不纯洁,那个人革命能不彻底吗。 赵慧兰上小学的时候,整天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2-10-21 15:34:30)
装疯卖傻心狠手辣李半脑 之所以叫半脑,是因为一次煤矿事故,顶板矸石落下砸在脑门正中位置,头骨断裂,还好脑浆没有伤到,恢复以后,脑门上留下一道深沟。人们再与他说话的时候,感觉他说话不是那么利索,有点儿咬舌,所以外号就这么来的。 照医院检查结果,认为他思维正常,虽然慢一点,但绝不是憨傻痴呆。 打那以后,他的性情大变。每天肯定要喝几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22-10-20 15:45:35)
邓校长 在煤矿职工子弟小学,无人不怕邓校长,一对铜铃般的暴突眼瞅着谁,谁就毛骨悚然,因为他好打人,再因为他是老师的头儿,老师管不了的学生就得他来镇压课堂,所以学校里其他老师虽然不打人,却会叫来校长打人。 特别是年轻女老师实在管不住学生的时候,就会先警告,还不听,她就把校长喊来。 他往前台一站,课堂里立即鸦雀无声,一个个齐齐地望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2022-10-19 12:50:09)
《大明律》凡以妻为妾者,杖一百。妻在,以妾为妻者,杖九十,并改正。若有妻更娶妻者,亦杖九十,离异。其民年四十以上无子者,方许娶妾。违者,笞四十。胡大爷纳妾那时候老一辈的人,麻子很多,有大小之分,胡大爷是大颗粒那一种,故又有胡大麻子的称谓,小辈尊称其胡大爷。他的同辈会告诉年轻人,你胡大爷点子多。刚开始年轻人以为说他有办法,实际上是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2022-10-17 15:20:08)
大家喊他洋翻译,跟在洋人后面跑,不就是洋翻译吗。偶尔会模仿电影“小兵张嘎”里翻译官的经典台词:“老子在城里吃馆子都不要钱,哼,别说吃你这几个烂西瓜。”然后,众人大笑。 杨翻译是1965年的老大学生,虽然第二年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好在有一点底子,再加一年大学正规教育,也行。那年头,哪儿找翻译去。 1973年,邓小平第一次复出就要抓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2-10-16 15:36:49)
人类历史反复重演,于家的故事也与几千年来家庭第三者插足造成婚变情节十分雷同,只是更加怪诞悲情。于乾坤与杨震都在工会,杨在解放战争时期做过山东运河支队的通讯员,识字,喜爱读书,人长得高挑,穿戴打扮都很入时,五官精致,在男人群里十分醒目。他是共产党员,1949年后任贾汪煤矿工会主席。于乾坤小他10岁,喜爱音乐,拉二胡,板胡,尤其擅长年画,水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4)
(2022-10-15 16:17:35)
从小就以家族同辈领头人自居,对祖宗三辈的老人俨然以长孙的姿态表现自己的孝敬。 小时候跟着父亲下乡上坟回来,只要有机会,就会给堂弟们分享一下爷爷辈兄弟三人合葬墓的见闻。坟地里堆积着长满茅草的大坟包,阴森森地,大家没有什么兴趣,加上交通不便,骑脚踏车要两三个小时,所以堂兄弟们直到几十年以后,乡下通了长途汽车才偶尔随他去祭祖。 裘家林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